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贪赖小民判了,华融经营还在经历刮骨疗毒
近日,中国华融(2799.HK)预告2020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下降90%~95%。同为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中国信达(1359.HK),同期净利润下降为25%~30%。中国华融仍处于“短期阵痛”时期。
中国华融上一次净利润如此大降,发生在2018年上半年,那时前董事长赖小民刚刚“落马”。
今年8月11日,赖小民受贿、贪污、重婚一案被审理。检察机关指控,在2008至2018的十年间,赖小民受贿的财物折合共计约18亿元。
此前因盲目扩张、偏离主责主业而导致的“短期阵痛”逐渐显现,一直持续至今,近两年半时间。
8月14日,中国华融在年中工作会议中指出,公司“肃清流毒持续深入”“瘦身化险扎实推进”。今年年初不良资产主业占公司50%的资产规模,贡献了62%的业务收入和179%的税前利润,贡献度大幅提升。“要辨证看待短期阵痛”。
“盲目扩张、无序经营导致公司严重偏离主责主业”
从2012年9月到2018年4月,赖小民一直是中国华融董事长。
中国华融是国内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之一,2015年10月在香港证券市场发行股票上市。另外三家公司是中国信达、中国东方和中国长城。这四大公司起步于1999年,当时在亚洲金融危机背景下,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剧增,为完成不良资产处置,财政部注资成立了这四家公司。在逐步完成不良资产处置后,四大公司为配合四大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革和上市,对各公司不良资产进行二次剥离,并在随后的几年中,业务逐渐覆盖至证券、基金、信托等领域,各公司商业化发展迅速。
中国华融扩张最为迅猛。从2012年9月2017年,中国华融总资产从3150亿元增加到1.87万亿元,5年间增长了近5倍。总资产激增伴随着杠杆率上升。
资产负债率最能体现一家公司的杠杆率。2012年,中国华融资产负债率已经达到了86%,此后仍持续攀升,2016年超89%,2017年超过90%。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在四大公司中处于顶部位置,也高于同为上市公司的中国信达。
这样激进的经营模式,难以持续。2018年上半年,因部分金融资产信用风险暴露,中国华融拨备计提金额同比大幅增加;外部融资规模大增致利息支出同比大幅增加,外加坏账准备提升等原因叠加,公司当期新增计提资产减值损失129亿元,使得净利润同比减少127亿元,下降95%,似为此前的激进买单。
2018年10月15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宣布对赖小民开除党籍、开除公职的处分决定,其中包括,赖小民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违背中央金融工作方针政策,盲目扩张、无序经营导致公司严重偏离主责主业。
中国华融在2018年半年报披露后公开表示,公司按照监管要求和自身管理需要,立即对存量风险项目及舆情关注项目开展了全面风险排查,摸排风险底数,找准风险隐患点,当时已经进入风险项目处置、化解阶段。
但是,巨轮调整航向并不容易。
2018年全年,因为计提资产减值损失201亿元,中国华融净利润减少了204亿元,下降了93%。
2019年中国华融计提资产减值损失265亿元,净利润只剩下了23亿元,仅是2017年的1/9。公司在2019年度工作会议提出,赖小民个人严重违纪违法案件,给中国华融带来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中国华融新党委全面肃清赖小民流毒,积极主动应对危机,深入排查稳妥处置风险隐患,及时调整发展战略,着力解决内部管理积弊,努力将公司拉回正常轨道,实现平稳过渡。
中国华融今年上半年净利润下降90%~95%,用2019年同期净利润(25.19亿元)做最乐观的估计,公司今年上半年净利润仅有2.5亿元。与同行业的中国信达相比,不及后者的1/25。
与中国信达相比,近两年半中国华融少赚283亿元
同为四大公司,中国信达2013年12月在香港证券市场发行股票上市。与中国华融高负债经营不同,中国信达相对稳健。2012年,中国信达资产负债率只有76%,比中国华融低10个百分点,到了2016年才跨过85%,仍低于中国华融,2018年最高,也只有88%。
运转稳健的中国信达,在2015年的净利润虽被中国华融超越,但是从2018年开始,当中国华融为历史支付代价出现回落时,又被中国信达甩在后面。
数据来源:Wind资讯终端
以两公司今年上半年净利润预计估算,2018年至2020年上半年,中国华融净利润累计约33亿元,中国信达累计约316亿元,中国华融比中国信达少283亿元。从2012年至2019年,中国华融净利润累计843亿元,中国信达1010亿元,中国华融比中国信达少167亿元。
证券市场给出了对两公司的估值。
2017年底,中国华融的港股总市值1442亿元,比中国信达高32%。而到了今年8月15日,剧情反转,中国华融港股总市值比当时减少了1091亿元,比中国信达少42%。
今年8月6日,中国信达公告,将分拆子公司信达证券上市,并已经向北京证监局递交上市辅导申请。
而中国华融在2016年就启动了A股发行上市申请,却在2018年9月撤回。当时给出的理由是,2018年度中期业绩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前董事长正在接受有关部门的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责任编辑:王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