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18日 星期四

财经 > 消费 > 正文

字号:  

在改革重组中发展壮大

  • 发布时间:2015-12-17 09:32:21  来源:中国质量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 本报记者 沈 洪

  广东省特检院“强”。

  10年,被质检总局依法核准的检验资格项目达60个,排名全国第一;为大型石化企业检验锅炉和压力容器,确保了数量达2万多台次、压力管道5000多公里的特种设备安全;成为全国唯一一个具备单独开展大型石化项目大修检验能力的省级特种设备检验机构。

  广东省特检院“大”。

  10年,综合运用技术、标准、人才和装备等手段,大幅提升了检验能力、服务大型项目能力、市场开拓能力和科研能力;“四个能力”的提升,累计为企业提前复产及避免停机110多天,带来的经济效益达30多亿元。

  广东省特检院的“强大”源自于10年来,广东省质监局围绕该省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石油化工等大项目建设安全,以做强做大“广东省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以下简称广东省特检院)为宗旨,先易后难地对省、市特种设备检验机构进行了循序渐进的合并重组。合并重组后的特检院整合优化内部资源,综合运用技术、标准、人才和装备等手段,大幅提升了检验能力、服务大型项目能力、市场开拓能力和科研能力。

  通过改革重组,广东特检院实现了与石化产业、特种设备制造业、标准化组织、科研院校的对接,不仅为地方产业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政府质量安全监管、安全隐患排查和系统风险防范体系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和保障作用,而且也为下一步技术机构具有“第三方公正”的社会化改革积累和取得了经验。

  通过改革重组,广东特检院发挥其在特种设备安全隐患排查与系统风险防范体系中的技术支撑作用和其承担特种设备安全运行保障的公益性社会组织作用,为政府安全监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保障,确立了其在特种设备领域第三方权威机构地位,从而跻身于全国“特检强院”之列,为技术机构去行政化,最后转向公益性社会组织进行了成功探索。

  重组提升“四个能力” 为安全生产起到保障作用

  广东是特种设备使用大省,也是电梯第一大省。

  目前,该省共有特种设备119万台、电梯51万台,并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迅猛增长,同时呈现大型化、高速化、高技术化等趋势。如此大量的特种设备安全成为广东质监工作的重中之重。

  近10年来,随着广东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一些大工程、大项目纷纷落户珠三角和粤东、粤西地区。在粤东,中石油大型炼油建设项目落户揭阳惠来,厦深铁路、潮汕机场、惠来电厂、泰都炼钢、LNG锡场站等大型项目陆续上马;在粤西,世人瞩目的钢铁基地、中科炼化等项目接踵落户湛江。尤其是目前在建、拟建的大型石化项目中,包括中海油惠州炼油项目二期工程、中委广东揭阳石化炼油项目(首期2000万吨/年)、中科合资广东湛江炼化一体化项目(首期炼油1500万吨/年,乙烯100万吨/年)等。这些大工程、大项目,涵盖大量的压力容器和工业管道以及相当数量的电站锅炉,均属于特种设备安全监察范围,必须经法定检验机构检验合格,必须安全监察后方可投入使用。

  在重组前,广东省特检力量较为分散,一是市级特检机构的检验能力不足;二是机构规模小、专业化检验能力不够;三是检验服务功能单一。从省特检院到市特检所,无论是技术实力和人力资源,还是检验装备都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更是无法单独承担大型项目及复杂设备的检验工作。因此,这种“横向不能覆盖、纵向不够专业”的特征,不仅无法为地方特种设备监察机构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撑,而且严重滞后于特种设备安全隐患排查体系和系统风险防范体系建设的技术保障和支撑要求。

  2005年7月以来,广东省质监局根据技术机构和科技发展规划的总体思路和要求,为使特检院更好地适应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安全为中心,保障特种设备安全运行,提高对大型石化项目等重点工程的技术服务能力,先易后难地对省、市特种设备检验机构进行了循序渐进的合并重组。目前,广东省特检院下设11个分院,现有职工1400多人,实现了对各分院人、财、物及业务的统筹管理。

  通过合并重组,使特检院整合优化了内部资源,实现了检验职责、综合效益、社会责任的“三位一体”。

  10年来,在为广东石油化工产业大项目的集中建设中,确保了“茂石化”“中海惠州炼油”“中海壳牌”“广东天然气管网”等几十个大项目建设的独立检验;确保了5000多公里压力管道、2万多台锅炉和压力容器安全运行;发现和排除安全隐患分别为5000和6000多处,为广东石化等企业的安全生产发挥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保障作用。

  上述数据折射出的成绩表明:特检院发挥重组后的优势,通过综合运用技术、标准、人才和装备等手段,使检验、服务大型项目、市场开拓和科研四个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四个能力的提升,即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保障,也为特种设备安全隐患排查与系统风险防范体系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

  一是通过重组,构建起了垂直一体化的统筹业务体系,提升了检验能力,为国家、地方重点建设项目提供安全保障。

  在重组前,广东特检院的检验力量和检验装备,均不能适应产业快速发展的要求,尤其是无法单独承担石化等大型项目及复杂设备的检验工作。通过重组,使人、财、物及业务得到统筹管理和调配,实现了内部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重组,使11个分院的人才、技术、设备乃至后勤服务实现了零障碍共享,形成了规模效应,获得了巨大的战略优势,使检验能力都得到大幅提升。尤其是该院将办公场地迁移至建设现场,从受理报检到检验报告的出具发放实行“一站式服务”模式,充分体现和发挥并重组后在人力和设备资源共享等方面的优势,确保了广东石化企业的强检大项目的顺利建成。

  例如,特检院组织多个分院承担的总投资43亿多美元的“中海壳牌80万吨/年乙烯项目”、总投资200多亿元的“中海油惠州1200万吨/年炼油项目”以及总投资80多亿元的“茂名石化100万吨/年乙烯改扩建项目”等多个国家重大建设项目,都是通过该院本部和调集11个分院的技术骨干与管理人员展开大会战,由单一的检验机构独立承担大型石化企业检验项目,确保检验质量和设备安全。

  这些事例表明,广东省质监局通过对省、市特种设备检测机构的重组,发挥垂直一体化的统筹业务体系,不仅推进了自身检验能力建设,而且为广东经济建设安全生产,发挥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和保障作用。

  二是通过重组,构建起了全能型的公共检测服务平台,提升了服务大项目能力,为石化、电力产业安全生产提供了技术保障。

  在重组前,由于检验技术资源存在地区分布不平衡等严重缺陷,地方特检机构不具备承担大型项目检测工作的技术实力和人力资源,尤其是在石化、电力产业密集的地区,现有的特检所规模小、设备缺、人员少,承担不了石化企业的周期性停机大修强检。通过重组,一些分院的能耗测试、无损检测等检验能力构成了各分院的鲜明特色,由“五指”的分散力量变成“拳头”的集中力量,彰显了广东特检竞争优势。这使该院服务企业的能力和意识得到大幅提升,尤其是在石化企业的周期性的全厂停机大修强检中,该院充分发挥重组优势,经常调集全院的力量,以联合会战的形式为大型石化企业开展大修强检工作,为企业减少因设备大修停产而带来的经济损失。

  在“中海壳牌”2010年大修压力容器强检中,涉及检验和改造项目多达1000台套,为确保项目有序优质高效完成,该院精心组织、周密部署,调集了全院250人的技术队伍,使检验工作比计划提前5天完成,为企业提前开机生产创造效益高有6000万元。

  在“中海惠炼”2011年大修承压设备强检中,涉及压力容器985台和压力管道50km,该院调集全院160人的检验检测队伍,使检验工作比计划提前3天完成,为企业提前开机生产创造效益就有9000万元。“

  在湛江东兴石化”2012年大修承压设备定期强检中,该院调集茂名检测院等的技术骨干,对近1000台(套)压力容器和150公里的压力管道,展开联合会战,比原定计划提前10天完成检验任务,为企业提前开机生产创造效益达5000万元。

  随着检验和服务能力持续增强,特检院已经成为国内少有的由单一检验机构独立完成大型石化企业大修强检的技术机构。许多原本对地方特检机构持怀疑态度的央企和跨国公司也纷纷放弃“舍近求远”的传统思路,向特检院打开了大门。

  三是通过重组,构建起了检测、科研、服务“三合一”的大型检测集团,提升了检验检测市场开拓能力,实现了省和分院的协调快速发展。

  经过重组后的特检院,自身资源整合优势日益彰显,使检验市场的开拓能力得到提升。该院在把握特检机构职能定位、落实检验责任的基础上,主动跟踪地方产业升级转型和产业布局动态,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拓了检验市场。通过充分利用资源整合的平台优势,积极稳步推动省内外检验市场,使省、市两院业务得到协调快速发展。

  该院牵头完成的“中海壳牌RBI(基于风险的检验)项目”,使大型石化装置系统性风险评估工作中取得重大突破;通过协助“日立电梯”、“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完成的样机型式试验,提高了自身的科研能力;通过对天然气管网的安装检验,提高了发现问题的能力;通过跟踪大型石化项目检验,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组织各分院为珠港澳大桥岛隧、澳门大学海底隧道工程、湖南湘潭锅炉厂、江苏大震锅炉厂等10多家大型企业开展检验服务,提升了省外检验市场的开拓能力。

  目前,省和各分院依托地方资源,实行特色化发展,形成了规模效应,打造出了独特的品牌和竞争力。尤其是在电站锅炉、大型石化检验与服务、安全阀在线检验、游乐设施检验等领域已达到国内一流水平或位于行业前列。

  四是通过重组,构建起了集检验检测与科研于一体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提升了科研能力,为石化产业安全和特种设备制造业起到重要技术保障作用。

  经过重组的广东省特检院,人才结构更趋合理,在检验、业务开拓和研究新技术方面保证了有足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承担,形成了一支强大的人才队伍。一方面,在开展对石化项目和特种设备制造业的检验工作中,实行“以科研带人才”、“以科研促检验”的模式,使检验检测科研能力和信息化程度大幅提升,有效地提升检验检测的手段和检验检测技术水平。另一方面,以省院科研开发部为执行中心,全面强化对各级科研部门的延伸管理职能,纵向建立了“跨层级联动”机制,横向采用了“分院结对子”模式,科学打造了重点科研项目立体推进、地方性课题协作攻关的“大科研”格局,为科研事业注入巨大活力。

  在为“中海壳牌”14台球罐裂解装置的定检中,如果按照常规停车开罐检验,每天停车的经济损失高达2000万元。该院为了解决球罐检测的技术难题,从本院和各分院抽调技术骨干成立攻关小组,综合采用了声发射、磁记忆及超声检测相结合的检测方法,实行了对球罐不开罐的在线检测,为企业减少了的经济损失6亿元。

  在开展安全阀检测技术的研究上,研究成功的“JX-2006安全阀在线校验仪”填补了广东省内在线检测的技术空白,解决了不能停产拆卸安全阀的检测难题,为企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为特种设备制造业服务中,通过开展电梯及部件的检测、型式试验、科研和评价等工作,将检验过程中发现的共性问题反馈给企业,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

  通过重组取得的成效表明:打破了地域隔阂,实现了科研资源的共享,使科研基础建设不断完善,有效地提升了检验检测的手段和检验检测技术水平,使该院服务广东、辐射华南、面向全国的技术平台支撑作用进一步凸显。

  重组促进“四个对接” 为产业发展起到支撑作用

  近年来,广东省特检院按照广东省质监局围绕该省优势传统产业转型、战略性新兴产业壮大发展的要求,通过发挥检测检验、创新研发、标准制修订、检测技术研究、高端人才吸聚、专业人员培训的6大平台作用,促进了与石化产业发展、制造业、标准化组织、科研院校的“四个对接”,不仅使该院检验水平、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得到大幅提高,也为地方产业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政府质量安全监管、安全隐患排查体系和系统风险防范体系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和保障作用,从使该院深度融入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为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产业集群、专业镇优化提升提供了技术支撑。

  一是通过服务大项目,实现了与石化产业的深度对接,为产业安全凸显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

  近年来,随着一批大型石化项目纷纷落户广东沿海地区,逐渐形成的临海大石化产业区,已经成为广东重要支柱产业。通过改革与重组后,在石化企业的周期性全厂停机大修全面检验中,通过调集分院的力量,以联合会战的形式为大型石化企业开展大修全面检验工作,为企业提前复产及避免停机带来经济效益。尤其是充分发挥重组优势,集中优势兵力为大型石化项目提供检验检测服务,为保障重大石化项目建设、安全隐患排查及安全生产作为工作重点,起到了重要的安全技术保障和支撑作用。

  目前,该院已经独立参加了落户广东的所有大型石化项目的监检和大修强检,在石化产业形成了影响力,成为产业发展安全不可缺少的检验机构。随着与石化产业合作的不断深入,在对特种设备的检验中,发现安全问题与企业一起研究解决,出现技术难题与企业一起联合攻关。

  例如,在对某炼厂的大修检验中,近1000台压力容器检验发现较严重重大隐患问题的有28台,如果漏检将会造成重大事故。该院将问题设备汇编成《问题设备缺陷分析》提交给企业,同时与企业进行沟通和商量解决,保障了设备安全运行。反过来提高了对大型石化项目等重点工程的技术服务能力,为保障特种设备安全运行,成为广东经济发展的安全“守护神”。

  二是通过服务产业发展,实现了与制造业的对接,推动企业、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

  在与制造业的对接中,推动企业、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为产业转型升级凸显了广东特检院科研型检测机构的重要作用。近年来,该院在为企业提供国际、国内产业信息,协同企业科研开发,配套公共检测服务的同时,将大型仪器设备、高级检测人才、检验检测技术与企业实现共享共用。

  落户特检院的“国家电梯检测中心”充分发挥公共检测平台作用,在为电梯企业提供国际、国内产业信息,协同企业科研开发,配套公共检测服务的同时,将大型仪器设备、高级检测人才、检验检测技术与企业实现共享共用,不仅凸显了科研型检测机构的重要作用,而且推进了广东电梯产业的发展。

  例如,通过与“日立电梯”等著名电梯制造企业,从设计开发、生产制造到投入市场进行检测、技术、科研、认证试验等方面全方位合作,帮助企业自主创新。通过推动中山市电梯特色产业基地国家火炬计划“产学研检贸”一体化发展,在产业园区内设立检测站,携手打造电梯产业基地,促进了产业集群式发展。目前,广东省已成为全国电梯制造业大省,电梯整体制造企业从2005年50多家增至现今近100家,年电梯总产量超过12万台,总产值达250亿元。

  三是通过发挥公共检测平台作用,实现了与标准化组织的对接,使应用型检验检测为主的技术机构向“标准研究”并重发展的转变。

  在推动“广东制造”向“广东创造”跃升的过程中,广东特检院即满足于日常的产品质量检测,也将目光投向对产业转型升级具有更大带动作用的标准化战略。近年来,在标准化战略的引领下,围绕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以配合当地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为宗旨,主动融入地方经济发展,以技术机构检测平台为支撑,大力加强产业技术标准的研究,在主导和参与国际、国家、行业标准的制修定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实现了技术机构以产品质量检测为主向“标准研究”并重发展的转变。

  10年来,特检院通过大力加强电梯、低温容器产业技术标准的研究,将“国家电梯质检中心”和“国家低温容器质检验中心”打造成了标准汇集与制修订的平台,使两个国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落户国家质检中心,成为主导和参与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制修订的主要力量。

  “国家电梯质检中心”承担着国家电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工作,通过标准研究提升了检验能力和服务企业的能力,使标准制定能力大幅提升,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逐渐显现出重要的支撑作用。

  “国家低温容器质检验中心”承担着国家气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低温气瓶分委会秘书处工作,将自身研制的检测方法转化为标准,为产品检测提供权威的检测依据;以检测技术和权威的数据为支撑,主导和参与国家、行业以及地方标准研制工作,从而扩大产业在标准领域的“话语权”。

  目前,两个国家质检中心主持或参与制定了国家级标准6个,省部级标准13个,另外,正在制订8个国家级标准和14个省部级标准。

  四是通过加强科研工作,实现与科研院校的对接,已凸显出较强的科研转化能力,已经成为集检测与科研于一体的技术机构。

  特检院在发挥国家质检中心公共检测技术服务平台作用中,通过与科研院所的深度对接,加大了承担重大科技项目力度,实现了以检测为主,向科学研究并重的发展。

  10年来,特检院将电梯、低温容器、特种设备节能检测技术;特种设备失效分析与安全评估、检验检测技术研究作为科研的主攻方向,积极与高等院校合作,进行科研开发。通过与清华大学、天津大学、武汉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高等院校以及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等科研机构采取产学研相结合、联合办学、科研合作等方式,以科研领军人物的研究型团队已逐步形成,使该院科研范围不断拓宽,科研立项逐年增加,科研成果不断增多,科研获奖等级逐年提升。目前,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34个,专利23项;获得国家、省级科学技术奖6个。为广东的产业升级和行业布局调整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实的安全保障。

  在为特种设备安全隐患排查体系和系统风险防范体系建设中,充分发挥了重要的安全技术保障和支撑作用。

  一是利用整合后的检验资源优势,开发建立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特种设备检验信息系统(MIS系统),夯实了特种设备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技术平台,进一步发挥了安全预防控制体系的技术支撑作用,为政府的安全监管工作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技术保障。该系统覆盖了8大类设备的检验质量信息,收录了该院负责检验的全部特种设备技术参数、使用单位信息和历次检验数据,以及记录了每台设备检验发现的隐患问题及其整改情况,实现了与安全监管机构的信息共享。

  二是通过建立检验质量风险评估分析报告制度,对MIS系统的数据信息进行系统性安全风险评估分析,为监管部门开展安全预防控制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定期的风险评估工作报告内容全面翔实地覆盖了检验任务完成情况、检验覆盖率、检验发现问题跟踪处理情况,并且对检验发现的安全风险及产生原因从设计、制造、安装、使用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为减少消除系统性风险,提出全面的风险防范措施与工作建议,为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决策提供了依据。

  综上所述,广东省质监局在对广东省特检院改革重组过程中,本着将该院建设成高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以政府监管和服务百姓为宗旨,坚持公益性深化改革的主线,使其承担起了特种设备安全运行保障的公益性社会组织作用。按照技术机构改革方向,坚持社会化和市场化“两条腿”走路,推动检测技术服务体系主要面向政府提供监管所需检测服务的单向服务格局,向“以多元化、市场化运作的第三方检测机构为主,为政府监管和市场各类主体提供多向服务的格局转变。为今后承担政府监督技术职能和法定检验职能的技术机构按事业单位改革方向去行政化或成为社会组织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