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事长一职空缺了近3个月的“宇宙行”中国工商银行(以下简称“工行”)迎来了新的掌舵人。4月21日,北京商报记者从一知情人士处获悉,现任中国银行董事长陈四清有望出任工行董事长,本周一工行内部将开会宣布最新人事安排。目前,工行管理层中的行长配置为“一正两副”,在陈四清上任后还缺3位副行长。未来工行理财子公司如何运营、管理结构、人员冗余等问题将是新掌门人上任后面临的考题。
中行陈四清接棒
成立于1984年1月1日的工行在2005年10月28日,整体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10月27日,工行成功在上交所和香港联交所同日挂牌上市。经过持续努力和稳健发展,已经迈入世界领先大银行行列。2005年姜建清成为工行首任董事长,任职近11年后退休,随后易会满于2016年5月接过接力棒成为该行第二任董事长,任职不足三年后离任,于今年1月26日出任证监会主席。据上述知情人士透露,本周一工行内部将开会宣布最新的人事安排。按照惯例,在履行完相关流程后,陈四清将正式履职。
现年59岁的陈四清,于1982年从湖北财经学院(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毕业,1999年获澳大利亚莫道克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经济学科班出身的他,还有注册会计师和高级经济师两项职称。从陈四清的履历来看,他是一位不折不扣的“老中行人”。1990年,陈四清正式加入中国银行,2000-2008年,陈四清先后担任该行福建省分行行长助理、副行长、总行风险管理部总经理、广东省分行行长。2008年6月起,陈四清出任中国银行副行长;自2017年8月起,陈四清正式出任中国银行董事长。从业务背景看,陈四清曾长期主管公司金融、风险管理等核心工作。同时,他还拥有一定海外业务经验:2011年12月-2018年3月,陈四清兼任中银航空租赁有限公司董事长;2014年3月-2017年8月兼任中银香港(控股)有限公司副董事长;2017年8月起兼任中银香港(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
2018年以来,国有大行高管变动频繁,在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工程系教授刘澄看来,国有大行之间董事长、行长的调配是一个正常的现象,希望通过这种银行高管的相互调配,有利于银行业务经验相互融合和借鉴。这也是继中国银行原董事长田国立担任建设银行董事长后,又一国有大行董事长之间职位调动情况。
仍缺3位副行长
随着陈四清的调任,空缺近3个月的工行董事长一职也得以补缺,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去年以来,工行副行长频现“离职潮”,先后有3位副行长离职。2018年9月初,工行发布公告称,该行副行长王敬东和李云泽向董事会提出辞呈,随后,2018年9月25日,农业银行提名王敬东为股东代表监事,李云泽已赴四川任四川省政府党组成员;此外,还有张红力因家庭等个人原因辞职。
目前,工行管理层中的行长配置为“一正两副”,同时还有首席风险官、纪委书记、董事会秘书3个职位。其中,高管层设行长一名,副行长两名,即将与陈四清搭档的是现任工行行长谷澍,他也是一名扎根工行20余年的“老兵”。其他两位副行长分别为胡浩、谭炯;首席风险官为王百荣,纪委书记为王林,董事会秘书为官学清。按照此前的高管配置,在陈四清上任后,还缺3位副行长。
在业绩方面,作为“宇宙行”,工行在资产规模、净利润等方面一直处于商业银行榜首地位。3月28日,工行披露2018年财务数据显示,2018年全年,工行实现营业收入7251.21亿元,同比增长7.3%;2018年该行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976.76亿元,较2017年同期的2860亿元增长4.06%,这一增速较2017年的2.8%提升1.26个百分点,相当于日赚8.18亿元,继续蝉联最赚钱银行宝座。除业绩亮眼外,工行的资产质量也可圈可点。截至2018年末,该行不良贷款率1.52%,较上年末下降0.03个百分点,连续8个季度下降;拨备覆盖率175.76%,较上年末提升21.69个百分点。
“宇宙行”的挑战
尽管经营稳健,但是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监管趋严、竞争激烈等大背景下,工行仍然面临严峻的挑战,这也给陈四清上任后带来了诸多考题。比如,受资管新规等政策影响,工商银行去年理财业务收入206亿元,同比小幅下降;2018年末非保本理财规模为2.58万亿元,同比下降3.4%。此外,随着理财子公司的开业运营、金融科技的渗透,银行智能化程度不断加大,人员冗余问题也是新掌门人上任后工行面临的难题。“金融科技不是‘独角兽’的专利,我们传统银行一定会在科技领域打一个大的翻身仗。”陈四清今年在中国银行业绩发布会上说出了众多银行家的心声。
首创证券研发部总经理王剑辉表示,目前工行面临的挑战,某种程度上跟我国大型国有银行面临的挑战是一样的,很有典型性。一方面,经济转型带来的种种挑战,比如在国有企业去杠杆中间出现的一些增加的坏账。另一方面,在金融科技方面也面临着新的业态竞争,因为此前商业银行面临的竞争出自行业内部,目前行业外部出现的竞争压力已经越来越明显,尽管还不足以构成其地位的动摇,但是挑战已经在显著。所以对于行业外金融科技的挑战,还需要有系统化的应对措施。另外,作为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在很大程度上承担了一些政策金融的角色,比如在银行业务考核中有对中小微企业贷款的业务考核。未来如何在市场化竞争过程中既完成这些要求,又不使自身因为这些责任面临竞争方面的一些不利因素,这也是作为国有银行领头人要长期考虑的问题。
资深金融分析师肖磊指出,工行的体量本身就是比较巨大的,虽然利润非常高,但目前增长比较缓慢,人员冗余,成本较高,更依赖于政策,所以陈四清的上任可能更多的是调整管理结构和业务微调,如何更好地介入小微企业和消费市场服务,可能是工行未来一个重要的调整方向。当然,挑战就是体量太大,管理效率的提升会非常慢,新方向的服务需要更直接的领导和执行,需要深入到更多的企业和消费层面,这个工行本身不是很具有优势。建议更多地利用金融科技、区块链等技术,在整体信用搭建和金融大数据处理方面做出深入布局,把线下优势转换为线上优势,这样能够辐射的服务对象就很大了,而且可以做到更高的效率。
“未来工行应在公司业务领域、产品设计、营销等方面大胆革新,并对目前的环境形势做出快速、及时、强有力的反应,才有可能使工行重新回到快速发展的轨道上。否则在‘各路诸侯、群狼环伺’的竞争环境下,工行拖着沉重的步伐,很难获得快速发展的机遇。”刘澄说道。
(责任编辑:畅帅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