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失败、经营业绩不堪,国际实业(000159.SZ)却成为二级市场上的香饽饽。
4月22日下午集合竞价,国际实业被巨量资金从涨停板砸开,但仍然大涨5.15%。而在近40个交易日,其股价收出13个涨停,累计涨幅达183.76%。
长江商报记者发现,国际实业股价大涨与基本面相背离。去年,国际实业虽然成功扭亏为盈,净利润达到0.6亿元,今年一季度继续预喜,但其实际盈利能力奇低,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简称扣非净利)均为亏损。
国际实业2000年9月在深交所挂牌。2012年公司易主,张彦夫通过新疆乾泰中晟投资持股29.64%。不过,易主之后,公司经营业绩极为不堪,2014年开始,扣非净利持续亏损。
张彦夫也曾多次努力。2013年公司两次重大资产重组均闪电终止。始于去年11月13日的重大资产重组,在今年4月3日宣告终止,持续5个月的重组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记者发现,国际实业股价暴涨源于其傍上了科创板。公司2013年参股的万家基金已向证监会申请设立两只科创板产品和三只科创主题类基金产品。
备受关注的是,在股价大涨之际,公司大股东乾泰中晟投资宣布拟减持4%股权。
股价暴涨后大股东开始减持
4月15日晚,国际实业披露控股股东乾泰中晟投资减持计划,其计划在公告15日后的半年内减持不超过1922万股,占总股本的4%。
乾泰中晟投资抛出大幅减持计划之时,国际实业股价已经暴涨。
K线图显示,公司股价大幅上扬始于3月11日,3月14日至3月22日连续7天涨停。此后,虽间隔有所调整,但未改变整体上扬之势,期间还收了6个涨停。4月22日,虽然大盘有较大幅度调整,公司股价仍然在盘中几次涨停,只是在尾盘三分钟集合竞价之时,被巨量资金砸开,但最终仍大涨5.15%。综合而言,近40天28个交易日,公司收了13个涨停板,累计涨幅达183.76%。
乾泰中晟投资2006年入股国际实业,彼时,公司实施股权分置改革,入股之时,乾泰中晟投资曾承诺所持股份锁定三年。
乾泰中晟投资的首次大幅减持发生在2012年至2015年。公告显示,2012年6月27日至2015年3月16日,其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减持了189.50万股,2015年4月30日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减持300万股,合计减持489.50万股,占总股本的1.02%。
粗略计算,此次减持,乾泰中晟投资套现约0.6亿元。这一次减持,如果以昨日收盘价计算,将套现2.79亿元。这意味着,此次减持顺利实施,大股东两次减持将合计套现3.39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国际实业股价大幅上涨前,因为重组失败,公司抛出一系列利好进行对冲,进而带动股价大幅上涨。
今年3月20日,正在重组期间,公司股价异常上涨,国际实业在发布的第二份异动公告中称,2013年,公司参股万家基金持有40%股权,并派驻一名董事。目前,万家基金已向证监会申请设立两只科创板产品和三只科创主题类基金产品。
频繁重组告败主业不济
国际实业主营业务较多,涉及焦炭、煤炭及深加工产品的生产与销售,麻黄素制品及其衍生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加工和销售,进出口贸易和房地产开发营销、物业管理,其中,油品销售产业贡献的销售收入长期超过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一半,但其毛利率偏低,去年低至2.86%。
基于此,上市以来,公司主营业务长期处于不太赚钱状态。2007年处于微利状态,净利润最多的是上市首年,达0.26亿元,2002年至2005年均不足500万元。从2007年开始,盈利能力大幅增强,2010年的净利润一度达到6.5亿元,次年开始大幅下滑,2017年亏损0.66亿元。
去年,公司扭亏为盈,净利润达到0.6亿元。不过,其扭亏主要得益于资产出售,公司去年转让乌鲁木齐县石油燃料公司股权、运输公司股权及加油站资产等,这些为当年贡献了约1.3亿元净利润。
今年一季度再次扭亏,公司盈利2374.78万元,同比增长262.90%。只是,当期营业收入同比下降68.19%,只有6121.21万元。
长江商报记者发现,2014年至今年一季度,国际实业一直依靠“卖子”等非经常性损益保壳,如果剔除非经常性损益,其净利润连亏6年。这充分说明公司主营业务不济。
为了提升盈利能力,国际实业也曾努力过。2010年,公司与铸管集团、铸管股份、铸管资源共同签署《重组协议》,约定由各方对铸管资源进行增资,同时对新疆国际煤焦化进行重组。通过出售煤焦化公司,参股铸管资源,与铸管股份、铸管集团合作打造钢焦一体化经营模式,以此提升盈利能力。
这是国际实业近10年来唯一一次成功重组。也就是在这一年,受重组影响,国际实业净利润达到6.5亿元,为历史巅峰。
2013年,公司还曾两度宣布重组,结果均因“存在时间限制,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而终止。
去年11月13日,国际实业再度推进重组,但5个月后,公司宣布重组双方未能就标的公司拟参与重组股份比例及估值方面达成一致意见,最终终止重组。
由此看来,重组屡败引起主营业务持续亏损,未来,国际实业要想实现持续盈利,最大的可能仍是借助重组。
(责任编辑:李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