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对科创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建立协同工作机制至关重要。科创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对资金的需求各异,而金融机构在资金供给方面也有其特定的偏好和条件。通过协同工作机制,可以促进资金与项目的有效对接,确保科创企业能够及时获得所需资金。除了资金外,科创企业还需要技术、人才、市场等多方面的资源支持。协同工作机制可以整合各部门和机构的资源,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为科创企业提供更加全面的支持。
近期,人民银行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扎实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的工作方案》,旨在全力推动科技金融发展,引导金融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以高质量科技金融服务助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科技企业的成长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尤其是在企业的早期和成长期,面对高风险和高投入的挑战,如何通过精准的金融服务来助力这些企业的成长,成为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
对于早期科技企业而言,融资难、融资贵是普遍面临的问题。由于缺乏稳定的现金流和成熟的商业模式,传统金融机构对其信贷支持常常持谨慎态度。以生物制药为例,一款新药从研发到上市,需要经历药物发现、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申请、临床研究、新药上市申请、上市销售和上市后研究等多个阶段。由于研发投入大、变现周期长,许多企业在产品获批前没有营业收入,且缺乏抵押物担保,导致很难申请到贷款。融资渠道不畅、资金短缺几乎是早期科技企业遇到的普遍问题。
科技成果“从0到1”,金融服务应当如何助力研究成果实现高效转化?关键在于看懂企业,用投资未来的思路为企业早期的技术创新提供融资支持。科技型企业的技术复杂性与专业性导致其很难被传统金融机构理解。科技企业所涉及的技术往往具有高度的专业性。例如,在人工智能领域,从基础算法的研究到具体应用场景的落地,需要跨越多个学科的知识体系,包括数学、计算机科学、心理学、语言学等。这种跨学科的知识要求使得非专业人士很难深入理解其技术内核。此外,科技领域的技术更新换代速度极快,新的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层出不穷。这就要求观察者需要保持高度的敏锐性和学习能力,不断跟踪和学习最新的技术动态。例如,在半导体行业,制程工艺的不断提升和新型材料的研发,使得芯片性能持续提升,但同时也带来了更高的技术门槛和更复杂的生产流程。
因此,金融机构在支持早期科技企业时,需要具备专业的技术评估能力和高度的市场敏锐性,能够识别出具有潜力的科技创新项目,并提供有针对性的金融服务和支持。在评估科技企业前景时,金融机构不应再仅依赖企业财务报表,而应综合考虑研发投入、专利申请与授予、技术转化与商业化能力、研发管理与创新能力以及行业影响力与标准制定等与科创相关要素,从而准确判断企业的技术创新性和发展潜力。金融机构应将评价逻辑聚焦于知识产权、创业团队等“无形资产”,更关注企业的技术、产品和所处行业的发展前景。致力于将其转化为授信依据,实现更多金融资源“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助力科技企业的成长与创新。
加大对科创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建立协同工作机制至关重要。科创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对资金的需求各异,而金融机构在资金供给方面也有其特定的偏好和条件。通过协同工作机制,可以促进资金与项目的有效对接,确保科创企业能够及时获得所需资金。除了资金外,科创企业还需要技术、人才、市场等多方面的资源支持。协同工作机制可以整合各部门和机构的资源,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为科创企业提供更加全面的支持。在实践中,各地通过协同发力,努力构建起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科技信贷体系,不断迭代开发政府风险共担类信贷产品。“先投后股”、认股权方式入股、科技履约贷等便是探索创新的成果。
以“先投后股”为例,该模式在温州、重庆、成都和上海等地均得到了有效应用,为科创企业的成果转化和融资提供了重要支持。“先投后股”作为一种创新型财政支持模式,瞄准已经走出实验室、尚未走上生产线的早期项目。政府先作为合伙人将财政扶持资金投入目标企业,并在企业进行市场化股权融资时,将投资额转化为相应股权。配合财政出资,商业银行按照“先投后股”注入资金的一定比例,为企业配置信贷资金,为早期科创企业雪中送炭。继续优化“先投后股”模式,相关部门应增加对该模式的财政资金投入,设立专项基金或扩大现有基金规模,确保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获得充足的资金支持。根据项目的不同阶段和实际需求,合理分配资金,确保资金使用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同时,加强项目跟踪管理,建立项目跟踪管理制度,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确保项目按照既定目标顺利推进。对于进展缓慢或存在问题的项目,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或终止支持。
通过这些创新举措,金融将进一步发挥其优势,为更多早期科创企业提供关键的资金支持,促进科技成果的高效转化,推动企业快速成长。金融机构在科技金融领域的持续创新与投入,将为实现国家科技自立自强目标提供坚实的支撑和保障。
(责任编辑:易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