银行偏离度考核在即 银行将被迫增加负债成本
- 发布时间:2014-09-28 10:38: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责任编辑:孙业文
监管层此前“月末存款偏离度不超过3%"的监管指标给三季度末揽储旺季降了温。为避免触碰监管“红线”,各家银行纷纷出招应对。
“就近期来看,银行迫于存贷比考核压力,不会停止既定揽储行为,但是月底会避免大额资金进入,甚至会往外‘赶存款’。”某国有行人士表示,比如该行月末最后一天将限制大额资金转入,同时考虑把超额存款转入货币基金、托管账户以及证券账户中。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存款偏离度考核或不能根除银行“冲时点”,且“冲时点”可能会提前,拉存款时段或被拉长。此外,在存贷比考核政策不变前提下,银行不得不以更高的成本保持存款稳定。
月末最后一天将限制大额资金转入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多措并举着力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4】39号),指导商业银行设立存款偏离度指标,约束银行存款“冲时点”行为,银监会、财政部和央行三部委9月12日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商业银行存款偏离度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银监办发【2014】236号文)。
通知设定了商业银行月末存款偏离度不得超过3%标准,此外更禁止了包括高息揽存、以贷转存等商业银行八类违规吸储模式。
银行月底、季末突击揽储已成业内“潜规则”,高息揽储、理财产品回表都是银行惯用手法,但9月最后几天或难现此情形。
在3%存款偏离度标准出台后,银行如何应对此考核成为业内关注焦点。《中国经营报(博客,微博)》记者了解到,因为目前还没有经历一个完整的考核周期,各家银行都在关注此问题,并各自制定紧急应对之策。
“因为监管层指导意见出台的比较突然,由总行到分支行制定的存款计划来不及更改,只能尽量留住存款,但是月末最后一天限制大额资金转入,同时总行统一调配,可能把超额存款转入货币基金、托管账户以及证券账户中。”前述国有行人士表示。
不过该国有行人士同时表示,本季度对3%偏离度的考核主要涉及总行层面,在指导意见中对于分支行规定了存款的上限和下限,要求不能偏离一定比例即可。
对于银行来说,9月底季度考核过后,下季度考核将面临新资金调配规划,从总行到分支行都要重新制定各时点存款流动规划。
此外,部分拉存款较为“凶猛”的城商行所采取的应对措施则显得“简单粗暴”。
“总行层面月末季末存款偏离情况还好一点,分支行的偏离情况比较严重,部分地区甚至超过20%。目前讨论的最直接的解决方式是总行每10天或者15天提前考核分支行,对于偏离度较高的分支行提前调整。”东北地区某城商行人士表示,这一次指导意见出台后,肯定要经过一个完整考核周期,各家银行才会有更明确的调整对策出台。
除总行提前考核等技术手段之外,前述国有行人士也表示,总行还会通过理财产品等手段进行资金调配以应对3%偏离度考核。
记者了解到,银行或选择延长冲存款时段,从月中或者下旬开始冲存款,非保本理财到期日设计为月中到期,日均存款余额提升,达标范围内余额设计在月末到期,以降低存贷比压力。
银行将被迫增加负债成本
“即便出台存款偏离度考核,也很少会有银行放弃揽储,银行在盈利要求下会选择换一种方式揽储。”前述国有行人士表示。
长城证券研报显示,时点性增加存款规模的管理手段将被有效约束,但为规避偏离度监管,将存款或者理财资金留在银行稳定性账户势必加大银行的负债成本。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对于组织存款较为困难的银行来说,由于存款成本更高,未来的转型方向或将是“存贷款双双表外化”,资金来源主要依靠理财或其他负债来源,资金运用不再依赖贷款,转向资产管理或投行业务。
前述城商行人士对记者表示,存款偏离度考核实施后,不同银行在日常维护存款稳定性上面临难度不同,甚至不同分支行的难度也不同。
该城商行人士进一步解释说,比如此前月底前存款不达标的支行,月底买存款或者组织全行员工在最后几天去存款,但是存款偏离度考核实施后,这样的方式就行不通了,可能会通过每月高频率调配资金进入的方式帮助不达标支行过关。
尽管未来日常维护存款成本将增加,但存款目前仍是贷款的主要资金来源。近年来银行盈利增速有所放缓,未来为保持贷款和息差水平适度增长,银行仍会在一段时间内接受存款维护成本上升的现实。
根据今年上半年银行中报数据显示,尽管在利率市场化、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下,银行净息差收窄已成为业内普遍现象,但是净利息收入仍是银行盈利主要来源。
以五大行中的工行、农行、交行为例,工行上半年实现利息净收入2376.07亿元,同比增长10.1%,占营业收入的72.3%;农行实现利息净收入2094亿元,占上半年营业收入的78.5%;交通银行实现利息净收入672.11亿元,同比增长3.39%,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为74.33%。
根据公开资料测算,16家上市银行实现净利润6849亿元,利差收入占比仍在70%以上。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