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医药增速回落至20%以下 重组愈演愈烈
- 发布时间:2014-12-29 09:26:25 来源:东方网 责任编辑:孔彬彬
随着政策人口红利逐渐退去,医药行业面临诸多挑战:外部面临医保控费、药品降价的压力,内部面临药企之间日益剧烈的竞争压力,企业自身也面临业绩增长的压力。数据显示,2014年,医药行业产值增速预计仅为13%左右,远低于以往20%以上的高速增长。
值得关注的是,2014年国家相关政策出现变化,如拟药价放开、拟放开互联网售药、推进医疗市场化改革等,让看似传统的医药行业充满朝气与生机。细细观察这些政策背后的逻辑,无疑是让市场发挥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提高目前医药行业的运营效率,解决群众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医药行业的发展似乎正契合了中国经济新常态的特征:增长进入换挡期,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而行业发展要依靠改革、调整和创新驱动发展。
巨大的医疗健康市场蕴含着前所未有的机遇。而在“新常态”下,企业唯有求变创新,才能适应时代发展,抓住机遇。当下,各路资本纷纷涌入这个行业淘金。阿里集团董事长马云曾表示,下一个能超过他的人,一定出现在健康产业里。
行业增速回落至20%以下
整体业绩将继续承压
目前,医保基金支出占我国卫生总费用的比重超过30%,是近年来驱动医药行业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然而,面对巨额的医保支出,医保基金的缺口问题亟待得到有效解决。医保控费一直是市场关注的焦点,而从目前的形势看,这将成为一种趋势。
国家发改委今年11月25日下发了《推进药品价格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欲取消药品最高零售限价,通过医保控费和招标采购,由市场竞争形成药品价格。有分析人士认为,如果这份方案得以实施,医保的话语权将增强,而其与医疗机构等相关方的议价能力也将提升。
而这对调整中的医药行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从2013年下半年起,我国医药工业总产值增速持续放缓。2014年,受医保控费、招标延缓、新版GMP 改造检查等影响,行业增速较往年明显下滑。业界认为,这一增长趋势仍将继续。
据CFDA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预测,2015年我国医药工业产值增长15%,医药工业销售增长13%;医药工业利润增长11%。从终端来看,我国药品终端市场2014年预计达到12457亿元,同比增长13.4%;2015年药品终端市场将达到14070亿元,同比增长12.9%。
上述预测的前提是,GDP增幅不低于7%,出口不低于2014年,财政对医疗卫生投入增幅不低于8%。据CFDA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林建宁预测,从宏观层面来讲,国内GDP增速下降,财政对医疗卫生的投入增长可能进一步放缓。据其介绍,2014年前三季度财政对医疗卫生的投入增速同比下降了12.4%。未来,面对巨额的医保支付,医保控费的压力将进一步增强。而这对企业来说,无疑也构成了压力。具体到188家医药行业上市公司,其业绩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化。
从整体情况来看,据数据,2014年前三季度,188家上市药企实现营业收入4958亿元,2013年同期该值为4321亿元,2014年前三季度上市药企营业收入比2013年同期增长673亿元,增幅为15.57%;这188家上市药企今年前三季度实现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78.25亿元,2013年同期该值为328.66亿元,2014年前三季度比2013年同期净利润增长49.59亿元,增幅为15%。
具体到上市公司,数据显示,135家上市药企的净利润比2013年有所上涨。其中超过97家上市公司实现15%以上的增长,其中34家上市公司实现了超过50%的增长,在这之中,部分公司业绩增长的来自于并购重组,而这也将成为未来医药企业实现业绩爆发式增长的重要方式。此外,上市药企的平均销售毛利率有微滑的趋势。数据显示,2012年至2014年前三季度,上市药企的平均毛利率为45.71%、45.15%、45.04%。
一位上市药企的负责人曾向记者表示,医药行业目前已经告别了此前高达20%以上的增长速度,逐渐回落至13%至15%,而这一情况仍将继续。医药行业整体业绩将继续承压。
市场化改革从“药”到“医”
各路大佬抢商机纷至沓来
如何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提高目前医药行业的运营效率,解决群众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是医改的一个重要努力方向。从目前政府的动作来看,除了推动医药分家、去除“以药养医”外,政府在今年大力推进医疗市场的改革。部分地区推进医生自由执业管理办法,拟将医生从体制的束缚中解脱。业界普遍认为,医疗市场化更给市场带来巨大的想象空间。
嗅到机会的上市医药企业和资本大佬们一直在努力地抓住医改过程中每一个变化所带来的机遇,其中对药房托管和社会资本办医最感兴趣。
在我国,医院和医生的主要收入来自于卖药。为了遏制以药养医模式的发展,相关人士一直力推医药分家。医药分开的讨论和探索已经持续多年,但医院市场犹如坚冰一样,社会资本很难介入。
不过,今年政策似乎有所松动。9月份,商务部再次启动医药分开改革,联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六大部委下发《关于落实2014年度医改重点任务提升药品流通服务水平和效率工作的通知》,称将加快清理和废止阻碍药品流通行业公平竞争的政策规定,构建全国统一市场;采取多种方式推进医药分开;鼓励零售药店发展和连锁经营。不过,上述通知涉及的医药分开改革只涉及到医院的门诊药房,而医院的主要收入来自于住院药房。
对于医院的药房,有人士曾向记者表示,在取消药品加成制度之后,药房将变成医院的成本中心。而药房托管成为相关药企介入医院链条体系的一种方式。据了解,包括康美药业 、九州通 、嘉事堂 、一心堂 、华润医药、白云山 、国药股份等企业也纷纷加入托管医院药房的大军中。对于医药企业来说,这样做不仅可以降低流通成本,也可以获得稳定的终端,而后者是企业得到的最大的好处。此外,还可以打通医院服务的其他链条。
除了托管药房之外,上市公司嗅到的另外一个机遇则是社会资本办
医。对于社会办医,今年国家给予了一系列的政策支持。2014年1月份,国家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社会办医的若干意见》;2014年4月份,《关于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实行市场调节价有关问题的通知》;2014年5月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4年重点工作任务》。除此之外,医师自由执业也有望进一步推进,2014年7月份,《北京市医师多点执业管理办法》,2014年10月份,《浙江省医师多点执业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对于上市医药企业来说,在努力做好主营业务的同时,布局医疗服务领域,成为未来发展的重点。今年12月份,北大医药发布公告称,控股子公司北大医疗肿瘤医院管理有限公司和北京北大医疗产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拟共同发起的基金对新里程医院集团进行投资。此项投资将加快公司在肿瘤医疗领域的产业布局与发展,有助于公司全面打造肿瘤治疗产业链。上市公司亦可通过医药流通、耗材配送等,与新里程肿瘤医院形成协同效应,提升公司的整体市场竞争力及盈利能力。按照这样的思考逻辑,除了北大医药之外,复兴医药、泰格医药 、金陵药业等医药企业纷纷布局该领域,此外,一些非医药领域的上市公司也纷纷涉水医疗服务领域,例如宜华地产 、运盛实业等。
不过,切入医院市场的并不仅仅是这些公司。阿里集团董事长马云曾对外表示,下一个能超过他的人,一定出现在健康产业里。事实上,阿里巴巴在介入医药服务领域的动作,也引起了市场的关注。今年12月份,阿里巴巴旗下港股上市公司阿里健康(原中信21世纪)提供的手机客户端“阿里健康APP”登陆石家庄与杭州,首次介入医院电子处方环节,通过打造患者与药店的线上平台,形成O2O闭环,增加零售药店的处方药收入,倒逼医院改革、医药分家。但这种美好的初衷,最终能否实现,还是个未知数。
处方药互联网销售将开闸
万亿元蛋糕待分食
医药行业的互联网化日益受到了国家政策支持和相关企业的追捧。
随着政策的不断试水,放开处方药的互联网销售模式政策有望落地,而这将打开另外一个巨大的市场,医药电商将成为2015年医药行业最重要的投资主体之一。
2014年5月28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互联网食品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拟放开网上药店的处方药销售。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9月10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共发放306张《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其中第二方批发交易类B2B证书72家,开展业务不超过20家,第三方批发交易类B2B证书12家,网上销售类B2C证书222家,但这个领域开展业务的不超过80家,但销售规模已经超过百亿元。
据了解,美国医药电商占美国药品零售额的30%,2013年销售额高达743亿美元左右。因此,行业内外均对上述政策抱有十分巨大的期待,有分析认为,一旦处方药网购市场开闸,意味着我国医药电商市场将从目前的近2000亿元扩张为万亿元。
对于传统企业来说,医药电商将颠覆药品流通模式,这对医药商业将产生深远的影响。而这些企业唯一的方式就是拥抱互联网。不过,在一些上市公司只是停留在表达愿望的层面时,另外一些上市公司已经开始加足马力布局这一领域。
据了解,包括嘉事堂、九州通、一心堂、太安堂 、上海医药 、第一医药 、国药股份、英特集团 、康恩贝 、以岭药业 、海虹控股 、同仁堂等上市公司纷纷布局这一领域。
嘉事堂12月20日公告称,为适应医药市场发展,拓展公司医药电商业务,公司决定向全资子公司北京嘉事堂连锁药店有限责任公司增资,后者于2010年获《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书》。嘉事堂在深交所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对于医药电商领域一直保持高度关注,此次连锁公司增资是公司进入该领域的一个标志,公司将会以不同于以往的新的具有嘉事堂特色的商业模式开展电商业务,目前没有进驻现有的医药电商平台的安排;一心堂今年10月份发布了将规划发展电商业务的公告,拟按实际业务需要投入自有资金购买相关软、硬件,设立、调配专业经营管理机构,组织完成项目实施及经营管理活动开展等等;今年8月29日,以岭药业宣布进军电商领域,前京东医药城执行总监邵清被聘为以岭健康城电商事业部总经理。
此外,康恩贝等企业则通过收购现有的医药电商平台切入该领域,而且出资不菲。12月4日,康恩贝宣布拟以现金2.71亿元受让浙江珍诚医药在线股份有限公司30.81%股份,后者是我国首批获得医药分销B2B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质的企业,拥有自主开发并运营的医药B2B电子商务平台“医药在线”、E路融及网上药博会等。
此外,一些医药圈之外的大佬也纷纷布局这一领域。今年1月份,阿里巴巴出手超10亿元收购中国香港上市公司中信21世纪54.33%股份,而后者拥有第三方网上药品交易牌照。另外中信21世纪还掌握着中国唯一的药品监管码体系,后者可谓是中国药品领域最大的数据库。另外,腾讯通过联手九州通也切入医药电商业务。
从目前的市场格局来看,各路大佬对医药电商模式的探索也各出奇招:其一是以嘉事堂、一心堂、国药股份、第一医药、九州通、上海医药、英特集团为代表,这7家公司属于医药商业领域,因其具备线下连锁药店、药品配送能力,而被市场看好;其二是以岭药业、太安堂、康恩贝、康美药业、同仁堂这类药品生产企业进军医药电商,此外还有传统医院、传统企业和HIS厂商的整合;其三是第三方药品销售平台,例如天猫医药馆、京东、一号店;其四是以健一网、七乐康为主的独立垂直电商等。当然,各种模式有其自身特色和优势,但最终哪路英雄能真正在医药电商圈笑傲还有待观察。
不过,互联网对医药行业的改造远远不止上述所说,更多的还包括改变医疗服务、信息化、数据化,塑造品牌、创造新模式,而这更是有待开发的潜力市场。
90家药企年内接踵停牌
并购重组大戏愈演愈烈
医药行业在2014年上演了一幕幕并购重组大戏。在一些药企跑马圈地的同时,一些非医药类企业也纷纷涉足该领域。在轰轰烈烈的并购重组事件背后,为了实现收购资产和上市公司利益无缝对接,一些上市药企开始尝试新的方式—设立投资并购基金的模式实现企业外延式发展。
据数据显示,截至12月23日,医疗保健行业的并购重组规模达到637.62亿元,其中,已经完成的并购重组交易总价约为245.8亿元,未完成的并购重组价值约为391.82亿元。
其中,上市药企是今年并购的主力军。据记者统计,在188家上市药企中,有90家公司在今年发布停牌公告筹划重大事项,或是进行定向增发,或是进行并购重组,或是推出股权激励方案等,其中以并购重组居多,且有些公司的并购金额较大。
由于血液制品的特殊性和不可替代性,资本市场也给予了血液制品上市企业高估值。上海莱士以47.57亿元收购同路生物89.77%股权。据上海莱士介绍,公司和同路生物均属于国内少数可同时生产人血白蛋白、人免疫球蛋白和人凝血因子类三大类产品的血液制品企业之一,公司拥有8个品种、共31个规格产品的药品生产批准文号,下属单采血浆站14家(含1家筹建)。同路生物拥有7个品种、共32个规格的药品生产批准文号,下属单采血浆站14家(含3家筹建)。此外,收购价格较高的企业还包括梅花生物以38.22亿元收购伊品生物100%股权;复星医药以18.6亿元收购奥鸿药业28.146%的股权,后者曾谋求A股上市;北大医药以14亿元的价格收购一体医疗进军医疗服务。
另外,今年以来,受国家发布支持国产医疗器械发展的政策支持,医疗器械行业的并购案例也较多。据申银万国行业分类,医疗器械行业总计有20家上市公司,包括鱼跃医疗 、华润万东、九安医疗 、乐普医疗 、尚荣医疗 、博晖创新 、凯利泰 、楚天科技 、千山药机 、和佳股份 、三诺生物 、山东药玻 、新华医疗等13家公司均发布了停牌筹划重大事项的公告。
在医疗行业并购重组不断井喷的同时,一些医药上市公司开始探索新的并购模式—通过设立投资并购基金的方式购买资产。据不完全统计,在A股医药上市公司中,参与设立投资并购基金的上市药企有北大医药、爱尔眼科 、一心堂、达安基因 、仟源医药 、中源协和 、乐普医疗、泰格医药、中恒集团 、迪安诊断 、莱美药业 、昆明制药 、健民集团等。而这12家上市药企设立的并购基金规模已经超过120亿元。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公司成立基金是为了特定的标的,而有些公司成立基金则为了或有的并购。一位上市公司高管向记者介绍,公司通过并购基金的方式收购的标的,不仅可以使公司借助外部力量顺利实现发展战略,也可以使这些标的通过基金的指导,运作更加规范,降低这些标的日后被上市公司收购后可能产生的风险,更好地保护上市公司和投资者的利益。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参与医药行业重组的上市公司中,也有一些非医药类行业积极参与。据统计,包括天马精化 、兄弟科技 、宜华地产、尖峰集团 、中元华电 、姚记扑克在内的上市公司都参与到医药类企业收购投资大军中。
不过,医药行业的并购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在上述90家发布停牌公告的上市药企中,有13家公司终止重大事项。
有业内人士预计,相比国际市场,国内的医药市场还有巨大的增长空间。为了实现外延式增长,医药行业的并购重组将大规模的出现,而这成为未来几年市场的热点。
医药国企混改破题
旗下资产整合有望加速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发布《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国企深化改革拉开了序幕。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国内医药行业主体和领导企业还是国有企业。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可以避免单一产权结构下的诸多问题,盘活国有资产,提升其市场价值。
据数据,实际控制人为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A股医药行业上市公司包括:华润旗下华润三九 、华润双鹤 、东阿阿胶 、华润万东,国药系包括国药股份、国药一致 、天坛生物 、现代制药 ,通用系下中国医药 。此外,实际控制人为地方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等相关部门的上市药企包括上海医药、白云山、云南白药 、华北制药 、哈药股份等40家,另外还有5家高校企业,包括北大医药、交大昂立 、紫光古汉 、山大华特 、达安基因。
数据显示,2014年前三季度,这54家国企实现净利润为131.18亿元,而同期188家上市药企总计实现利润378.25亿元。这意味着54家国字药企实现的净利润仅占该行业上市公司利润总和的34%。如何盘活这类企业的营运能力仍是市场关注的焦点。
2014年7月15日,国务院国资委通报了关于国资国企改革试点的有关情况。根据试点工作需要,国资委选择了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 (简称:国药集团)作为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试点和董事会行使高级管理人员选聘、业绩考核和薪酬管理职权试点。据了解国药集团旗下A股上市公司国药股份、国药一致、天坛生物、现代制药这四家上市公司。
国药集团表示,已经实现混合所有制的子企业,要在股权层面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完善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管理体制。此外,要加快推进集团内没有实现混合所有制改革全资子企业尽快改革。通过这次试点,激发企业的活力和市场竞争力,保障企业按市场规则独立自主经营,保障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相关人士透露,国药集团已经对部分二级公司进行了股份制改造,改进了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国药集团旗下非上市公司或将成为重点。据了解,国药集团旗下还有11家非上市公司,包括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中国国际医药卫生公司、中国科学器材公司等。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资产注入的预期外,市场预期国字药企进行整合的可能性很大,而先前这类案例并不少。如通用系(中国通用技术控股集团)旗下两家上市公司天方药业和中国医药已经完成合并,中国医药将作为通用旗下医药资产的整合平台。华润集团曾欲整合旗下医药资产,筹划华润双鹤、华润三九资产重组。虽然此项重组最终告吹,却对外透露了一个讯息,那就是华润集团旗下资产仍有整合可能。
此外,2013年,广州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旗下两大医药上市公司广州药业和白云山进行合并,欲打造千亿级龙头企业;重庆市涪陵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旗下三家上市公司太极集团 、西南药业 、桐君阁之间的整合也引起市场广泛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