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5月01日 星期三

财经 > 消费 > 正文

字号:  

别让预装软件绑架用户

  • 发布时间:2015-12-02 09:32:18  来源:中国质量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 胡立彪

  日前,工信部官网开始对《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APP)预置和分发管理暂行规定》进行公开意见征集。该规定中有一条特别受用户欢迎,赢得无数点赞——手机厂商和软件商应确保除基本功能软件外的所有预装软件可卸载,除了打电话、发短信和应用商店等基本应用无法卸载外,其他软件一律可卸载。

  对于饱受臃肿软件拖累手机运行速度的中国用户来说,这确实是一件值得拍手称快的好事。国内手机市场(尤其是安卓手机)的软件应用管理这块比较混乱,用户手机上经常出现莫名的软件,一不小心就中招。有媒体报道,消费者李女士发现前不久购买的一部智能手机运行速度越来越慢,找高手问原因,被告知是手机里的一些预装软件在开机后会在后台自动运行,而且其运行程序会不断增加,导致手机运行速度迟缓。同时,当手机处于联网状态时,这些程序会在后台跟厂商或软件开发商数据交互或是进行软件更新,不仅占内存,还费电、耗流量。讨厌的是,这些预装软件基本都无法卸载。李女士只好去找手机厂商客服,结果却令她十分失望和恼火:预装软件不能卸载,若执意通过root权限强行卸载,那么该手机将不能再享受保修服务。

  像李女士这样自己的智能手机被预装软件绑架的情况,在我国十分普遍。艾媒咨询曾发布中国智能手机预装软件用户调查报告,其中的数据显示,在用户新买智能手机第三方预装软件情况方面,表示有预装的用户达到87.9%,而近8成用户表示其新买智能手机里含有15个以上第三方预装软件。

  当然,智能手机并非不能预装软件,也并非所有的预装软件都不好,问题只在于这些预装的软件不能有恶意,不能预装演变成对用户权益的绑架。事实上,预装软件最早出现在手机上,目的很单纯,就是为了方便用户,为手机制造卖点。不过,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手机厂商(主要是其渠道商)在预装软件里加入了越来越多的利益考量,而免费属性也暗自发生了变化。现在销售渠道内活跃着大量刷机商,他们不仅存在于不知名的代理中,在正规的代理商中也存在。在手机漫长的线下销售渠道中,刷机商可谓见缝插针,据调查,刷机商和软件商通常使用包机和刷机两种合作模式,前者将软件置入系统层,且不可卸载,每部可获得3元左右的利润,后者则置换整个手机系统,做到有一半预装软件都留在系统层,被刷过的手机无论激活与否,渠道商都可以获得每部10元的利润。

  这些渠道利润手机厂商不会出,自然就要转嫁到用户身上。对于用户而言,事先并未得到其同意的预装之举涉嫌强卖,而无用软件在后台偷偷运行却卸载不了,则涉嫌欺诈。当然,有的软件还能够自动或者说主动获取用户IMEI、MAC地址等设备信息,查看系统应用软件列表,监控用户日常使用软件的时间、次数、网络流量等,这就是一种侵权行为了。

  基于中国移动通讯特殊的市场性质,预装软件混乱似乎难以避免,而出了问题也不太容易管理。我们知道,移动网络的运营集中在3家央企手中,用户可选择余地少。再加上这3家企业和主管部门的裙带关系,所以预装某些软件也成了运营商想当然的手段。整治手机预装软件相关法律法规缺失,行业监管政策缺乏执行力和操作性,也为唯利是图的预装行为预留了很大空间。工信部2013年曾发布《关于加强移动智能终端管理的通知》,对移动智能终端安全能力和预置应用软件提出了管理要求,但由于该政策缺乏强制性,既未涉及用户的合法权益如何保护问题,惩罚措施亦付阙如,其实际效果非常有限。

  当然,由于国内很多消费者还没有养成为软件埋单的习惯,多数软件只能靠免费模式刷流量赚广告。这种模式对用户量有很严格的要求,这也使得很多软件商为了扩大用户量无所不用其极地去抢占预装位置。

  预装软件本就是一个将软件和硬件成本均摊的办法,而要管好这件事,就必须要兼顾到各方利益。一刀切的简单禁止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所以,一方面要利用法律保证恶意软件对消费者威胁降到最低,另一方面还要利用市场竞争让消费者能够更自主多元地选择产品。一句话,商家可以用软件赚钱,但不能用软件绑架用户。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