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自贸区四大制度创新

 ● 深入探索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形成更加开放透明的投资管理制度;
 ● 是深化贸易监管制度创新,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实行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先进区、后报关"政策。
 ● 深化金融制度创新,提升对实体经济发展的服务水平。黄金"国际板"正式挂牌,原油期货、"沪港通"等有望在年底前推出。
 ● 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创新政府管理方式。目前,上海自贸区已经制定形成安全审查办法、三个领域反垄断工作办法等制度。

李克强点赞自贸区发展 超36项制度可被推广

    在视察上海自贸区时,李克强总理称赞自贸区有大未来。自贸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负面清单、企业信息公示、海关监管和质监等超过36项制度将可在全国或地方复制推广。[详细]

上海自贸区挂牌一周年 国务院送31条开放贺礼

    9月29日,上海自贸区挂牌一周年。作为新一轮对外改革的试验田,自贸区收到了中央的"贺礼":31条开放措施准生证,自贸区开放政策推向纵深。[详细]

上海自贸区

概况:位于上海东部的洋山保税港区、外高桥保税区和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面积28平方公里,相当于上海市面积的1/226。

作用:上海自贸区将成为推进改革和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试验田",上海自贸区很可能以"一国之内"自由贸易区的形式出现,它采取特殊的监管政策和优惠税收,对一国内的转口贸易、离岸贸易将有极大促进作用。

方案:据了解,《方案》最终将可能落实到金融、贸易、航运、行政、投资、海关等六大领域的改革政策。

自贸区“政策加减法”

建立负面清单管理模式

负面清单相当于投资领域的"黑名单",列明了企业不能投资的领域和产业。在这个名单之外,则"法无禁止即可为"。2013年版负面清单是我国史上第一份外资管理领域的负面清单,一度被外界指责"清单过长、限制过多",但2014年版负面清单已经缩减了26.8%,且未来还会继续缩减,这体现了中央稳妥推动改革的决心。 [详细]

规范工商登记制度实施注册资本认缴制

上海自贸区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采取了注册资本认缴制、企业年度报告公示制和统一营业执照样式。工商登记制度在自贸区实施后,不久就被国务院认可。2014年2月在全国范围内推进工商登记改革。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成为吸纳新增就业的主渠道。工商注册更加便利,也降低了企业设立的资金成本。 [详细]

创新国际贸易监管模式

为推动试验区内贸易便利化,海关总署通过升级改造信息化信息化系统,创新了“一线放开”的监管模式,改变了“先报关、后入区”的现行做法,允许企业利用舱单备案信息,实现“先入区、再报关”。并且支持试验区开展跨境电子商务试点。[详细]

加快金融制度创新试点利率市场化

加快金融制度创新。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在试验区内对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金融市场利率市场化、人民币跨境使用等方面创造条件进行先行先试。在试验区内实现金融机构资产方价格实行市场化定价。探索面向国际的外汇管理改革试点,建立与自由贸易试验区相适应的外汇管理体制,全面实现贸易投资便利化。 [详细]

各方观点:

韩正:上海自贸区一年收成好于预期

总体看,自贸试验区一年探索实践取得阶段性成果,"党中央、国务院要求自贸试验区推进的4个方面制度创新已全面推开,不同程度取得重大进展,一年来的改革探索,成果好于预期"。[详细]

何伟文:自贸区应加大对外开放步伐

自贸区应该是开放的窗口,是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但目前上海自贸区最大的问题是,对外开放的步伐太慢、步子太小。在市场准入方面,电信、金融等服务业以及制造业还没有放开。一些措施还是一般自由贸易港的做法,现在很多省市的对外开放程度都超过了上海自贸区。[详细]

郑杨:自贸区金融改革取得四大进展

建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党中央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自去年9月挂牌以来,在国家金融管理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自贸区金融改革在制度建设、业务创新、市场平台搭建以及金融机构聚集方面取得了积极的进展。金融机构要把握好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自贸区建设的重要机遇。[详细]

熊志国:鼓励自贸区再保险创新试点

我国再保险市场发育很不成熟,不能满足保险业服务经济社会的要求。保监会将深化再保险监管制度改革,加快我国再保险市场发展。培育和发展再保险市场主体。加强对再保险人信用风险监管, 以上海自贸区、深圳前海等再保险中心建设为切入点,加大再保险创新力度,加强再保险人才培养。[详细]

改革高地“成果丰硕”

新设企业过万 外企占比超10%

截至9月15日,自贸区共新设企业12266家,其中外资1677家,占13.7%。外资企业增长势头比开始更好,这也表明自贸区经受住了外资的前期评估。

通关时间缩4成 前八月进出口额增11%

今年1-8月份,自贸区内累计进出口额为815.1亿美元,同比增长11%,增速比全国和上海市分别快了8.7和4.7个百分点。

自贸区一年新增市场主体超保税区20年

自贸区以负面清单为核心的投资管理制度已经建立,一年来新增市场主体的数据,超过前20年保税区所有企业的总量。对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是非常大的推动。

新设金融类机构超3000家

自贸区一年来,新设金融及类金融机构等超过3000家,截至8月末,上海自贸区内新设持牌类金融机构87家,类金融机构453家,金融信息服务公司296家,投资和资产管理公司2179家,共计3015家,占新设企业总数的25%。

可复制的“深改样板”

负面清单破题 改革肩负国家使命

负面清单,即“法无禁止即可为”,这实际上是列出了投资领域的“黑名单”,自贸区管委会副主任朱民指出,肩负着中国二次“入世”使命的上海自贸区,其试水的负面清单模式将是中国融入国际投资规则的试验田,可为中美双边投资协定的谈判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详细]

上海海关推23项自贸区新制度打造4个复制推广示范区

海关已出台23项自贸区制度。自贸区进口平均通关时间较区外减少41.3%,出口平均通关时间较区外减少36.8%。按照“成熟一批、推广一批”原则,上海海关在上海关区打造4个复制推广示范区,已启动17项制度的分类复制推广,下一步还将根据海关总署部署在全国范围内复制推广 。[详细]

复制上海自贸区经验 开放之门只会越开越大

有关部门开始对上海自贸区首批“可复制可推广”经验进行总结评估。这表明,代表更高开放水平的上海自贸区的许多做法,将在其他一些具备条件的地方推广并“开花结果”。小开放小发展、大开放大进步,中国对外开放之门不仅不会关上,而且会越开越大,水平越来越高,外商投资的软环境也将越来越好。[详细]

自贸区金融改革“第二季”拉开序幕

下一阶段自贸试验区金融方面的重点工作,主要是加强自由贸易账户体系的建设,包括扩大自由贸易账户适用范围、拓展自由贸易账户功能等,为投融资汇兑便利提供载体和工具。截至6月30日,首批获得试点资格的7家银行已开立逾400个自由贸易账户,五类自贸账户类型都有。[详细]

相关股票一览

出品:中国网财经中心 制作:王斌 日期:2014年9月
分享到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