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利科技锂电材料项目重大工程再一次“爽约”了。
3月16日,公司与宁夏汉尧石墨烯储能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锂离子电池石墨烯三元正极材料及导电浆料项目智能产线设计建造合同变更协议(二)》,将价值12.95亿元的工程合同缩水成2.35亿,金额缩水超过8成,不足原合同额零头。
这已是公司第二次变更该项重要工程合同。2019年5月,双方签订的《变更协议》, 原合同约定的12.95亿元建设项目被推迟工程进度。
实际上,锂电行业的剧变,使得百利科技的重要工程规模一缩再缩、进展迟缓,即便如此,公司仍通过定增加码锂电,同时又在投资布局氢能源领域。盈利能力不佳、资金压力大增之下,公司财务状况日益严峻。
重大合同一拖再拖 规模又缩水8成
百利科技在2016年5月上市之初时,主业是为石油天然气、石油化工、现代煤化工行业提供工程咨询、设计及工程总承包等工程服务。
上市仅仅5个月,公司便开始跨界扩张,开始涉足当时正处于爆发期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行业。
2016年10月,百利科技以1.8亿元现金,收购了江苏南大紫金锂电智能装备有限公司100%股权。南大紫金主营业务是智能化锂电池正极材料装备的设计、制造和销售,公司由此正式进军锂电池领域。由于标的公司属于当时风口上的锂电材料行业,收购溢价超过1100%。
2018年4月,公司与宁夏汉尧石墨烯储能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锂离子电池石墨烯三元正极材料及导电浆料项目智能产线设计建造合同》,合同金额12.95亿元。合同分两期实施,一期计划在2019年3月底建成投产,二期在2020年6月建成投产。
2019年5月,双方就上述合同又签订了《变更协议》, 合同总价不变,将正极材料产线一期工程的建设计划由“2019年3月底投产”变更为“2019年10月30日投料”,将二期工程的建设计划由“2020年6月建成投产”调整为“根据市场情况调整后续建设周期”。
2020年3月,百利科技再次变更合同,将一期项目合同价款由人民币4.2亿元缩减为2.35亿元,价值8.75亿元的二期项目建设合同则直接终止。12.95亿元的正极材料产线经过2年的反复调整后,缩水至2.35亿元,仍未投产。
定增加码锂电又筹划布局氢能
锂电行业的激烈竞争和剧烈洗牌似乎并未影响到公司继续布局的决心。
2018年12月,百利科技发布非公开预案,募资总额不超过10亿元,其中7亿元用于工程总包项目,3亿元用于偿还银行贷款。
2019年11月,百利科技修订非公开预案,调减募集金额至2.85亿元,剔除了受到比克电池坏账事件影响的当升科技项目。
2020年1月,在证监会审核通过了公司非公开发行申请后,为更好利用修改后的定增规则,2020年2月,公司再次对再融资预案进行修改,将增发价由基准日股价的90%调整为80%,锁定期从12个月缩短至6个月,发行对象也从10名扩大至不超过35名。不超过2.85亿元的募集资金中,2亿元用于实施锂电相关的红马二期项目,剩余部分偿还银行贷款。
就在锂电定增项目的推进过程中,2019年5月,公司公告以占股45%的比例,与坤艾新材、自然人肖丽香成立合资公司百利坤艾氢能膜材,开展高温质子交换膜研发及应用,正式拓展氢能源汽车业务。
新浪财经了解到,目前氢燃料电池的主流路线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其中质子交换膜是最核心的材料,技术难度极大。目前氢能源汽车处于早期投入阶段,距离整体盈利尚有很长的路要走,产业前景并不明朗。
多业务线问题集中爆发 大额计提后未来仍需“防雷”
化工、锂电、氢能多业务线的发展,带来了公司财务问题集中爆发。
2018年11月,百利科技以对山西潞宝兴海新材料有限公司的相关债权转为对潞宝兴海的股权投资,投资金额为4.7亿元,投资完成后将持有潞宝兴海15%的股权。潞宝兴海主要从事己内酰胺、硫铵、碳酸钠等煤化工、高新材料的生产销售,百利科技通过债转股,在报表层面上暂时延缓了投资损失。
然而延缓并不是解决,该来的迟早会来。2019年业绩预告显示,根据潞宝兴海的经营情况以及宏观经济、行业政策等因素,公司将对潞宝兴海计提约2亿元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此外,由于新能源锂电产能过剩、竞争加剧、行业洗牌,百利科技连续“踩雷”,公司下游客户沃特玛和比克电池先后出现资金链断裂,导致坏账骤增。
业绩快报显示,2019年,公司部分客户因其自身客户陷入资金困难或合同纠纷等原因导致账款难以收回,叠加传统石油化工行业持续低迷的影响,拟对上述原因导致的已逾期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5.5亿元左右。
巨额的减值致使百利科技业绩在2019年出现爆雷,全年净利润预计为-6.1亿元到-7.3亿元,将公司此前多年的利润一笔亏完。
面对境况,大股东西藏新海新创业投资在质押出几乎全部所持公司股份后,不得不对外寻求帮助。2019年4月和7月,公司先后引入战略投资者德清通利企业管理合伙企业和金锂产业,缓解困局。不过,目前公司大股东质押比例仍高达95%。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此次大额计提后,还有超过5亿元的应收账款、近3亿元的长期股权投资和1.5亿的商誉。未来是否会再次“爆雷”,投资者依然需要警惕。
(责任编辑:李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