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全国政协会议期间,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民建中央副主席李世杰提交了一件关于支持企业落实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的提案。
李世杰提到,中国残障人士总人数已超过8500万。据统计,目前有1800万就业年龄段持证残疾人,截至2021年底,持证残疾人就业规模为881.6万人,就业率50%左右,这一比例远不能满足残疾人群体实现自我价值和美好生活的愿望。特别是1200万心智障碍者群体,就业率不足5%。
李世杰告诉《法治日报》记者,残疾人实现就业,是提高残疾人收入水平,促进其社会参与,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在当前总体就业形势愈发复杂、技术发展带来就业结构深刻调整的大背景下,对残疾人就业问题需要格外关注。
“残疾人按比例就业作为残疾人就业的重要形式,在国家相关部门大力推动下发挥了重要作用,2021年年底按比例就业82万人,仍有很大提升空间。”李世杰说。
一项对300个企业残疾人用工情况的社会调研显示,影响企业落实残疾人用工的主要原因有企业对残疾人就业的政策认知程度不高(参与调研的一半企业表示不太了解)、选用育留各环节支持不足、担心残疾员工发生意外加大风险等,企业期望在残疾人用工上可获得公益性政策和资源支持、无障碍环境改造补贴、准许多种用工合同形式获得残保金减免、提供绿色窗口完善残疾人意外和工伤理赔等。
为改善残疾人就业现状,李世杰建议修订《残疾人就业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他表示,现行《条例》于2007年出台,有必要将近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推动残疾人就业的经验做法固定下来,适应新时代残疾人事业发展。配套优化《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为一级、二级、精神、智力等就业最困难的残疾人群体提供有就业机会的企业,适度加大残保金减免力度。合理使用残保金,增加就业辅导员供给,支持企业提供就业场所的资源服务。各地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出台配套的实施办法,进一步推动相关政策落到实处。
此外,李世杰建议全面落实国务院《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加大督导力度,检查和调度各部门各地区执行情况。出台具体指引措施,为企业提供更多支持。
例如,可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牵头,协同残联共同优化人力资源招聘渠道的平台建设,开通专栏和绿色服务通道,促进供需平衡发展;建设残疾员工工伤意外保险服务的绿色窗口、全面精准的风险界定与有效合理的额度及理赔程序,减除企业对残疾人用工风险的顾虑。
可由残联牵头选拔和培育一批能够提供专业服务的社会组织,规范服务内容和收费标准,面向企业公开信息,协助企业根据需求申请专项支持。
完善企业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公示制度。工信部、证监会等相关部门和金融监管部门可为企业披露残障用工的社会责任落实情况提供规范指引,除披露安置残疾人人数指标外,增加更多相关指标,引导企业从更多维度建设包容、平等融合的行动框架。
(责任编辑:谭梦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