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价格持续回落。12月30日,康美·中国中药材价格指数为1922.68点,较前一日下降7.54点,继续刷新今年最低点。
中药材市场的价格波动牵动着整条产业链的发展。业内人士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药材价格的大幅波动影响行业健康发展,希望建立中药材储备模式以平衡市场供需,使中药材价格在合理区间内波动。
中药材价格波动明显
与今年7月份的历史最高点2253.20点相比,目前康美·中国中药材价格指数点位已下跌超300点,回落到2023年初的水平。
而前期因价格涨幅受关注度较高的大宗药材如酸枣仁、白术、三七、党参、当归等,价格均出现了大幅回落。其中,酸枣仁从原先超过1000元/千克的价格降至近两年来的“冰点”,目前酸枣仁(统货)市场价格约480元/千克,降幅超50%;白术(统货)较前期180元/千克的高价回落至80元/千克附近,降幅约55%。
作为中国四大药都之首的亳州,有着全国规模最大的中药材交易中心。《证券日报》记者今年实地走访安徽省亳州中药材市场时了解到,此前大热的多个中药材交易品种价格已大幅降温。
康美(亳州)华佗国际中药城商业有限公司文化宣传部负责人李宁宁向《证券日报》记者介绍,目前亳州中药材交易市场每天上市品种多达到2800多种,每天客流量在4万人至6万人之间,2023年这里产生的交易额达560亿元,占全国同类市场的三分之一,是全国中药材市场价格变化的晴雨表。
记者与多位在亳州中药材市场经营的客商交流了解到,2023年中药材价格普遍呈上涨趋势,交易市场十分火热;而2024年价格上涨幅度较大的多为一些小品种药材,不少2023年火热的品种已大幅降温。
主要经营酸枣仁的一位商户对记者表示,2019年和2020年酸枣仁价格都在200元/千克左右,去年年初在400元/千克左右,然后一路快速上涨,去年年底涨至1200元/千克。但随着价格的下滑,今年销量也受到了影响。
“对于从事这个行业的人来说,价格大涨并没有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收入。”西安一家药材市场的商户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正常经营的商户都是按照日常的销售情况来进货的,价格快速波动的情况下,更不敢大量进货。
“价格波动大的情况下,在价格上涨的时候能够赚钱,而在价格回落的时候,就会有赔钱的风险。”上述商户表示,这种大幅的价格波动给商户的日常经营带来了不小影响。
“事实上,对于大部分长期从事中药材交易的商户来说,基本都是随行就市,不会大量囤货。”李宁宁表示,药材放在冷库里,也是需要成本的。
多举措应对价格波动
中药材行业是一个典型的周期性行业,此前业内普遍认为中药材价格在8年至10年的区间内会有一个波动的规律,但资本的涌入使得这个波动周期正在缩短,过大的价格波动也扰动着中药材品种的种植节奏。
“近年来中药材价格波动的情况相对明显,这种不正常的价格波动对中药材产业链上下游的各个环节都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黑崎资本首席投资执行官陈兴文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例如,牡丹种植周期长达5年,而中药牡丹皮收购价格低廉,导致药农弃种,供给收缩引发价格上涨。
再比如,安徽亳州市谯城区富收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付林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白芍是亳州的主要地产中药材,也是亳州种植最多的一个品类。“以前卖20元/千克的时候,是不挣什么钱的,去年可以卖到50元/千克,没想到今年质量最好的白芍最高价超过200元/千克。”
但事实上,价格最高的时候,付林心里总有一些担忧:“春季是白芍的种植季节,周边有不少人把还未成熟的麦子都铲了,种上白芍。而三四年后,就是白芍的成熟周期,大量的白芍上市,肯定会对价格产生影响。”
事实上,白芍属于周期较长的中药材,对市场变化还可以做出调整。但一些短周期的中药材,比如紫菀,是一年生的中药材,“明年随着大批量的紫菀上市,价格滑落的可能性比较大,对于今年一些新的种植户来说,可能就达不到预期。”付林说。
陈兴文建议,在种植端,通过推广标准化种植和规模化生产,可以提高药材的质量和产量,减少供需失衡引起的价格波动。
汉中市中医药事业和产业发展(创新)联盟主席何梓华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建议,应建立中药材储备模式,组织相关专家对中药材储备品种和定点储备企业、合作社进行评估,确定中药材储备品种目录和储备企业、合作社名录,并引进中药材气调养护技术。通过中药材储备进行“丰储欠补”,平衡市场供需,避免价格异常波动。
海南博鳌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邓之东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长期来看,随着中药材种植技术的提升、供应链管理的优化以及市场需求的变化,中药材价格仍将会出现周期性的波动,但总体趋势将趋于稳定。
(责任编辑:谭梦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