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长江商报
一向高调的格力地产,在董事长鲁君四因涉嫌内幕交易被立案调查后,股价急速下跌陷入口碑危机。
1月6日,格力地产(600185.SH)披露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称公司股票于2020年12月31日、2021年1月4日、2021年1月5日连续3个交易日内日收盘价格跌幅偏离值累计达到20%。
股价下跌与接连违规有关,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去年3月至今近一年时间内,格力地产已被监管层“点名”4次,原因包括信息披露,利用“口罩”、“免税”等热点概念提升股价,高管违规等。
在屡收监管函背后,格力地产近年来发展也不尽如意,在房地产主业连续多年录得营收下滑的态势之下,跨界其他领域又屡次违规。或许正如董明珠所言,“一家企业的战略一定要清晰,不是什么赚钱你就做什么,也不是谁做房地产都可以”。
截至1月7日收盘,格力地产总市值为113.57亿元,与12月30日收盘市值147.99亿相比,总市值已蒸发34.42亿元。
地产主业营收增长缓慢债务告急
格力地产于1999年成立,是一家集房地产业、口岸经济产业、海洋经济产业以及现代服务业、现代金融业于一体的集团化企业。
2015年前,“格力地产”和董明珠旗下的“格力电器”均为格力集团旗下控股子公司,双方是“兄弟关系”,格力地产是格力集团涉足房地产行业的重要版图。
自2015年之后,格力集团将其持有的格力地产52%股份划转给国资平台——珠海投资控股,格力地产正式脱离格力集团。
独立后的格力地产在鲁君四的带领下实现快速扩张,先后拿下港珠澳大桥珠澳口岸人工岛、香炉湾、美丽湾沙滩修复、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等大型城市建设项目。
2016年之后,格力地产已鲜少在房地产市场拿过宅地。截至2019年末,格力地产土地储备从2017年的172.86万平方米,降至期末的105.83万平方米,
土储量仅百万平方米,业绩也没有得到相应上涨。2016年-2019年,格力地产的营收从31.2亿缓慢爬升至41.9亿,净利润还出现萎缩,从6.01亿降至5.26亿。2020年上半年,格力地产中报显示,房地产板块实现营业收入26.5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11.66%。但实际上,大多为先前的土储兑现所致。
与此同时,格力地产还面临“缺钱”的困境,踩中了房企融资管理的“三道红线”。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格力地产现金短债比0.45;剔除预收款后资产负债率为73.2%,净资产负债率达173%。
除房产外,格力地产还覆盖了口岸、海洋、金融、教育、旅游、酒店、农业等多个领域。鲁君四曾在2016年公开表示:“格力地产已不是传统的房地产商,未来将变为城市综合运营商和资本管理者,时机成熟时,格力地产或将改名。”
尽管探索多年,但多元化业务仅仅只占收入的10.04%,收益甚微。财报显示,2020年上半年,格力地产录得营业收入29.78亿元,其中,房地产板块营收26.79亿元,而非房收入合计2.99亿元,营收贡献比仅10.04%。
2020年四次遭监管“点名”
在脱离格力集团后,格力地产主业多年不振,反倒因口罩、免税等热点概念被大众所关注。
然而,这些热点概念并没有为格力地产带来多大的收益,反而遭到监管部门的询问和外界的质疑。在2020年3月、6月,格力地产分别因“口罩”、“免税”概念,遭到上交所问询。
去年3月17日,针对“口罩事件”,上交所对格力地产发出问询函,要求其说明是否存在利用市场热点信息影响股价的情况。
对此,格力地产回复承认公司存在信披违规,其表示,前述“口罩产能、积极推进出口业务”等信息是高格口罩销售负责人不熟悉信息披露规则等信息,并承认该信息发布不符合《股票上市规则》的信息披露规定。
此外,因格力地产通过非法定渠道发布口罩生产业务,上交所对格力地产及时任副总裁兼董事会秘书邹超、时任董事兼常务副总裁周琴琴予以监管关注。
口罩业务发展“受阻”,格力地产紧接着着力推进免税业务,“免税概念”一度成为了格力地产的“强心剂”,股价得到提振,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格力地产股价一度涨幅超220%。
此前,收购珠海市免税企业集团有限公司草案披露时,格力地产股价连获8个涨停板,股价一度上涨超2.4倍。
然而,好景不长,在“免税概念”推高股价之后,去年6月3日,格力地产收到上交所问询函,问询函内容包括要求公司自查前期提交的内幕信息知情人名单是否完整、是否存在内幕交易情况。
格力地产在回复函中表示,不存在公开或泄漏相关信息的情形,亦不存在利用本次重组的内幕信息进行内幕交易或操纵市场的情形。
去年12月30日又爆出董事长因涉嫌证券市场内幕交易违法行为被立案调查,再次给格力地产的免税业务蒙上一层阴影。
格力地产特别提醒投资人注意,因董事长鲁君四涉嫌内幕交易被立案调查,正在进行的收购珠海免税事项,可能存在被暂停或终止的风险。
这不是鲁君四第一次被“点名”,去年11月23日,格力地产和鲁君四因未尽职履行信披义务被上交所通报批评,并记入上市公司诚信档案,涉及2016年8月与6个定增对象要求签署的“兜底协议”。
一位业内资深研究人士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格力地产一直属于高调的企业,被立案调查投资者反应更强烈,所以股价容易跌下来,当前正处于转型阶段或许需要靠制造热点引起市场关注,从而抬高股价,不过这种炒作方式并不可持续,需要监管才能规范企业经营管理和投资者行为。
(责任编辑:谭梦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