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3月28日 星期四

财经 > 消费 > 正文

字号:  

加快质量提升 推动消费升级

  • 发布时间:2016-02-04 09:32:15  来源:中国质量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提要

  去年“双11”天猫交易额呈井喷之势,高达912亿元,说明国内消费潜力巨大。但另外一组数据也引起社会的关切和忧虑。据新华社报道,“双11”天猫国际开场仅10分钟就售出来自41个国家的2605个海外商品,一些国外知名卖场开场一两个小时就突破1000万元;2014年我国公民境外消费额首破1万亿元,超1亿“国际扫客”海外“扫货”。“内需外流”折射出“国货升级”跟不上“消费升级”的步伐。“内需外流”“海外扫货”现象,表面上是“中国制造”的信誉危机和竞争力不足,本质上则是质量供给不能满足质量需求,即供给侧的质量升级跟不上需求侧的消费升级。进一步说,就是随着我国迈向小康,居民财富增加,人们在解决温饱的中低端需求得到很好满足的基础上,消费向追求更高品质的中高端升级,而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供给仍停留在中低端水平。本文认为,质量供给问题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寻找出路:即遏制假冒伪劣、提高产品档次、进一步产品创新。

  □ 刘三江

  假冒伪劣不绝,消费者“不敢”消费

  中国产品质量大幅提升、“中国制造”畅销全球是不争的事实,但假冒伪劣充斥市场也是不可回避的事实。假冒伪劣突破法律和道德的底线,严重侵害消费者权益,而消费者不可能人人都有一双火眼金睛,准确地识假辨假,上当受骗的风险使得消费者不敢放心消费。假冒伪劣既是诚信缺失、道德失范的问题,更是一个经济问题。按照经济学“逆向选择”理论,卖家比买家拥有更多信息,甚至有意识藏匿产品质量瑕疵的信息,由于信息不对称,“买的没有卖的精”,买者不相信卖者,往往会压低价格以避免风险损失,而过低的价格也使得卖者不愿意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导致低质品充斥市场,高质品被逐出市场,出现所谓“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形成劣质低价、低价劣质的恶性循环。当下时兴的电商网购,由于价格高度透明、竞争激烈,而质量信息较之实体店更不透明,逆向选择问题尤为突出,网购产品价格低、不乏假冒伪劣就不足为奇了。

  让消费者敢于消费、放心消费,必须重拳出击,清除假冒伪劣,营造良好的市场秩序和市场环境。一要淘汰落后低端产能。提高安全健康、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等技术标准指标,利用生产许可、强制性认证、合格评定等市场准入手段,不断抬升市场准入门槛,加速落后低端产能淘汰。二要强化信用约束。加快建立企业诚信体系,把假冒伪劣信息纳入企业诚信档案并公之于众,让制假售假者无处可藏、人人喊打;诚信信息与金融、商事、交通等部门共享,让制假售假者处处受限。三要加强执法监督。执法部门严格执法,对假冒伪劣露头就打,提高处罚额度,直至不予市场准入,加大违法成本。四要加大司法惩戒。推行惩罚性民事赔偿,让利益受损的消费者通过打官司得到有效救济甚至“有利可图”,这样将增加消费者以及专业律师队伍参与维权监督的动力;降低制假售假行为入刑门槛,加大刑事处罚力度,让制假售假者望而生畏。五要创新技术手段。监管部门利用好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工具,对市场特别是电商等新兴业态进行更加有效地监管。

  品质档次不高,消费者“不愿”消费

  市场上除了假冒伪劣之外,大多数都是符合标准的合格产品,据有关统计数据,我国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从1994年的69.8%上升到2014年的92.3%,那为什么不少消费者仍不愿买账而转向“海外扫货”,扫货清单从昂贵的奢侈品转向平常的日用消费品呢?从质量定义看,质量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现实生活中,不同时期、不同人群对质量要求的程度是不同的,是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的,尤其随着生活水平提高,高收入人群对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若质量供给跟不上去,就会抑制消费意愿和消费扩大,加重“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的程度。境内产品品质档次不能满足需求,境外同种类产品价更廉、质更优,中国消费者热衷“海外扫货”“境外代购”就是自然而然的理性选择。我们应该反省的是,中国制造如何加快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转型升级,增加优质产品有效供给,满足消费者不断提升的消费需求,靠品质提升把外流的消费留在境内。

  质量升级既要靠政府积极引导,更要发挥市场优胜劣汰的正向选择功能。一要加快标准提升。标准是质量的基础、前提和依据,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要加快提升中国标准特别是消费品标准的水平,与国际国外先进标准接轨,做到内外销产品标准一致、质量一致,这样才能根本避免国人到境外采购国货的畸形消费。二要加快品牌建设。品牌是商品和服务综合品质的体现和代表,是市场竞争的核心要素,品质消费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品牌消费。我国是一个制造大国,却是一个品牌弱国,知名品牌咨询机构Interbrand发布的2015全球最有价值100大品牌排行榜中,仅华为和联想两家中国企业上榜,分别位列第88位和第100位。我国企业要高度重视品牌建设,提升品牌价值和影响力,增强核心竞争力。国家也要大力实施品牌战略,鼓励支持企业品牌创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扶持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品牌。三要培育质量中介服务。计量、标准、认证、检验检测等质量技术服务,能够在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沟通质量信息、创造质量信用、传递质量信任、树立质量信心,形成促进质量提升的内在动力。我国质量技术机构计划体制色彩很浓,小、散、弱的状况突出,应当加快机构整合改革,建设一批规模大、实力强、独立公正、公信权威、品牌知名的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集团,培育发展市场化的质量服务新业态。四要运用经济杠杆。大力推进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保险制度,保险费率与企业质量安全风险挂钩,激励与约束企业的质量行为,更加有效地对企业进行质量监管,同时为权益受损的消费者提供更好救济。

  产品创新不足,消费者“不知”消费

  拉动消费,不仅需要传统消费提质升级,也需要大力发展新产品、新业态、新消费,以创新质量供给来创造质量需求。很多时候,在新产品问世之前,消费者并不知道自己的消费需求,新需求、新市场往往是企业家发现并创造的。史蒂夫·乔布斯曾说过“用户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他用创新的高科技高质量产品——苹果iPad、iPhone赢得了用户,创造了一个巨大的新兴市场,展现出他特立独行的质量观。当年,福特也曾有过类似的话——如果你问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人要什么,他们绝不会说是汽车,而会说要一匹跑得更快的马。中国已经是一个制造业大国,但还不是一个制造业强国,主要的差距就在于创新不足、创新能力弱,这是制约我国消费升级、产业升级的一块短板。

  创新质量供给,创造消费需求,归根结底要靠市场,要靠企业,要靠企业家精神,抓住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国际产业分工格局重塑的历史机遇,加大研发投入,培养创新人才,弘扬创新文化,加快产品、技术、管理、商业模式创新。创新质量供给,也有赖于政府有效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力简政放权,减少行政审批,打破市场垄断和地方保护,完善激励创新的法制环境和财税金融政策,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消除妨碍市场发挥作用的法制体制机制束缚,厚植新产品新业态发育生长的土壤,让优质产品畅行无阻,让优秀企业脱颖而出,增强市场主体创新质量供给的活力和动力。

  消费是经济增长和转型的动力,质量是影响消费的关键因素。消费升级,必须加快质量提升。

  (作者系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博士)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