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行营业部副总经理“落马”,引发市场对这家一年前实现“新生”的城商行的关注。近日,湖南银行总行营业部副总经理刘旭华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查,作为长期供职于湖南银行系统的员工,其违规行为也为去年才完成更名的湖南银行“新生”之路平添了几分风波。
脱胎于中国华融(现更名为“中信金融资产”)的湖南银行,自更名揭牌之时,就被寄予厚望。从2023年业绩来看,湖南银行也交出了营收净利双增长的“答卷”,但部分经营指标仍未及预期。
作为同处湖南的城商行,湖南银行与同省已上市的长沙银行之间差距较大,以2023年数据测算,长沙银行资产总额、营收及净利均为湖南银行的两倍。差距之下,“新生”的湖南银行该如何追赶?
“新生”银行之忧
据“廉洁湘潭”消息,湖南银行总行营业部副总经理刘旭华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经湖南省纪委监委指定管辖,目前正接受湘潭市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据了解,刘旭华曾参与过华融湘江银行长沙万家丽路支行的筹建工作,并先后担任过华融湘江银行长沙分行行长助理、华融湘江银行长沙分行副行长,后逐步进阶为湖南银行总行营业部副总经理。
刘旭华就任的湖南银行前身为华融湘江银行。为剥离非主业资产,两年前中国华融(现更名为“中信金融资产”)挂牌转让华融湘江银行,2022年11月,华融湘江银行发布公告,经原中国银保监会湖南监管局核准、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变更登记核准,华融湘江银行名称变更为湖南银行。2023年2月,华融湘江银行正式揭牌更名为湖南银行。
虽实现“新生”,但成立之后的湖南银行因历史遗留和现存问题遭到处罚。2023年,湖南银行及其多家分支机构因信贷管理不到位,未按监管规定报送案件(风险)信息、贷款管理不到位,信用卡系统安全管理不到位,员工异常行为排查不到位,票据业务审批(查)不尽职等被监管处罚,相关责任人一并受处罚。
在金乐函数分析师廖鹤凯看来,管理人员被查反映出湖南银行在大力发展业务的同时对内控的把控力度不够,风险暴露后才查处相关人员。
仍需加速追赶
随着股份转让、更名、挂牌,华融湘江银行升格为湖南省级区域性银行。不过,更名后的首份年报中,“力争2023年资产规模突破5000亿元,贷款余额突破3000亿元,不良贷款额度和比率实现‘双下降’”这一期许中的部分指标未达成。从2023年经营情况来看,报告期内,该行交出了营收净利双增长的“答卷”,2023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14亿元,同比增长4.32%;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3.14亿元,同比增长7.35%。
不过,贷款规模及不良贷款“双降”目标未达预期。截至2023年,湖南银行资产规模突破5000亿元,但发放贷款和垫款本金总额为2845.81亿元,未能如期达成3000亿元目标。而不良贷款率虽降至1.75%,但不良类贷款为49.88亿元,较上年末增加0.76亿元。
产业经济资深研究人士王剑辉认为,从整体业绩表现来看,湖南银行与目标差距较为有限,基本达到预期目标,2023年不良贷款额度上升属于行业的普遍现象,在经营困难的大环境下,湖南银行后续需要加强风险应对,更多地讲求质量,不能一味地追求速度和规模。
作为同处湖南的城商行,湖南银行与同省已上市的长沙银行之间尚有差距。截至2023年末,长沙银行资产总额、营收及净利均为湖南银行的两倍。2023年,长沙银行资产规模突破一万亿元,营业收入248.03亿元,同比增长8.46%;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4.63亿元,同比增长9.57%。
面对同省城商行之间的差距,湖南银行正通过不断拓展网点规模、延展业务类型等方式追赶,今年内,湖南银行道县支行、益阳银城支行、浏阳金阳新城支行、宁乡白马桥支行相继获批开业。5月24日,湖南银行开办信用卡收单业务获得监管批复同意。
廖鹤凯认为,开办信用卡收单业务有助于提升湖南银行的业务规模和收入来源。同时,开展信用卡收单业务将增强湖南银行与客户之间的联系,通过提供便捷的信用卡支付服务,银行能够更好地满足客户的支付需求,提升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在有强大竞争对手的背景下,王剑辉建议,湖南银行应找准自身的目标客户群体,不能一味地在标准化业务上竞争,拼规模、拼资产增长、速度等,而应该拼差异化、拼质量、拼特色服务,围绕目标客户深耕细作。
对于营业收入、净利润及未来发展规划等问题,北京商报记者联系采访湖南银行,但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责任编辑:易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