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场公开的天然气战争。”当地时间7月25日晚,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发表讲话称。当天,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俄气)第三次宣布减少“北溪-1”管道的供气量。
与此同时,因为能源问题焦头烂额的欧盟也指责俄罗斯“把能源用作武器”。俄外长拉夫罗夫则表示,过去六七年中,欧盟一直在说俄罗斯使用天然气“作为武器”,但没有给出任何实例,同时还用各种方式限制“北溪-1”的运输能力。
俄欧之间的“能源战争”,是否真的已经吹响号角?
欧盟争吵中达成“省气”协定
当前,欧洲许多国家非常依赖俄罗斯天然气。根据2021年的数据,欧盟约有45%的天然气来自俄罗斯。
具体来看,德国55%的天然气需求依赖俄罗斯,意大利大约40%的天然气来自俄罗斯,奥地利和捷克等国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程度,甚至达到80%以上。
俄罗斯供气量减少,使本就深陷能源危机的欧洲雪上加霜。
7月27日将再度缩减“北溪-1”管道供应量的消息出现后,欧洲天然气期货价格一度达到每兆瓦时190.49欧元,创下3月9日以来新高。而长期居高的能源价格助推了通货膨胀,给各国带来了巨大的实际收入损失,同时加剧了民生问题。
另一方面,为了解决用能、通货膨胀和生活成本危机等迫切的问题,不少国家不顾减碳承诺,选择重启此前被认为“污染更大”的煤炭。
此外,为了保障冬季能源供应,欧盟理事会批准了一项规定,要求成员国在今冬前将储气设施填充至80%。但随着俄罗斯管道天然气供应量的减少,这一目标变得越来越难以实现。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欧盟又提出了一项紧急规定,要求各国从今年8月到明年3月间将天然气使用量削减15%,虽然削减是自愿的,但欧盟委员会有权在紧急情况下强制执行。
不过,由于每个国家面临的实际情况不同,该规定遭到了半数欧盟成员国的反对:一些国家因为对俄罗斯天然气供应的依赖程度较低,认为15%的目标定得过高;还有些国家不愿授予欧盟委员会将“省气”指标“自愿变强制”的权力。各国代表在谈判中陷入胶着,旨在“省气”的方案反而令各国“生气”。
最终,欧盟在争吵中,于当地时间26日达成了附带一系列豁免的“缩水版省气协议”,包括未与其他成员国的天然气网络连接的欧盟国家,以及部分行业“不受强制性削减天然气用量的约束”等。
舆论认为,缺气的背景下,欧洲内部分歧可能愈发凸显,这个冬天可能成为“对欧洲团结的历史性考验”。
“能源战争”已经打响?
俄乌冲突爆发后,欧洲与俄罗斯围绕能源问题动作频频。欧盟出台了一系列对俄制裁措施,俄罗斯则选择了对于欧洲至关重要的天然气供应问题,出台反制措施,双方展开斗“气”。
今年6月中旬以来,由于西方制裁、部件维修等多个原因,“北溪-1”天然气管道的日输气量两度减少,从最初的1.67亿立方米降至1亿立方米,随后又降至6700万立方米。
7月21日,俄气宣布对“北溪-1”管道进行年度检修工作,期间暂停向欧洲输送天然气,曾一度引起欧洲的恐慌,担心俄罗斯就此停止供应。不过,管道最终于7月21日恢复运营,输气量也恢复至检修前水平(每日6700万立方米)。
供气刚恢复四天,俄气计划第三次削减“北溪-1”供应量的消息,再度牵动欧洲的神经。
鉴于此,欧洲政界人士曾多次表示,俄罗斯今年冬天可能会切断天然气供应。
不过,俄方表达了完全相反的意见。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表示,俄罗斯“没有兴趣”切断对欧洲的天然气供应,他强调俄罗斯“是一个负责任的天然气供应商”,并重申“北溪”供应减少,是制裁造成的。
BCS全球市场分析公司的高级分析师认为,俄罗斯有可能完全关闭这条通往欧洲的关键天然气管道,但可能性非常小,因为如果有哪怕是非常小的天然气流量,俄罗斯将更可能“商定更有利的涡轮机维修条件”。
欧洲布鲁盖尔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则分析称,使已经很低的流量出现波动,比完全切断供应要好,因为“这样才能够操纵市场,并优化地缘政治影响”。
在对俄天然气高度依赖的匈牙利,总理欧尔班曾对媒体表示,欧洲的制裁政策正走在一条“自我毁灭”的轨道上。他说,欧洲现在“已经在向自己的肺部开枪了,我们看到的欧洲各国都在‘喘息’。”
(责任编辑:王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