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关于商贷与公积金利率出现“倒挂”的消息引发热议。之后,据媒体报道,不少用户反馈,与银行商量好的商贷利率又出现“逆势”上涨。
“逆转”背后看似为了维护公积金低利率的优势,但也折射出公积金贷款政策改革的紧迫性。
在楼市宽松政策的推动下,公积金贷款与商贷之间的利差逐渐缩小已成为不争的事实。随着年内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三次累计下调60个基点,除少数城市外,首套房贷利率“破3进2”已成为普遍现象。
与此同时,存量房贷也在10月25日完成了批量调整,结合最新一期LPR的下降,存量房贷利率最低可降至3.3%。
然而,公积金贷款利率的调整却显得相对滞后。年内仅有一次调整,即今年5月下调25个基点,5年期以上公积金贷款利率仍维持在2.85%的水平。
公积金贷款,作为购房者心中的优选,其低利率一直是吸引人们选择的重要因素。根据全国住房公积金2023年年度报告,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比同期LPR低0.85—1.2个百分点,为贷款职工节约了大量利息支出。
相比商贷,公积金贷款也存在首套、二套认定标准严格,贷款额度受限,办理流程复杂的弊端,若再失去低利率优势,可能引发转贷、提前还贷的现象,进而影响人们缴纳公积金的积极性。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公积金账户资金出现流动性风险。
因此,公积金贷款利率的调整已迫在眉睫。
当然,这一调整并非易事。从定价机制来看,当前,商贷利率采取LPR+加点的形式,能够较为灵活地反映市场变化。而公积金贷款利率根据基准利率来进行调整,不随LPR变动,无法及时反映市场变化。
此外,公积金贷款利率的调整还涉及公积金管理中心的资金状况、政策导向以及市场利率走势等多个因素。由于全国公积金由各地自行管理、因城施策,资金无法统一运营,这给公积金贷款利率的调整带来了不小的难度。
但即便如此,我们也不能因此放弃对公积金贷款政策的改革。定价机制更加市场化,应该成为公积金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公积金贷款政策的便民化程度也有待提升。优化公积金业务管理模式、提高贷款效率,是提升公积金贷款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同时,提高贷款额度、支持商贷转公积金贷款、允许使用住房公积金支付首付等政策,都是对公积金贷款政策的有力补充。
在当前房地产市场面临诸多挑战的背景下,公积金贷款政策的改革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建立起更加市场化的机制,让公积金贷款利率能够随市场变化而灵活调整,才能真正发挥公积金贷款在支持购房者方面的作用,实现惠民初衷。
(责任编辑:谭梦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