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12315大数据分析显示:汽车、社区团购、医疗器械是举报投诉的多发领域,且增长较快,成为畅通消费堵点。武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向市民发布消费提示,同时提醒留存商家宣传广告单、购物合同、发票,遇到消费“糟心事”,及时向相关监管部门或拨打12315投诉举报,依法维权。
汽车
合同谢绝口头承诺 对强制消费敢说不
一、签订合同要细致
合同签订前切勿轻信口头承诺,销售人员承诺的车款型号、颜色、售后服务、赠品、优惠、违约责任等内容必须在正式纸质购车合同中加以标注。合同签订时要谨慎细致,谢绝口头承诺。
二、支付“定金”要理性
在购车过程中,“订金”“定金”一字之差,含义天壤之别,消费者确认支付的为“定金”时,要做到三思而后行。根据《民法典》释义,一旦出现属于消费者考虑不充分、资金不足、个人征信等原因,导致合同约定无法履行的,均无权请求返还定金。定金支付定要戒冲动,理性消费。
三、强制消费要拒绝
商务部发布的《汽车销售管理办法》中明确经销商应明码标价,不得在标价之外加价销售或收取额外费用。不得限定户籍,限定汽车配件、金融、保险等服务商,强制搭售保险和代办服务。遇到不公平的强制消费,敢说不,要拒绝。
四、三包知识要掌握
3年或者行驶6万公里为保修期,2年或者行驶5万公里为包修期,均以先到者为准,特别注意保修/包修要分清。汽车系统主要零件和易损耗零部件三包时间存在差异,易损件零部件种类范围及其质量保证期,根据三包凭证明示的服务期限来执行。
社区团购
避免团长身份不清、链接来路不明的团购
一、甄别平台资质 慎选团购渠道
目前新兴社区团购经营者层出不穷,消费者购物前请货比三家,多方甄别,务必选择证照齐全、信誉良好、售后规范的正规社区团购平台完成交易;避免参与团长身份不清、链接来路不明的团购活动。
二、核实供货渠道 关注食品安全
消费者购买“线上”团购套餐除标示总价外,需查看内含商品是否分别标价,且标明品名、计量等信息,并询问供货商资质,了解供货渠道;购买生鲜食品时,要仔细核实肉禽类产品是否经过检疫检验,避免采购来源不明的食物和原材料;收货后,对损耗率较高的蔬菜、水果尽早查验;注意食品包装是否有裂缝、破损或者渗漏,是否有厂名厂址、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以免买到“三无产品”。
三、合理适度消费 避免跟风盲从
消费者面对花样繁多的促销活动时,避免冲动消费,要根据自身需求,合理选购。一旦遇到社区团购消费争议,请消费者注意保存聊天记录、商品详情页面和支付凭证等信息,以便依法维权。
医疗器械
正规渠道很重要 老人谨防虚假宣传
一、通过正规渠道购买
选择证照齐全的正规药店或者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购买产品。注意查看经营者是否具备《营业执照》《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医疗器械网络销售备案等合法资质。消费者切勿贪图价格优惠,从未取得相关资质的非正规流动摊贩、微商、网店购买未经注册的医疗器械产品。
二、注意辨别产品真伪
医疗器材产品应具备《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或备案凭证。选购时可检查产品包装是否印有注册证编号、生产企业名称及生产许可证号、备案记号等信息。消费者可凭以上相关信息登录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https://www.nmpa.gov.cn),点击“医疗器械”栏目查询,一旦发现问题产品应及时向监管部门投诉举报。
三、防疫口罩选购有技巧
购买口罩时,要注意查看口罩等级。在疫情形势持续向好情况下,广大市民选购“医用外科口罩”或“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即可满足基本防护要求。
四、老年消费者谨防虚假宣传
老年消费者要增强风险防范和自我保护意识,无论商家是线下实体店,还是通过网络、电视、电话、广播等方式销售,建议老年人不轻易相信商家宣传中所谓的治疗效果,如确有需求,应事先征求医生指导或和家人协商后再定。
(责任编辑:张紫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