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乔翔
作为我国起步最早的光伏公司之一,海润光伏曾一度处于光伏制造头部位置。然而,随着2019年7月8日海润光伏在A股市场最后交易日的定格,昔日光伏巨头就此陨落,消散在光伏产业发展长河中。如今,其旗下公司相继破产拍卖,令人唏嘘。
中国证券报记者注意到,在近一个月前的首次流拍后,2024年1月8日,海润光伏全资子公司海润上海的多个资产再度启动拍卖程序,至1月9日拍卖结束,前述资产仍悉数流拍。
折价出售未果
记者在阿里拍卖网站了解到,1月8日,海润光伏旗下海润上海持有的海润太阳能科技10%股权、合肥海润电力科技15%股权、精河县海鑫光伏50%股权以及海润上海应收账款均启动了二次拍卖程序。经过一天的竞价,1月9日,上述四项资产均以流拍告终。
记者查询发现,上述四项资产的首次拍卖时间均为2023年12月13日。以海润上海应收账款为例,首次拍卖公告显示,彼时海润上海账面应收款余额约1亿元,共涉及14户,包括苏州新辉新能源、精河县海鑫光伏、喀什天庆光电科技等。该债权类资产的起拍价为8020.41万元,即按照账面应收款余额打了八折起拍。该价格与二次拍卖起拍价保持一致,两次拍卖均以流拍告终。
与之类似,海润上海持有的股权资产同样以八折进行拍卖。对比海润上海对持有的海润太阳能科技10%股权、合肥海润电力科技15%股权以及精河县海鑫光伏50%股权的首次起拍价,在二次拍卖中,起拍价均打了八折。但即便如此,仍旧无人参与竞拍。
例如,在海润上海持有的合肥海润电力科技15%股权标的物介绍中明确显示,海润上海享有净资产金额为1436.58万元,股权投资账面金额为3000万元,本次拍卖以股权投资账面金额的80%为拍卖底价。
上海三中院此前出具的民事裁定书显示,海润上海以其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为由,已申请进行破产清算。根据截至2022年6月的资产负债表显示,其资产总计9728.41万元,负债合计1.14亿元,所有者权益合计-1639.37万元。
相继启动拍卖
除了本次启动拍卖的海润上海,海润太阳能科技的其他股东近年来也在开展拍卖事项。
股权结构显示,海润太阳能科技共有5名股东登记在册,包括持股60%的海润光伏以及均持股10%的太仓海润、奥特斯维、合肥海润、海润上海。
公开信息显示,合肥海润曾先后数次甩卖两合资公司共计25%股权。由合肥海润持有的海润太阳能实业投资15%股权及海润太阳能科技10%股权于2020年8月10日在阿里拍卖平台进行拍卖,起拍价格450万元。股权结构显示,海润太阳能实业投资成立于2011年11月,其中海润光伏持股85%,合肥海润持股15%。
根据竞买公告,上述拍卖标的进行整体拍卖,其中海润太阳能实业投资15%的股权评估价为4500万元,海润太阳能科技10%的股权评估价为0元,两者合计4500万元,即本次拍卖价格仅为评估价的10%,后以流拍告终。
时隔两个月,2020年10月,合肥海润启动第4次拍卖,起拍价更是低至45万元,依旧无人参与。连续多次拍卖失利后,2021年3月,合肥海润单独启动海润太阳能科技10%股权拍卖事项,起拍价为1000元。经过29次竞买后,竞买号“J1042”以6次出价摘得合肥海润持有的海润太阳能科技10%股权,成交价最终定格在3140元。从竞买记录来看,该名买家从第一次出价到最终成交用时不足20分钟。
值得一提的是,在经历18次拍卖后,合肥海润持有的海润太阳能实业投资15%股权最终在2023年7月7日竞拍成功。然而,相比4500万元的评估价,成交价仅为7.15万元。
过度扩张黯然离场
纵观上述众多资产拍卖的窘境,其背后是海润光伏在资本市场行至末路。
公开资料显示,海润光伏成立于2004年,总部位于江苏江阴。公司主要从事晶硅电池及太阳能组件的研发、生产及海内外销售;专注全球光伏电站投资开发、建设和运营,曾是中国最大的晶硅太阳能电池生产企业之一。
2011年,海润光伏通过借壳在上交所上市。叠加彼时光伏行业政策扶持,顺利登上资本舞台的海润光伏试图通过规模扩张换取加速发展。但好景不长,过度的扩张反而使得资金链吃紧。
2016年至2018年,海润光伏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连续3年被会计师事务所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上交所决定终止海润光伏股票上市。公司股票于2019年5月27日进入退市整理期,至2019年7月8日,退市整理期结束,海润光伏就此从A股市场黯然离场。
据记者不完全梳理,目前,海润光伏旗下奥特斯维、太仓海润、合肥海润分别持有的海润太阳能科技10%股权均已展开拍卖。其中,太仓海润持有的海润太阳能科技10%股权于2019年启动3次拍卖,起拍价格从2000万元降至100万元后再度降至1万元,但仍然无人问津。
(责任编辑:王嘉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