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财经1月17日讯 随着疫情防控逐步放开,癌症患者、尤其是肺癌患者变得愈发焦虑。与普通人相比,肺癌患者平均年龄偏大、并发症多、免疫功能弱,具有较高的感染风险,被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专家列入感染新冠病毒的“脆弱群体”。
面对传播速度极快的奥密克戎毒株,肺癌患者该如何应对?一旦感染,新冠治疗与抗肿瘤治疗如何平衡?早期肺癌诊疗有哪些创新进展?针对广大肺癌患者的诸多疑问,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副院长、胸外科主任医师杨帆教授接受媒体采访,就肺癌防治知识进行科普,分享创新诊疗成果,提高群众防癌、抗癌意识,全面推进肺癌的规范化诊疗水平,以期帮助更多肺癌患者和家庭获益。
据国家癌症中心最新发布的2022年全国癌症报告显示,肺癌是我国死亡率排名第一位的恶性肿瘤,每年新发病人数约为82.8万,患病人群广泛。同时,由于恶性肿瘤和抗肿瘤治疗导致全身免疫抑制状态,肺癌患者比普通人群更容易发生感染,且预后更差,在此次新冠大范围感染期间属于易感脆弱人群,需要重点关注。
“肺癌患者因为多种原因,比如疫苗接种率低、晚期患者的抵抗力差,比较容易感染。”杨帆认为,早期肺癌患者应接种新冠疫苗,即便处于围手术期的患者也不例外,对于较晚期的肺癌患者,接种疫苗也不是禁忌,一旦感染建议接受抗病毒治疗。
谈及肺癌患者感染后该如何应对,杨帆表示不必过度紧张,“虽然肺癌是我国第一大癌,但正在接受治疗的肺癌患者数量远没有想象中那么多,同时肺癌治疗也并非时刻都在进行。化疗周期通常是四个周期,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疗程相对更长,但不会与新冠治疗有太多冲突,患者应该谨遵专业医师意见,更主动积极地进行抗肿瘤治疗。”
针对新冠感染后出现“白肺”是否会增加患癌几率一事,杨帆解释道,新冠肺炎感染后的白肺和肺癌不同。“肺癌是由于污染、遗传或其他原因积累了很多年造成的,故不是得了新冠就一定会得肺癌,也不是得了白肺就一定会得肺癌。”
除了肺癌患者在新冠流行期间的防治这一热点话题外,早期肺癌诊疗的创新进展也是患者最关心的话题之一。杨帆表示,近年来早期肺癌的诊疗迎来了许多重大突破,患者的生存期和生活质量都得到了极大改善。
据介绍,肺癌可分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和小细胞肺癌(SCLC),其中NSCLC约占所有肺癌的80%-85%。对早期NSCLC而言,手术治疗是主要治疗方法,早期手术切除治愈的几率比较大,因此能够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
然而,不少患者错误地认为通过手术切除病灶就等于根治了肺癌,对此杨帆予以纠正,“有相当比例的早期肺癌患者,诊断时存在微小的远处转移灶,但受限于现有手段无法发现,因此手术切除病灶后仍会复发。”
数据统计,近30%-40%诊断为早期肺癌的患者在五年内经历了复发,同时约有20%-30%早期肺癌患者在术后发生肿瘤转移,如脑转移、骨转移等,其中脑转移的后续治疗策略非常棘手。杨帆表示,对于IB-IIIA期的早期肺癌患者,术后建议采用辅助治疗,有利于降低疾病复发或死亡风险,从而实现进一步延长生存期和提升生活质量的目标。
据悉,辅助治疗是指“在术后进行药物或其他形式治疗以进一步提高长期生存治疗手段“的统称。目前,肺癌辅助治疗主要包括辅助化疗、辅助靶向治疗和辅助免疫治疗。通常来说,早期肺癌术后一般都会采取辅助化疗手段,但患者5年生存率仅提高5%,且存在复发性高、依从性差以及脑转移等问题。幸运的是,更精准、高效、低毒的辅助靶向治疗为早期肺癌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
杨帆介绍道,术后辅助靶向治疗可以大大延长早期肺癌患者的无病生存期,患者可以在病情不复发的情况下,拥有比较高的生活质量。“目前最新的临床研究进展已经从针对一个靶点的治疗扩展到更多的靶点治疗、从一种药物扩展到更多药物,并且从一代药物发展到第三代药物,这种治疗模式也在全世界多个国家获批。”
值得一提的是,近一半的中国NSCLC患者都有EGFR基因突变,目前,EGFR靶向药已经从第一代发展到第三代。研究结果显示,在使用第三代EGFR-TKI辅助治疗后,无论是Ⅱ~ⅢA期还是ⅠB~ⅢA期患者的中位无病生存期(DFS)均有显著获益,长达5.5年;此外第三代EGFR-TKI还能够将ⅠB~ⅢA期患者全人群的疾病复发或死亡风险降低73%,以及显著降低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率,尤其是脑转移风险。
此外,无论患者以往是否接受过辅助化疗,均能获得显著的无病生存获益,而且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毒副作用轻微,长期治疗不影响生活质量。因此,杨帆建议EGFR突变阳性患者,可尽早使用辅助靶向治疗,降低复发率,有望提高治愈率。
杨帆提醒患者,规范化诊疗是得到最佳治疗的最好手段。“肺癌患者一定要及时与医生沟通配合,切勿自主停药或换药,更不能因为恐慌而延误抗肿瘤治疗。只有严格遵循规范治疗,肺癌患者才能获得最大的生存受益。”
(责任编辑:张紫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