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5月07日 星期二

财经 > 消费 > 正文

字号:  

谁来给“中国制造”青春损失费

  • 发布时间:2015-12-15 09:32:50  来源:中国质量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观察家

  □ 胡立彪

  继年初关闭东莞和北京工厂后,诺基亚日前再将位于苏州的一座工厂关闭。对于为何要关掉这座为诺基亚奉献了17年的工厂,诺基亚官方并不讳言这是形势所迫,是行业热点从硬件制造转向研发这种市场需求变化及愈发残酷的市场竞争的现实结果。

  事实上,近两年像诺基亚一样为形势所迫而关掉在华工厂,将它们转移到东南亚、拉美等人工成本更低地区的外企有很多。有媒体将外企规模性的关厂之举称为“撤资潮”。撤资当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外企们要忍痛放弃在中国深耕多年的产业链,忍着解散员工需要支付巨额赔偿的痛苦。然而,比它们更痛苦的,还是被它们丢下的工人,以及多年来靠代工模式支撑着的“中国制造”。

  诺基亚关闭苏州工厂时,有一些工人聚集在工厂门口,拉着“还我青春损失费”等字样的横幅维权抗议。工人们有这样的权利,但整个“中国制造”因外资撤离遭受重创,又该向谁要青春损失费呢?答案是,没有谁能给“中国制造”青春损失费。当下所经受的痛苦,既是必然的,也必须由自己承担。

  外资撤离除了撤走巨额投资,它们还会将企业庞大的海外市场一并带走,中国面临着众多制造业企业倒闭和大批工人失业的双重打击。对此,我们抱怨别人无济于事,必须看清这种现实,并直面它。不少人用“寒冬”来形容当前“中国制造”面临的困境,形势的确如此,但更多的业内人士则表示,这是由于中国人口红利逐渐减弱乃至消失引发的必然现象,停产、外迁将成为在华工厂的一种出路和趋势,而这也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经之路,为了向制造强国转变,这样的阵痛值得忍耐而且不可逾越。

  “不可逾越”,指的是“中国制造”由低端向中高端迈进是个必然过程。发展中国家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必须经历从技术引进到自主发展的过程,对引进技术的吸收能力越强,越有可能使制造业在模仿的基础上实现自主创新。但由于市场经济发展的时间较短,企业家精神不足等原因,造成我国制造业引进消化吸收和学习能力都不够强,外资溢出效应未能充分发挥,技术引进和自主开发结合不够紧密,制造业技术引进仍停留在原有水平,没能形成自主创新能力,始终对国外技术存在严重依赖,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只能被动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

  “值得忍耐”,指的是“中国制造”经历这段阵痛,类似于破茧成蝶的过程,一旦闯过这段痛苦期,就会发生质的飞跃。近两年中国制造业正处于升级转型的关键时期,一批中低端的传统制造业正在被迫转型或遭到淘汰。这批被淘汰的企业退出市场,会使总体采购量短暂回落,但剩下的采购普遍较为优质,长远来看对国内制造业发展有利。更重要的是,这种转型认为已经进入到国家意志,上升到国家政策层面。目前我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制造业,“一带一路”和“中国制造2025”的政策布局,正体现出政府对“中国制造”走出低谷实现升级的渴望和决心。

  认识到没人会给“中国制造”青春损失费,然后该怎么办?“中国制造”当自强。具体做法,说简单点,就是努力让“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智造”和“中国质造”这3个方向转变。

  “中国创造”,着眼于技术创新,以此带动传统制造领域的生产率提高和产品性能提升,改变代工模式,向代设计模式转变;“中国智造”,定位于衣食行等方面的智能化,加快机械、航空、船舶、汽车、轻工、纺织、食品、电子等行业生产设备的智能化改造,提高精准制造、敏捷制造能力;“中国质造”,注重突破质量瓶颈,坚持把质量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生命线,强化企业质量主体责任,加强质量技术攻关,建设法规标准体系、质量监管体系、先进质量文化,营造诚信经营的市场环境,走以质取胜的发展道路。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