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家电源上市企业动力源(600405.SH)盈利能力一直欠佳。
长江商报记者发现,2004年上市至今已有15年,仅在2010年、2015年,其净利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曾达到过5000万元,在另外的13年间,长达10年处于或微利或亏损状态。2016年至去年,净利润不仅连续三年下降,去年更是一降到底,巨亏2.8亿元。
动力源解释,国内4G建设处于末期、5G建设尚未展开,导致公司通信电源业务经营亏损,加上公司剥离非核心业务,产生资产减值和坏账,这些因素使得公司去年经营大幅亏损。
动力源还存在较为明显的流动性不足问题。截至去年底,公司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账面价值为8.17亿元,存货为3.22亿元,合计11.39亿元,占公司13.74亿元流动资产的82.90%。公司货币资金只有1.4亿元,同期短期债务为3.77亿元,经营现金流净流出0.64亿元。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公司实控人、董事长、总经理何振亚所持公司近八成股权被质押。此前,公司董监高已经进行了多达121次减持。
巨亏2.8亿净利率-30.57%
产业调整期,动力源经营业绩极为难看。
年报显示,2018年,动力源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双双大幅下降。其实现营业收入9.10亿元,较2017年的12.22亿元下降25.56%,对应的净利润则为亏损2.80亿元,2017年为盈利1999.26万元,同比剧降1501.62%,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简称扣非净利润)为-2.21亿元,同比降幅高达3591.66%。
同时,总资产25.83亿元,同比下降10.81%,净资产10.72亿元,同比下降22.71%。
分季度看,去年四个季度,营业收入分别为1.45亿元、2.29亿元、2.56亿元、2.79亿元,对应的净利润为-3242.45万元、-1163.15万元、103.27万元、-2.37亿元,扣非净利润为-3435.77万元、-1916.11万元、-337.08万元、-1.65亿元。由此可见,去年四个季度,主营业务一直在亏损。
从主营业务构成看,电源业务依旧是第一大主业,去年实现营业收入约7亿元,占公司营业收入的76.91%,高压变频器及综合节能业务销售收入为1.57亿元,占比17.24%,二次电池业务销售收入为0.46亿元,占比为5.04%。对应毛利率方面,二次电池业务为-16.68%,毛利率最高的是高压变频器及综合节能业务,达到40.97%。综合下来,毛利率为30.82%。然而,净利率就很难看了,合计为-30.57%。导致动力源亏损的还有期间费用和资产减值。去年,公司资产减值损失为0.79亿元,而2017年为0.26亿元,增长了两倍多。期间费用方面,在营业收入下降的情况下,销售费用仍然增长至2.14亿元,管理费用(含研发费用)1.50亿元,财务费用为0.53亿元,合计为4.17亿元,较上年的3.64亿元增加0.53亿元。
动力源的解释为,去年处于4G建设末期、5G建设尚未展开,公司通信电源业务属于经营性亏损。此外,公司调整业务方向,聚焦核心主业,剥离非核心业务,对节能服务业务及深圳电池工厂业务进行重大调整,终止绝大部分在建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并对相关业务、人员、资产作出调整与处置,计提了相应资产减值准备与坏账准备。
动力源成立于1995年,一直深耕国内电源行业,全面覆盖通信电源、应急电源、高压直流、高压变频器、能效管理、光伏发电和电动汽车等多个市场领域,中国移动、联动、电信、铁塔等主流运营商及阿里巴巴、百度、腾讯等互联网巨头均为其客户。公司业务辐射至北美、欧洲及东南亚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
然而,2004年上市之后,动力源的营业收入总体上呈现爬坡之势,但净利润极其难看。上市初期4年,净利润4连降,净利润均只有数百万元。2009年、2010年有所好转,巅峰达到0.51亿元。2016年至去年,连续三年下降。总体看来,上市15年,10年个年度净利润不是微利就是亏损。
董监高超百次减持套现
经营业绩不佳的动力源调整业务应对5G市场,或将受制于流动性不足。
动力源的流动性不足问题较为明显。截至去年底,公司货币资金只有1.40亿元,而短期债务有3.77亿元,存在一定的偿债压力。
问题在于,动力源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存货居高不下。截至去年12月末,公司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为8.17亿元,较上年的8.79亿元略有下降,其中,应收账款为7.62亿元。今年一季度末,应收账款仍有6.97亿元,由此可见,公司期后回款不明显,回款能力较弱。
同期,公司存货余额为3.22亿元,今年一季度末为3.10亿元,变化不大。
综上所述,上述两指标合计为11.39亿元,占当期流动资产的比例高达82.90%。同期,公司应收账款、存货周转天数为分别为323.07天、171.64天,比上年分别延长45.66天、44.11天。周转速度放缓,将导致公司资金回流速度变慢。
事实也是如此。2017年至今年一季度,公司经营现金流净额分别为-7381.35万元、-6384.44万元、-4880.60万元,均呈现净流出状态。
所幸,今年一季度,公司经营业绩有所好转。其营业收入为1.67亿元,同比增长14.53%,净利润虽然仍亏损1838.76万元,但同比大增43.30%,增幅顺利转正。
只是,动力源能否实现持续盈利能力提升还很难说。历史地看,上市长达15年,公司经营业绩欠佳,而董监高曾密集减持套现。
长江商报记者查询发现,从2007年开始,公司董监高就密集减持。至去年,长达12年间,除了2016年、2017年无董监高进行减持外,其余年度均有董监高通过二级市场进行减持。据记者初步统计,共有14名董监高实施减持操作,合计减持高达121次。
此外,公司控股股东、实控人何振亚从2007年开始就进行股权质押融资,截至目前,其股权质押比为77.73%。
(责任编辑:张紫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