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首批25家科创板上市公司三年限售期的首发前股份开始上市流通。目前,并未有公司披露相关限售股减持计划。相反地,此前已有11家公司股东相继表示不减持限售股或者延长限售股锁定期。
总体来看,市场情绪并未明显受到解禁影响。当日25家公司股价表现平稳,10家上涨,15只下跌,平均微跌0.51%。
“首批上市25家公司市场表现基本符合市场预期。”创金合信基金首席经济学家魏凤春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整体来看,科创板公司市场表现受基本面和交易层面的影响。基本面包括公司业绩、经营方向、治理结构等,符合产业发展方向、业绩稳定、公司治理稳定的公司,投资者长期持有的信心增强,波动相对较小。从交易层面来看,主要受投资者情绪影响,而此前投资者对首批25家上市公司解禁已有预期,情绪已经充分释放。
25家企业
尚无一家公告减持
记者注意到,截至7月22日,首批25家科创板公司中,尚未有公司披露相关限售股减持计划。根据减持规则,大股东、董监高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减持股份应提前15个交易日进行预披露,但是目前没有一家公司发布减持公告。
“这说明公司控股股东、实控人、大股东等对行业前景和公司未来发展很有信心,看好公司长期稳定发展。”沙利文大中华区主管合伙人兼常务副总裁王晨晖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股东信心的建立基于企业过去的良好发展,从过去3年的发展情况来看,不少企业实现了双位数的业绩增长。这些企业在疫情影响下仍取得了扎实业务表现,体现了企业发展韧性和科创板高成长性。
“没有公司披露减持计划,说明股东长期持股概率较大。”魏凤春表示,这些公司科技人员持股比较多,在数字经济、新能源、新模式,以及新的商业消费升级背景下,这些公司发展符合我国的政策预期、产业预期和消费者需求预期,长期投资前景好。
申万宏源首席市场专家桂浩明对《证券日报》记者分析称,目前25家科创板上市公司中,并没有股东披露减持计划,背后有多重原因。一方面,一些公司股东可能认为目前并不是最佳减持时机,现在不减持并不代表未来不减持;另一方面,上市公司股份减持渠道多样,通过大宗交易等方式进行减持,需要一个接洽安排的过程,可能现在并未到水到渠成的时候。
“减持是股东资产退出的重要手段,对于投资者而言,不应寄希望于股东不减持,同时股东也应理性减持,而不是清仓式减持。”桂浩明说。
实际上,很多科创板公司在解禁前就给市场吃下了一颗“定心丸”,11家公司股东纷纷宣布不减持限售股或延长限售股锁定期,释放出对公司发展前景长期看好信心。
记者梳理发现,11家公司中,华兴源创、天宜上佳、嘉元科技等6家股东承诺不减持限售股。中国通号、容百科技等4家企业股东表示延长限售股锁定期。如中国通号控股股东表示,自2022年7月22日限售期满之日起自愿延长锁定期6个月至2023年1月21日。
科创板下半年
将延续业绩增长态势
表面来看,科创板公司股东“惜售”限售股,反映出对自家公司股价的看好。从根本上讲,支撑上市公司股价的基础则是良好的业绩,从这角度而言,具备高成长特性的科创板更是汇聚长期优质价值投资标的资源池。
记者梳理发现,截至7月22日记者发稿,已有47家科创板公司通过半年报、业绩快报、业绩预告等形式披露半年度业绩数据,总体业绩良好。具体来看,47家公司中,37家业绩预增、3家扭亏为盈,合计占比达85%。其中,13家公司预计归母净利润增幅超过100%,占比超过三成。
桂浩明表示,从近两年情况来看,总体上科创板公司利润增幅领先于其他板块,上半年也将基本保持增长态势。不过,由于市场发展不平衡,科创板内部分化明显,既有业绩优异公司,也有局部亏损企业。从既往情况来看,前三年是科创板公司发展的最黄金时期,发展速度会明显加快。总体来看,科创板上市公司体量较小,处于成长期,下半年业绩增长态势将继续延续。
“科创板具有高成长特性。投资科创板不能太短视,而应看到科创板的长期投资价值。”魏凤春表示,科创板中,高端制造相关的投资占比较高,增速也在提高,促进了科创板产业链和产业需求稳定。在此背景下,经历市场检验的成长股,特别是“硬科技”含量高的科技股,以及商业模式和科技成长相融合的、治理结构比较完善的公司,可以长期持有。
王晨晖表示,下半年将会有更多不同领域的科技创新企业登陆科创板,通过企业自身技术创新和与资本市场融合发展,加速企业的成长,进而引领各个科技创新领域的发展,助推我国经济整体增长恢复和结构优化。从行业来看,新能源、电子制造、生物医药等具备科创引领的国家重点战略行业将是具备良好投资机会的领域。
(责任编辑:畅帅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