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重压力下,欧佩克+松口同意9月份增产,不过只愿意增产10万桶/日,这也是史上最小增产幅度。而在另一端,能源需求蹭蹭上涨,再加上天然气市场的异常波动,原油成了“团宠”。在市场供应日益紧俏之际,走进“百元时代”的油市愈发动荡难安。
象征性增产
当地时间8月3日,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与非欧佩克产油国以视频方式举行第31次部长级会议,决定今年9月小幅增产,将该月的月度产量日均上调10万桶。
此前市场普遍预计将增产30万-40万桶/日,在市场供应紧张之际,结果却远低于欧佩克+近几个月的增产幅度,欧佩克+之前曾同意在7月和8月增产超过60万桶/日。据路透社报道,9月的10万桶/日增产幅度,是自1982年欧佩克引入配额以来最小的增幅之一。
2020年4月,因新冠疫情等原因冲击石油需求,欧佩克与非欧佩克产油国达成减产协议。2021年7月,欧佩克与非欧佩克产油国决定从当年8月起根据市场情况每月将其月度产量逐步上调,并计划到今年9月将石油产能恢复至疫情前的水平。
由于增产幅度远低于预期,当天油价短线冲高,美国WTI原油上破96美元/桶,日内涨2.01%,布伦特原油站上101美元/桶,日内涨1.29%。
不过,随后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发布周报表示,由于出口下降且炼油厂降低作业,美国原油库存意外增多,汽油库存也因需求放缓而超预期增加。
截至7月29日当周,EIA原油库存增加216.5万桶,预期为减少46.7万桶;汽油库存减少20.4万桶,预期为减少163.3万桶。
这一消息对冲了欧佩克+小幅增产对油价的利多,并导致油价迅速下挫。截至北京时间8月4日凌晨收盘,WTI 9月原油期货跌3.98%,报90.55美元/桶;布伦特10月原油期货跌3.74%,报96.78美元/桶。两大石油基准价均创下近六个月以来的最低收盘价。
产能依然有限?
在本次会议召开前,主要石油消费国曾多次敦促主要产油国扩大增产规模,以平抑油价,缓解通胀压力。
欧佩克在会后发表声明称,此次会议注意到当前剧烈波动的原油市场基本面,有必要对市场情况进行持续评估。会议指出,必须谨慎使用目前非常有限的闲置产能,以应对严重的原油供应中断局面。
与会代表透露,各国部长均支持这一增产提议。与会代表还表示,欧佩克+将按比例在成员国之间分配增产配额。最近几个月,由于只有沙特和阿联酋有能力提高产量,因此欧佩克+只兑现了一小部分增产承诺。
分析机构指出,欧佩克+提出了9月份增产10万桶/日的提议,但这可能对缓解当前市场供应紧张作用不大。就目前而言,这个温和的提议不足以解决目前市场的紧张局面。
对于此次只决定小幅增产的原因,北京福盛德咨询宏观经济研究员冯默涵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油价由原油的供需共同决定,全球央行快速加息抑制通胀,经济衰退担忧加剧,客观上压低了经济对能源的需求,所以目前原油的需求是走弱的,从国际原油期货市场看,原油价格呈现back结构,即近月合约价格高于远月合约的情况,这也可以解释欧佩克+为什么降低了增产幅度。
另一方面,欧佩克提高产量的能力恐怕有限。根据一份评估报告,欧佩克+的日产量比5月份约4200万桶的目标少了近300万桶。据欧佩克代表称,供应短缺的主要原因是受制裁的俄罗斯产量下降以及尼日利亚、安哥拉和其他一些国家的长期产量问题。
与此同时,拥有最大备用产能的成员国沙特正接近其产能极限。据熟悉其石油业务的人士称,沙特目前每天生产约1050万桶石油。他们说,沙特将难以在连续几个月内保持1100万桶/日的产量。
高油价还要多久
近期,由于通货膨胀高企、多国央行加息,市场担忧经济陷入衰退或侵蚀需求,国际原油价格有所回落,但仍在每桶100美元左右高位徘徊。
国际油价的高位还要持续多久?据高盛集团保守预测,2022年和2023年国际油价会很高,可能升至每桶100美元至110美元之间。国际能源署预测,2022年全球的原油消费量将达到每天9953万桶,高于2021年的9620万桶。
此外,业内也存在较大分歧。英国石油在二季度财报里表示,受俄罗斯供应中断、闲置产能水平下降以及库存水平低于5年均值等影响,预计第三季度油价仍将保持高位。
埃克森美孚的首席执行官达伦·伍兹则表示,全球石油市场可能还会继续吃紧3-5年,理由是石油行业自疫情暴发以来缺乏投资,石油公司需要时间扩大投资以确保供应充足。
而国际能源咨询公司伍德麦肯兹研究总监苏珊特·古普塔认为,2022年第三季度布伦特原油均价将达到每桶117美元。到第四季度,油价将面临下行压力。但一直到2023年,国际油价都将保持高位波动。
对于接下来的油价走势,冯默涵认为,原油生产商因预期需求减少相应地降低了原油供应后,原油价格将不会出现大幅下行,这符合原油生产国的国家利益,毕竟在低碳的大势之下,尽量维持较高的原油价格以增加原油出口收入,可以给以原油出口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国家提供更多的财力。
冯默涵进一步分析道,整体看,需求走弱下,原油价格也会周期性地走弱,但是产油国相应地调整原油产量,走弱幅度和时间跨度相对温和,中长期看,低碳大势下产油国会通过调整供给量维持一个相对高的原油价格中枢。
北京商报记者 陶凤 赵天舒
(责任编辑:王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