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部中医药法律进入立法程序 产业草莽时代将终结
- 发布时间:2015-12-23 07:56:25 来源:中国经济网 责任编辑:金潇
中医药“草莽时代”将终结
尽管千年以前的《黄帝内经》、《本草纲目》一直被视为我国不可多得的中医宝藏,但在过去漫长的时间里,我国中医药领域却面临着“无法可依”的尴尬状态。如今,伴随着首部《中医药法(草案)》(下称《草案》)的正式提交,我国第一部中医药领域的法律进入正式立法程序,中医药产业的“草莽时代”或将宣告结束。
制定医保支付政策
时隔32年,从1983年开始就提出立法提议的《草案》在12月9日由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通过,并于12月21日正式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这意味着,有着数千年历史的中医药发展不仅被上升至了国家层面,我国中医医疗服务的合法地位也将首次得到确认。
这一《草案》对行业的影响有多大?从A股市场相关上市公司的走势可以看出一二:草案通过的消息发布后,相关中药概念股涨势持续走强,中药龙头企业 片仔癀 股价在12月9日至今的10个工作日里,价格由58元上升至70元,涨幅超过了20%; 白云山 从28元上升至了32元,涨幅接近15%; 东阿阿胶 由48.5元上涨至56元,上涨15%;在21日《草案》正式提交当天,这些中医药龙头股更是悉数涨停。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医药国情调研组组长陈其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国家立法不同于以往的中医药条例,将更加系统、深刻、完善地回答中医药发展一直面临的一些问题。“比如中医药怎样解决继承和创新的关系,怎么更好地融入经济产业链,民族医药怎样兼容并蓄、更好得到体现等。”
此次《草案》在中医药企业的资格准入、人才培养以及中医药服务等制度上均做出了规定。具体表现在,《草案》提出:政府应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合理配置资源以及提升服务能力,并将支持发展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将其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同时制定医保支付政策,将符合条件的中医医疗机构纳入基本医保定点医疗机构范围,将符合条件的中医诊疗项目、中药饮片、中成药和中药制剂纳入基本医保支付范围。
公开数据显示,在我国2014年批准的861个临床批件中,中药的数量仅为33个,占比不到4%,缺乏立法而导致的行业系统管理跟不上是中药发展落后的主要原因。而倘若更多的中医药产品能够得到认可并进入医保系统,中医药企业的研发和实力会得到大幅增强。
鼓励社会资本进入
在中医药的发展规划受到重视之外,对于产业来说,另一个重大的影响是更多的民间资本被鼓励进入中医医疗机构的产业发展中来,从而为中医药产业从药物到治疗的上下游协同发展打下了基础。
《草案》指出,将支持社会力量开办中医医疗机构,医务人员职称评定等方面享有与政府举办的中医医疗机构同等的权利。中医服务人员由省级中医药主管部门根据中医药技术方法的安全风险组织开展分类考核,考核合格即获得医师资格,并可以以个人开业的方式从事医疗活动。同时,《草案》将中医诊所由现行的许可管理改为备案管理,行业进入门槛放宽。
借此,更多的社会资本将会以合法的身份正式进入到中医医疗服务机构的发展中来,在公立医院以外的中医也可以参与职称评定,社会人员通过考核即可获得医师资格。扼制传统公立医院医生“走出去”的条条框框,在此次的《草案》中得到了先行释放。
事实上,不同于西医的重医疗器械、医生团体诊疗的形式,中医更多侧重于慢病、未病的治疗及调养,在治疗方式上多呈现医生“一对一”、长时间、反复多次治疗的特点。“中医名医自己成立医疗集团、诊所会比西医在成本以及管理上有更大的优势。”一位医疗领域的投资人士告知记者。
可以看到的先例是,在全球第一个中医立法诞生地澳大利亚,自2012年7月1日该国立法实行以来,中医门诊量相对过去大幅增加,到如今澳大利亚已经有超过2500家的中医和针灸诊所,公开数据显示,在澳大利亚约有40%的病人寻求非西医治疗,而在这些人当中,80%以上的人都是寻求中医治疗的方法。
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中医在澳大利亚立法后,最大的变化是保险公司开始承保中医治疗保险,包括诊费和针灸费用,治疗者可按比例由保险公司偿付在中医药方面就诊、吃药的费用。这是中医立法在澳大利亚通过后,中医药在西方社会取得合法地位所发生的巨大变化。
而在我国的A股市场,尽管布局民营医疗机构的上市公司不在少数,但聚焦于中医诊疗投资的公司并不多: 康恩贝 于上个月中旬公告称,公司拟发行不超过1.68亿股,将募集资金中的5亿元投设子公司用以开展互联网中医药诊疗服务等投资运营平台;恒康医疗10月份与成都中医药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布局中医康复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