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沙皇”沈文荣推进的200多亿资产重组再生迷雾。
3年前,沙钢股份(002075.SZ)推出收购苏州卿峰的全部股权、德利迅达全部股权或控股权的重大资产重组预案,交易价格高达229.08亿元。两年之后,方案调整为仅收购苏州卿峰100%股权,放弃对德利迅达88%股权收购,而交易价格不降反升,达到237.83亿元。
备受关注的是,本次重大资产重组埋有伏笔,即沙钢集团将所持沙钢股份55.12%股权“甩卖”给9名自然人,交易价格高达46亿元。出让股权后,沙钢集团转身斥资52亿元入股并购标的苏州卿峰。而苏州卿峰的法人代表李强,就是前述9名受让股权者之一。
长江商报记者发现,密集资本运作,环环相扣,沈文荣更像是在进行一次高达258亿元的“卖壳”行动。
重组方案推出已经3年,方案调整也已近一年,这单高达200多亿元的重组仍未见实质进展。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上半年,沙钢股份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下同)双降。二级市场上,自2015年公司筹划重组以来,股价深度调整,市值蒸发291亿元。此前,李强等9名接盘者已有8人减持套现。
业绩下降、股价深度调整,接盘者减持意味着什么?沙钢股份的重组是否会生变?或许时间会给出答案。
三重要股东套现15.3亿
沙钢股份迎来了最大规模的股东减持。
沙钢股份披露的半年报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公司重要股东李非文、刘振光所持股份比例为0.68%、5.99%,均较年初有所下降。
长江商报记者查询发现,早在今年2月20日,李非文就开始了减持,并在2月22日二度减持。两天下来,李非文合计减持2600万股,减持价格区间为7.60元/股—7.81元/股,套现约2.03亿元。
与李非文提供大宗交易减持不一样,刘振光是通过协议受让方式完成减持的,其本次减持还引发一场风波。
公开消息显示,早在去年11月17日,刘振光向沙钢股份提交《股份减持计划告知函》,但公司一直未对外披露该计划。无法按计划减持股份的刘振光遂向证监会江苏监管局举报。
沙钢股份解释称,在收到刘振光的减持计划后,为维护公司价值及股东权益,公司控股股东沙钢集团拟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受让刘振光持有的股份。经过多次沟通,去年12月21日,沙钢集团与刘振光签署股份转让协议,并在今年3月4日完成股权转让过户登记手续。刘振光将1.39亿股沙钢股份股权协议转让给沙钢集团,转让价约为8.05元/股,总价款为11.18亿元。
刘振光原本持有沙钢股份6.98%股权,此次股权转让后,其仅持有1500万股,持股比为0.68%。
上述转让协议达成当天,刘振光撤回上述举报。
今年4月7日,沙钢股份公告显示,其因信息披露不当,遭证监会江苏监管局警示。
除了李非文、刘振光外,另一名重要股东李强也在悄然减持。今年8月6日,李强通过大宗交易一次性减持3000万股,套现约2.09亿元。本次减持后,李强的持股比降至4.98%。
综上所述,三名重要股东合计套现15.30亿元。
根据沙钢股份公告,三名股东减持均已自身资金原因。刘振光是由于银行贷款到期,且需解除公司股票的质押。李非文是为了归还质押贷款而进行减持,李强减持的原因,沙钢股份未予以披露。但从今年5月25日披露的公告看,其当时持有公司1.4亿股股份曾被司法冻结,5月23日解除。这说明,李强减持也是为了钱。
上述三人原本不是沙钢股份股东,2015年2月才入股。当时,原本持有75%股权的沙钢集团突然甩卖55.12%股权,李强、李非文、刘振光等9名自然人接盘,转让价为5.29元/股,9人持股比在5%—7%左右。当时,这9名自然人均未披露受让股份目的。
入股一年后,2016年三季度,燕卫民、黄李厚、金洁、王继满、刘本忠等5人相继进行了减持。
截至目前,9名自然人中,仅剩朱峥没有减持,其位列沙钢股份第二大股东。
营收净利双双大幅下降
重要股东纷纷减持套现,除了与自身资金需求有关,也与沙钢股份的发展前景有一定关联。
作为中国最大的民营钢铁集团旗下的资本运作平台,总体而言,沙钢股份的经营业绩还算不错,尤其是2016年以来,在钢铁行业去产能、降本增效措施下,其盈利能力不断释放。
数据数据显示,2016年至2018年,沙钢股份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75.85亿元、124.14亿元、147.12亿元,同比增幅为3.10%、63.66%、18.51%。对应的净利润为2.20亿元、7.05亿元、11.7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72.87%、220.37%、67%。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与净利润增长速度大体相当。
然而,在今年上半年,沙钢股份实现营业收入62.35亿元,去年同期为72.35亿元,同比减少10亿元,降幅为13.82%。对应的净利润为2.85亿元,较去年同期的6.47亿元减少3.62亿元,降幅达55.97%,扣非净利润为2.23亿元,同比减少3.23亿元,降幅为59.27%。
半年净利润2.85亿元、同比下降超过50%,这在A股31家钢铁企业中,排名均较为突出。上半年,净利润超过沙钢股份的有22家,净利润同比下降幅度低于沙钢股份的有24家。
上半年,受原辅料成本上扬、钢材价格下行等行情影响,钢铁企业经营整体承压。显然,沙钢股份的下滑幅度超出市场预期。
沙钢股份在半年报称,根据年前梳理出的负面清单降损项目,围绕降本节支增效任务目标,公司每月对项目进行跟踪检查。同时,全力抓好重点指标攻关措施的落实,成立专业攻关小组,通过各类负面清单的梳理,查找原因落实整改措施。通过优化“三配”、合金替代等降本活动,有效的压降了铁前和炼钢工序成本。
上半年,沙钢股份综合毛利率为13.70%,去年同期为23.72%,下降约10个百分点。净利率为9.17%,去年同期为17.24%。
此外,沙钢股份的经营现金流净额也在大幅下降。今年上半年,公司经营现金流净额为—0.61亿元,去年同期为11.96亿元。经营现金流净额为负数,这是沙钢股份近10年来的首次。而且,无论是半年还是全年,近10年来,经营现金流净额为负数,仅在2013年年报中才出现过。
股价跌逾六成市值蒸发291亿
重组尚未成功,重要股东大举撤退,沙钢股份的本次重组会生变吗?
沙钢股份的重大资产重组,实际上可追溯至2015年2月25日。当时,春节刚过,沈文荣推出了入主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资本运作——甩卖股权,沙钢集团将所持沙钢股份合计55.12%股权分别转让给李非文、李强等9名自然人,交易完成后,沙钢集团套现45.96亿元。这就是沙钢股份本次重大资产重组的前奏。
成功套现后,沙钢股份密集进行资产重组。当年6月,沙钢股份宣告停牌重组,重组标的资产涉及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研发、生产、销售等以及IDC企业的控股股份,涉及境外多项资产,相关工作量大且复杂,交易方案设计的难度较大,多次延期复牌。期间,公司相继与江苏智卿共同发起成立有限合伙制产业并购基金,投资互联网数据中心产业。最终,因各方在估值方面未达成一致意见而终止。
2016年9月,沙钢股份再次停牌重组,标的资产为IDC大数据。2个月后,重组预案出炉,收购苏州卿峰的全部股权、德利迅达全部股权或控股权。2017年6月,公司披露正式重组方案,即以229亿元收购苏州卿峰100%的股权,并以29.08亿元收购德利迅达88%股权。
苏州卿峰和德利迅达的核心业务都是数据中心资产。其中,苏州卿峰在成立四个月后引入了包括沙钢集团在内的14名投资者。
去年11月16日,沙钢股份披露调整后的重组方案,弃购德利迅达,交易价格升至237.83亿元。
今年8月28日,公司披露,相关审计、评估、尽调工作仍在推进。
综合所述,本次重组,实际上推进了4年,目前尚未取得实质性进展。4年间,二级市场上早已风云变幻。
沙钢股份的重组一度刺激股价大幅上涨,实质最高达577亿元。如果以2015年10月16日实施送转股后的价格来计算(剔除2015年牛市行情因素),当时股价为21.21元/股,今年9月12日,已经跌至8.02元/股,累计跌幅已达62.19%,市值仅为177亿元,蒸发了291亿元。
股东争相减持、股价大幅下跌,是否会影响沙钢股份的本次重组?
9月9日,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向长江商报记者称,股东减持主要自身资金压力,对重组事项影响不大。至于重组是否会生变,在其看来,由于资产包比较复杂,且超过200亿元,本次重组会历经一些“磨难“。
(责任编辑:畅帅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