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财经 > 消费 > 正文

字号:  

“智囊团”·“孵化池”·“助推器”

  • 发布时间:2016-01-18 09:32:13  来源:中国质量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 本报记者 蒋维胜通讯员 解如风 张 锐 张 鹏

  富民兴渝,标准先行。为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重庆大力实施技术标准战略,着力打造内陆技术标准高地。“十二五”末,重庆在新型工业、电子信息产业、新型城镇化、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生态文明等7个重点领域建立了标准发展规划和标准体系框架及“6+1”支柱产业标准数据库,内陆标准高地框架已初步形成。

  作为重庆标准化事业的技术支撑,重庆市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以下简称重庆质标院)立足服务,大力实施“科技立院、人才兴院、经济强院”战略,以质量促进标准,以标准提升质量,坚持质量和标准协同发展,助推内陆标准高地建设,打造质量发展的“智囊团”、标准创新的“孵化池”、民生幸福的“助推器”,全面发力服务重庆经济社会发展。

  质量发展的“智囊团”

  “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的打通,让“重庆制造”的笔电等电子产品源源不断地销往中亚和欧洲,展示着重庆的品牌魅力。

  然而,液晶显示器等产品经铁路长途运输抵达目的地后,普遍存在包装损坏无法正常交货的现象。为此,不少企业只能在当地重新花钱对包装进行更换,造成交货时间延迟、包装材料浪费。其中,富士康通过“渝新欧”输出的货物中,货物包装损失率一度超过了60%。

  随着《“渝新欧”铁路运输液晶显示器包装规范》地方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富士康液晶显示器包装损坏率由63%降至1%,每年节约的包装费高达300万至400万美元。

  这是重庆西部现代物流园开展国家级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的成果之一。借助标准化,重庆西部现代物流园铁路货运、铁海陆联运、站场仓储管理的顺畅性得到了有力保障,极大地提升了中外客户货物交付的时效性、安全性、经济性。该项目建设中,重庆质标院以强大标准服务能力、标准创新能力提供着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撑。

  “只有立足自身优势,强化服务,才能发挥标准的力量。”重庆质标院院长范荣妹告诉中国质量报记者,近年来,该院始终坚持围绕服务发展、服务产业、服务民生,增强服务能力,助推内陆标准高地建设,打造质量发展的“智囊团”。

  该院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先后建设了笔记本电脑标准信息服务平台、摩托车产业标准资源数据库、“6+1”产业标准数据库、WTO/TBT通报咨询服务网,对重庆市标准信息服务网进行了两次改版,服务对象涉及重庆市“6+1”支柱产业和10大新兴战略产业,服务效能更加高效快捷;组建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技术服务两个市级技术委员会,提升了标准制(修)订质量;加大标准采购投入,与深圳、广东、浙江等地标准化院建立联合采购机制,资金使用效率达到了1:4,标准馆藏达到73万册;围绕助推内陆开放高地建设,“十二五”期间,共向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发送“点对点”通报1.2万多份,完成了质检总局公益性专项《摩托车贸易壁垒及应对措施研究》项目,编写了《入世以来全球汽车制动安全WTO/TBT通报研究》等专题报告,提高企业应对技术性贸易措施能力;申报了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重庆市面向汽车摩托车行业的电子商务产品质量信息服务试点”项目,开展了汽车摩托车行业电子商务产品质量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建设了重庆市电子商务产品质量信息服务平台;开展了“科技、标准、产业”同步发展促进行动(二期),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4个领域获准立项国际标准42项、国家标准319项、行业标准74项。

  此外,该院还积极推进“两码”改革。办理组织机构代码证书91万个,年检代码123万个,办理微企业代码证书31.6万个,减免收费4676.8万元;积极做好代码改革政策研究和应对工作,加强统一社会信用制度实施工作对接,实现了代码改革的顺利过渡。新办商品条码系统成员2500家,续展率80%,系统成员达到3376家,有11万种商品采用了条码标识;加强条码法制化建设,促使重庆市政府出台了《重庆市商品条码管理办法》,推进了条码事业发展,条码工作连续4年获得全国一等奖。

  有关资料显示,在重庆每年的经济增长中,有0.79个百分点缘于技术标准的增长,相当于技术标准对全市GDP贡献了近百亿元。这份“标准贡献”中,重庆质标院发挥出的“智囊团”作用功不可没。

  标准创新的“孵化池”

  截至“十二五”末,重庆已制(修)订国际标准22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1266项、地方标准766项……一批“重庆标准”的诞生,为“重庆制造”赢得了不可替代的优势,让“重庆品牌”叫响全国。

  “十二五”以来,重庆质标院始终坚持提升标准创新能力,致力于做标准创新的“孵化池”,持续加强科技能力建设,投入经费1087万元;开工建设重庆市标准科技研究及展示平台,总投资1.14亿元;建设物联网检测实验室、软件评测实验室和标志产品检测实验室,组建生态文明建设研究中心和现代服务业研究中心。

  5年来,该院共承担科研项目105项,其中,国家级项目9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5项,制修订国家标准13项,获得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兴检三等奖1项,获得软件著作权2项,发表科技论文40篇;通过标准创新,在汽车、摩托车、化工、机械制造、电子信息、仪器仪表、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新材料、物联网等20多个行业领域实现了积极服务、有效推动;通过承担低碳核查、“科技、标准、产业”同步发展促进行动、社保服务等标准化项目,与市发改委、市科委、市财政局、市经信委等7个市级部门,沙坪区、大渡口区等区县建立了良好的沟通机制,服务了部门工作和区域经济发展;在贵阳、遵义拓展了旅游服务、质量示范区建设等科研项目,同时先后承担了重庆园博园、重庆市政府新办公楼、海南省文昌、澄迈等15个标准化导向系统建设项目。

  值得关注的是,该院积极争取的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项目近日获批筹建。据介绍,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重庆)建成后将实现“一站式”受理重庆标准的全部业务。对内,整合并统筹利用该市既有的标准资源和技术力量,统一推进标准的产业化运用;对外,直接对接国务院各委办局、国家标准委、各个行业的技术标准委员会乃至全球标准管理机构。依托于广泛而权威的资讯和畅通的渠道,该基地将有助于一批重庆企业标准、重庆地方标准晋升为全国行业标准、国家标准乃至世界标准,助推重庆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整体提升。同时,该基地作为全国第4个标准基地,也将服务于整个西南地区,增强重庆中心城市辐射力。

  民生幸福的“助推器”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布局,在重庆市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中,生态文明建设也被摆在了至关重要的位置。

  “融入百姓生活、惠及民生,当好民生幸福的‘助推器’,一直是我们的坚定追求。”该院范荣妹院长介绍,作为重庆市质监局直属的专业从事标准化研究机构和全国节能减排标准化技术联盟首批成员单位,该院积极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围绕质监重点工作领域,从低碳发展、资源节约、循环经济、节能减排等方向开展了大量的研究服务工作。

  围绕国家低碳产品重庆认证试点工作,该院率先承担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项目(UNDP项目)、《重庆市低碳产品认证试点》项目,完成了摩托车、玻璃纤维、LED日光灯3个产品的低碳评价技术规范和认证实施规则研究;参与完成了英国——中国繁荣战略基金项目(SPF项目)《典型产品低碳评价技术规范和应用试点》关于平板玻璃低碳产品评价标准应用试点研究;承担了中国清洁发展机制(CDM)基金赠款项目《重庆市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和《重庆低碳城市试点研究》研究基础,制定了《重庆市企业碳排放核算和报告指南》、《重庆市企业碳排放核算报告和核查细则》和《重庆市企业碳排放核查工作规范》等3个技术文件和标准,指导300家企业开展了碳排放量核查工作;此外,该院研究人员还应邀参加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低排放能力建设项目办公室(UNDP-LECB GSU)组织召开的“国家减缓气候变化行动网”(NAMA-NET)启动会,参与了由Grue & Hornstrup公司、Tüv Nord等国际著名咨询公司提供技术共享的长效工作网建设等。

  另一方面,重庆质标院还积极承担了在重庆永川区开展的全国首个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标准化建设试点项目。参与起草制定了物业小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5个试行标准,开创了服务管理流动人口新模式,让小区流动人口管理更规范,为流动人口提供了更贴心、更方便的服务。此外,还在刑释解教人员“监地共建”安置帮教标准化、政法干警一线锻炼标准化、网络化社会管理标准化等方面实施了47个标准,包括9项国家标准、1项行业标准、两个地方标准。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