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23日 星期一

财经 > 医药 > 医药要闻 > 正文

字号:  

北京民政局:京外养老有望实现医保异地报销结算

  • 发布时间:2016-01-25 08:51:48  来源:新京报  作者:黄颖 吴为  责任编辑:吴起龙

昨日,北京会议中心,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新闻发布会,市民政局副局长李红兵接受记者采访。记者 薛珺 摄

  

未来北京市老人到京外养老有望医保直接结算。

  昨日上午,北京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四次会议期间,就“《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实施进展”举行专场发布会,介绍将逐步完善居家养老配套政策,老人可在门诊、体检等方面享受更优惠政策;并探索为居家护理老人发放补助等。

  《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去年1月29日通过,2015年5月1日正式实施后,至今已9个月。

  1 社区养老

  家庭病床医疗费将医保报销

  昨日,北京市卫计委副主任耿玉田介绍,2015年1-10月,全市新建老年人家庭病床数252张,为符合老年人优待政策的老年人免费查床1588次,家庭医生式服务签约65岁以上老年人170余万。

  考虑到居家养老的老年人行动不便的实际困难,未来市人力社保局将出台政策鼓励和支持社区卫生机构为患病老年人建立家庭病床,并将家庭病床医疗费用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包括家庭病床建床费、家庭病床查床费、治疗医药费,此外还将报销起付线降低50%。

  如果老年人出院后24小时内建立家庭病床的,医疗费用按连续住院计算,无需再支付起付线。市人力社保局副巡视员徐仁忠表示,这样将进一步减轻居家养老患病老年人的医药费负担。

  此外,北京将推进老年人在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接受服务的优待措施,对老年人就诊、出诊、建立家庭病床实行“三优先”服务,免收老年人普通门诊挂号费,对享受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和生活困难补助的老年人免收家庭病床查床费,每年为辖区内65岁以上老年人提供一次健康管理服务,包括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评估、体格检查等。

  为进一步方便老年人在居家附近就医用药,市人力社保局在医保社区用药报销范围中进一步增加224种常见病、慢性病、老年病的药品,使社区医保可报销药品达1435种。徐仁忠表示,北京老年人在社区卫生机构就医,使用医保目录内药品发生的相关费用都可纳入医保报销。

  “未来,每个区要拿出一所二级医疗机构转型为老年医院或看护医院。”耿玉田介绍,目前入户医疗与现行医生依法执业相关规定存在矛盾,现行规定要求医护人员必须在所注册的地点执业。北京将争取国家支持,探索解决制约医务人员为居家养老老人提供上门医疗的制度问题。

  2 设施改造

  今年推广老旧小区加装电梯

  市人大常委会的执法检查报告显示,北京目前存在着养老服务设施不足,不能满足各层次老年人服务需求的问题。城六区还有1600个老旧小区养老服务场所严重不足,适老性无障碍设施改造尚未开展,应按照老年人口分布和数量配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由政府通过购置、置换、租赁、闲置资产收回等方式,无偿或低偿交由社会力量运营并提供运营资助。

  市住建委副局级干部赵成在会上介绍,老旧小区加装电梯主要是要考虑不影响消防通道,保证楼房安全的问题,同时还需经业委会和居民同意。

  “为保证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工作进展顺利,资金使用透明,住建部门正在研究制定推广试点的方案,并将于近期发布。”赵成还说,对全市所有老旧小区、平房改造小区都要求一律配套无障碍设施和进行适老设施改造,以方便老年人生活和出行需要。

  今年北京市还将结合非首都功能疏解,对城乡社区现有闲置设施进行全市普查、整理和信息收集,出台相关支持性政策,整合盘活存量资源,缓解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不足的问题。

  3 异地养老

  京冀医保报销加快对接

  昨日在发布会上,市民政局局长李万钧透露,北京选址河北高碑店建设的30万平米养老设施已封顶。未来,这里凡是接收北京的老年人入住都将获得床位、水电气热等方面的补贴。同时,在京外养老还有望实现医保异地报销结算。

  李万钧说,异地养老是给老年人提供了更多选择,就如同一些候鸟养老人群冬季到海南养老一样,许多北京人也希望到山清水秀的地方过老年生活,但在制度层面和行政区划的影响下,北京的政策出不了北京,使老人养老遇到诸多不便。

  据悉,高碑店的这一30万平米的养老设施包括医院、护理院、养老院,老人不出社区可解决所有问题。这个试点成熟后,北京周边将推广建设这样的养老设施。

  此外,北京市人力社保局副巡视员徐仁忠表示,对于北京退休后在河北养老的,和在北京工作但在河北居住的这两类人群,北京市人力社保局已和河北省人力社保厅签订了相关协议。这些人在河北就医时,只要是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医疗费用都可以按照北京的政策报销。

  “目前,异地就医面临的是结算问题。河北和北京的医保政策不一样,河北有11个统筹地区,北京则为市级统筹,政策不一样。在河北看病时,需要先现金垫付,再回京报销,不能实现实时报销。”徐仁忠表示,北京市做了充分准备,争取北京市在省一级实现医保对接,解决异地结算的问题。

  4 居家养老

  子女在家护理老人可带薪

  针对老年人特别是失能老年人家庭找专业护理人员难的突出问题,建立失能老年人护理服务体系,通过政府补贴拉动社会消费,扶持家政护理服务机构发展。

  市民政局副局长李红兵表示,要明确家庭在居家养老中的责任,政府也同样应该有支持性的政策。“我们希望出台子女返回家中照料家中老年人的支持政策,尤其是为失能失智的老年人提供家庭的亲人的护理,政府将给予支持引导。”

  李红兵介绍,北京将借鉴南京等地的实践,探索居家养老子女带薪护理政策,目前正在进行相关调研,存在的主要困难是如何建立对子女护理的有效监管体系。

  北京正在研究居家养老子女带薪护理政策和居家养老护理员入职补贴、培训补贴、长期一线岗位补贴等制度。试点从社保补贴、资金支持、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输入基地建设、人力资源服务、宣传推介以及入户服务补贴等方面对居家养老护理服务企业进行扶持。

  北京也支持海淀区开展政策性长期照护保险试点,在此基础上,探索在全市建立政府主导、多方参与、专业运营的政策性长期照护社会保险模式。

  针对专业养老护理人员缺失的问题,李红兵介绍,今后要对7000名养老机构护理员、10万左右的医院护工及40万左右的家政服务护理员进行职业化培训。

  ★追访

  行动不便老人就餐难怎么办?

  市民政局:将推广养老助餐体系试点

  【现状】家住海淀区海淀园社区的宋奶奶今年83岁,最近天气寒冷,加上子女都不在身边,她和老伴每天都要冒着严寒到楼下超市买菜。

  “几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家庭,他们也有儿有孙的了。我们都不想麻烦他们。”宋奶奶告诉新京报记者,原来只是听街坊说起社区可以订老年餐,但想订餐的时候一问,发现已经没有送餐了。

  像宋奶奶这样下楼、买菜、吃饭不方便的老年人目前全市还不在少数。由于利润不高、缺少场地等原因,许多企业退出老年餐桌合作。老年餐桌由最多时4500家减少到现在仅2000余家。

  【回应】市民政局局长李万钧昨日表示,在解决老年人吃饭的问题上,去年北京在8个区进行了养老助餐体系的试点,市政府投入了近5000万元,探索解决老年人吃饭难的问题。

  “我们大概尝试过五六种模式,就是解决老人下不了楼、买不了菜、做不了饭的问题,下一步将在全市推广。”李万钧表示。

  报告中说,2015年北京投入资金4495万元,培育养老助餐特色品牌。北京市有30多家大型国企参与养老服务。相关部门通过鼓励大型社会餐饮企业建立“远郊中央厨房+冷链输送+社区配送站”的社区配餐网络,包片为老年人提供配餐、助餐和送餐服务,并根据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和营养需求制定营养餐标准。

  ★问题

  《条例》实施缺乏整合统筹 年内出台配套措施

  2015年1月29日,北京市十四届人代会三次会议上通过了《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并于2015年5月1日正式实施。

  《条例》实施同时,北京市人大常委会也开展了为期5个月的执法检查,涉及全市16个区。

  执法检查报告显示,《条例》的社会认知度很高,在461位随机受访的老年人中,有61.1%通过不同渠道和方式了解到《条例》出台,有69%的人认为《条例》对自己未来的养老将产生积极影响。

  但由于《条例》实施时间短,在执行上存在一定问题和困难,与老年人的需求有一定差距。首先是城六区1600个老旧小区养老服务场所严重不足,适老性无障碍设施尚未开展。

  这是由于目前社区资源利用不够,已建成的街道乡镇养老照料中心运营不善,服务功能不足,闲置的国有资产因没有具体政策措施未能收回和利用,提供的居家养老项目有限,床位限制现象突出。

  在服务能力方面,也难以满足《条例》提出的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目前全市虽有9000多家社会养老服务商,但真正形成品牌的很少,为居家老年人提供的优质、便利服务和产品有限。

  同时,目前全市近300万居家老年人需要与之相应的养老服务人才总量严重不足,特别是为近60万失能、半失能老人服务的专业护理人才基本还是空白。

  在政策衔接整合方面也存在问题,报告指出目前针对医疗报销、资质审批和行业管理等实际问题,卫计、人力社保、民政等职能部门的政策衔接不够。在服务设施建设、政府购买服务和经费补贴等方面存在资金分散问题,有些养老需求和项目缺乏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又存在有些钱找项目的情况。

  就此,市人大常委会建议,市政府要做好顶层设计,从规划统筹、资金保障、设施配置、产业培育、标准制定等多个方面综合考虑举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在《条例》实施一年内出台配套规章和政策措施。

  ★现场

  16代表问“短板” 副市长一一回应

  老年照料中心有望年内实现市区全覆盖

  新京报讯 (记者王姝)政府提供的养老服务,为什么老人觉得“我们需要的你们没有,你们提供的可能老人不需要?”昨日下午,在市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科学调控人口规模和应对人口老龄化”联组讨论会上,北京市副市长王宁提出这个问题,表示市委市政府为应对老龄化做了大量工作,但仍存在很多不足和薄弱环节。

  会上19名市政协委员发言,其中约16位都对养老公共服务提出疑问,涉及政府管理模式、床位少、护理人才不足等养老公共服务的各个方面。对此,王宁逐一回应,表示老年照料中心将实现“全覆盖”。

  “把所有部门养老职能统筹到一个平台”

  市政协委员、平谷区原区委书记秦刚表示,他当平谷区委书记时,全力推进老年社区,为避免有人借老年地产的牌子圈地搞房地产,准备采用国外成熟的酒店式养老公寓模式,即养老服务设施和住房一体建设和规划,可历经十几年仍未破题,“我虽然退了,这个事也没干成,我挺不甘心,我帮他们协调,最后走到哪步也不知道”。

  “到底我们认可的社会养老模式是什么?这种养老模式怎么才能实现?”秦刚说,他的体会是“养老模式靠任何一家都办不成”,建议在目前的体制框架内有所突破,采取特殊的、非常规的工作措施,“大家一块儿来把试点做成”。

  王宁表示,养老公共服务出现的诸多问题,“问题到底在哪儿?说到底,我们应对老龄化社会和建立养老体系还不健全,政府应该做什么,社会应该做什么,市场应该做什么,政府引导社会做什么,引导市场做什么?政策体系还不完善”。

  王宁称,此前养老公共服务的有些职能在协会,没有纳入政府职能范畴;有些职能划在政府一个部门里,没统筹起来。“我们现在要发挥政府的什么作用?一个是统筹,把所有部门涉及养老的职能统筹到一个平台上,统筹推进”。以市老龄委为例,组成部门有50多个,“各个单位都要往这个平台上统筹政策,然后要协调”。

  “在每个地方建一个养老网络”

  昨日多名委员提出,养老设施欠缺,床位少。王宁坦承,“从全市看,确实我们缺口很大,不光是机构养老,失能和半失能老人的养老,居家养老服务设施也都不足”。

  王宁表示,今年的重点工作就是盘活资源,随着首都功能的调整,把腾出的资源办一些养老设施。“在每个地方建一个养老网络,调动政府、社会和市场的资源,提供全方位的养老服务”。

  王宁称,目前正在全力推进老年照料中心建设,“我们预计未来照料中心将实现全覆盖”。他解释,老年照料中心相当于居家养老的总服务台,“提出的口号就是希望能在家里也享受到养老院里面所有的设施、所有的待遇”。

  昨日会后,市民政局老龄办常务副主任王小娥接受新京报采访时说,照料中心全覆盖的时间表为2016年底,在全市范围内根据人口比例,建设208家老年照料中心,照料中心的日常运行为企业运作模式。

  “将来有一个行业叫‘护理’”

  多名委员反映,专业护理人才是养老服务的短板,北京一市属高校虽然设了护工系,可由于待遇问题,不少毕业生改行推销保健品。

  王宁也表示,护理人才队伍严重不足,“现在有一些养老设施,运营不了,为什么?没有护理人员”,有的家庭不敢把老人送到养老机构,担心没有专业护理人员。

  “我们将来有一个行业就叫护理”,王宁表示要突破政策建立体系,通过源头培养、在职培养,培养护理专业人才,“我们现在研究,能不能将来建立一套体系,比如高级护理师、初级护理师、护理师等不同层次的就业体系,形成人才培养的基础。只有人才有了,我们对老年人服务才真正逐步到位”。

  ★代表审议

  政府要为居家养老提供更多公共服务

  市人大代表、公益律师佟丽华:有些子女认为老人成了包袱,觉得现在政府应承担养老责任。而事实上,居家养老条例的基础还应该是子女赡养老人、家庭为基础赡养老人。但这并不意味着政府在养老问题上没有责任,政府要为居家养老提供更多公共服务。

  要在社区医院将老人基本用药配齐

  市人大代表、市人大内司委副主任委员袁芳:北京80岁以上老年人已达50万,基本与失能、半失能老人数量相当,真正需要提供养老服务的,正是这个群体。老与病其实是同一个问题。比如老年人面临慢性病、常见病的吃药问题,但社区医院解决不了。政府需要在社区医院将这些基本用药配齐,并纳入医保报销范围。

  应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居家养老服务

  市人大代表、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强新:下一步居家养老服务条例应对相关部门进行明确的职责分工,同时加快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建设。同时要支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居家养老服务,政府为其提供房屋使用权,或给予补贴等。政府也要公布和更新这些服务企业的名录,加强监督、考评,不达要求者及时从名录中去除。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