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5月11日 星期六

财经 > 消费 > 正文

字号:  

海岛盛开标准之花

  • 发布时间:2016-01-22 09:32:19  来源:中国质量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 本报记者沈洪

  南澳,广东唯一的海岛县。

  沿77公里环岛公路来到山脚下,一幢幢渔民别墅与碧海、蓝天交相辉映,优美、浪漫与宜人的气息扑面而来。

  而在南澳丰富的海岛生态旅游资源背后,则是10个国家、省、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覆盖的250多公顷水域、100多公顷林地以及40多公顷耕地,一系列循环标准化模式应用于海水养殖和山地种植,让这座海岛步入了产业发展和农民收入提高,生态保护循环经济发展同步进行的新路子,不仅解决了渔民“洗脚上岸”的生活出路,而且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水土”资源,使南澳成为远近闻名的生态岛。

  南澳岛面积111.55平方公里,人口7万多人,60%以上为农业人口。10年前,因为海洋资源衰竭以及近海过度捕捞,自然渔业资源严重衰退,渔业捕捞效益逐年下降,岛上大批渔民放弃捕捞业,“洗脚上岸”从事海洋养殖和山地种植业。然而,渔民捕不到鱼,耕地又不够种,上岸渔民成为一个谋求生活存在困难的特殊群体,转产转业成为他们生活的唯一出路。

  随着渔民上岸,逐年扩大的海洋养殖和山地扩大种植,难免会带来生态建设与海洋和山地种植发展、生态建设与海洋和山地资源、生态建设与农户增收的矛盾,使得上岸渔民增收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何解决生态建设与海岛上生态功能脆弱的问题,成为南澳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

  为此,汕头市和南澳县两级质监部门为加强海岛养殖和种植生态系统保护与建设,将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引入海岛生态保护,大力帮扶海岛广大种养户发展生态型农业,走精品农业、特色农业的标准化农业发展之路,从而促进海洋渔业和农业向高端、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

  10年来,汕头市和南澳县两级质监部门围绕海岛养殖和山地种植发展特色和优势产业,紧紧依靠由市、县农业、海洋与渔业、林业局等单位组成的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农业标准化工作的领导和组织协调,加强海岛的生态养殖和种植标准化建设。首先是通过建立国家、省、市标准化示范区、制修订农业地方标准,形成了各部门分工合作、齐抓共管的局面。其次是按照“有标贯标、无标制标、缺标补标”的原则,加快制定、完善、实施特色主导产业生产技术标准或操作规程,以此推进海洋养殖和种植的生态化、融合化和谐发展。

  在南澳岛的后江湾,“浮”在海上的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显得蔚为壮观。然而,2005年前,大量的牡蛎养殖带来了病害和赤潮的影响。在汕头市质监局的推动下,榴城海产育苗场承担了广东省太平洋牡蛎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工作,该局指导示范区实行龙须菜与太平洋牡蛎套养的新技术,组织制定了《太平洋牡蛎养殖技术规程》等5个农业地方标准,构建了太平洋牡蛎养殖标准体系。在示范区的引导下,一方面率先实行牡蛎与龙须菜套养的新技术,利用生物链之间的平衡关系,平衡了养殖区生态环境,减少了病害,同时也明显减少了赤潮的影响,实现养殖海区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使太平洋牡蛎养殖从原来分散的小规模养殖向大规模、科技型模式转化,既提高养殖产量和效益,又有效地保护和平衡了海岛养殖海区的生态环境,有效促进了太平洋牡蛎规模化、生态化和产业化的发展。目前,通过实施太平洋牡蛎与龙须菜立体标准化套养面积已经超过2300多公顷,牡蛎单产提高约32个百分点,同时还增加了龙须菜产量。

  在南澳岛弯弯曲曲的山道上,一棵棵“桔红”和“山杜英”在山坡上错落有致,处处洋溢着绿的生机。

  但在2002年前,岛上的“桔红”种植业产量虽然较高,但是合格率和优质品率却不高。原因就是种植户过度重视产量,对开花和结果的量没有控制,导致果树挂果过多,影响了果品质量。为实现岛上“桔红”种植产业的升级,保住青山碧海的优良生态资源,汕头市和南澳两级质监局利用山丘多的地貌,坚持区域特色,坚持守住种植不能以破坏生态的底线。通过国家级“桔红”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采用“公司+基地+推广+农户”的模式,大力推进生态山地种植,生产经营标准化水平和组织化程度得到了极大提高,使示范基地从6.7公顷发展到80公顷,平均每公顷一级果比例达75%,比标准化种植前提高了30%,即增加收入7500元,也解决了农村富余劳力出路1000多人。标准化示范创造了“山坡桔山绿、生态环境优、农民收入增”的效果。

  为咬定“青山碧海”不放松,保障林木质量,扩大造林面积,提高林分功能等级,汕头市质监局通过省、市级“山杜英”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严格按照《山杜英栽培技术规程》建立起的67公顷的示范区,即规范了“山杜英”的造林技术,也带动推广面积达330多公顷,防止了水土流失。随着建立起的省、市级标准化示范区,南澳金薯、龙须菜、鲍鱼、白珠苦瓜等农产品已经打响了品牌,成为海岛上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集观赏、采摘、体验于一体的观光旅游休闲产业,带动更多的“洗脚上岸”渔民发家致富。

  为促进海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增加渔民经济收入,2008年,汕头市质监局结合标准化示范区带来的农产品品牌效应,通过制定《“渔家乐”旅游服务质量规范》,以标准的形式,将整体“渔家乐”旅游业服务体系进行了统一。该标准规范把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与旅游产业紧密结合起来,规范了景区景点和环岛景观带的建设和管理,使具有海岛特色风情的“渔家乐”旅游从散、小、乱的格局向标准化、模块化、群体化方向发展。2015年,上岛游客达超过百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5亿元,使更多的“洗脚上岸”渔民发家致富。

  “山顶林木带帽,山腰果树缠绕,山下果蔬香飘,海面星星点点”。当前,南澳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使海岛生态格局初步形成。在帮助渔民解决“洗脚上岸”的过程中,通过国家、省、市级三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准确把握“山”“海”特色,南澳摒弃了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短期利益的发展模式,坚持海水养殖和山地种植生态发展理念,即保护了沿海生态环境,也实现了海岛生态建设和经济双赢效益。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