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爱平
“依托强大的内需市场及完整产业链供应链支撑,中国新型储能产业跑出‘加速度’,在全球形成了制造优势、产能优势、创新优势、人才优势和竞争优势,同时也孕育了如宁德时代、比亚迪、中电科蓝天等一批中国储能产业领先品牌。”在近日于浙江省杭州市举办的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储能大会暨展览会上,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秘书长王深泽表示,欧美及东南亚也正成为中国储能企业投资的聚集地和广阔热土。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储能累计装机功率约294.1吉瓦,其中新型储能累计装机量约88.2吉瓦,占比30.0%。2023年中国储能累计装机功率约为83.7吉瓦,其中新型储能累计装机功率约32.2吉瓦,同比增长196.5%,占储能装机总量的38.4%。
储能技术是“双碳”目标下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核心支撑技术。
中国通信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唐令华认为,储能技术是推动能源转型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节能、绿能、储能、碳链等新技术研发和应用,将推动数字科技和新能源技术有机结合,促进零碳基站、零碳机房、零碳数据中心等以清洁能源为主体的第六代信息通信网络升级。
储能技术作为新能源领域的重要分支,对于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具有深远意义。中国华电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李建标表示,储能技术的发展,不仅关乎能源产业的未来,更关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面对全球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等挑战,储能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新型储能产业链条长、技术含量高,可有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能源科技进步。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科技信息装备事业部总经理裴爱国介绍,“十四五”以来,我国新增新型储能装机直接拉动投资超千亿元,带动新型储能产业链上下游共同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动能。当前,我国锂电池技术水平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已经成为外贸“新三样”之一。与此同时,300MW级压缩空气储能主机设备、全钒液流电池电堆等储能装备陆续实现突破,助力我国新型储能技术登上全球产业竞争新高地。
(责任编辑:王嘉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