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财经 > 消费 > 正文

字号:  

看清“盛名”背后之实

  • 发布时间:2015-11-19 07:55:34  来源:中国质量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 胡立彪

  古语云,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现实生活中,听上去高大上,见了真身往往不过尔尔。尤其名与利伴,诸多“盛名”不过噱头,真正要小心的是,背后藏着利的机关。

  近日,佳士得在香港举办手袋拍卖,一款紫红色Porosus鳄鱼皮镶钻爱马仕包拍出了137万元的创纪录高价。这个纪录可作中国奢侈品市场潜力的一个象征。部分人以为奢侈品具有保值、增值属性,在它们身上花了大把的钱。业内人士提醒,虽然奢侈品牌一直强调它们每年都涨价,这只不过是为了维护其品牌形象,保持品牌溢价空间和高利润。总体上讲,90%的奢侈品都是消耗品,所谓保值增值,更多是一种噱头。奢侈品投资和买奢侈品,完全是两码事。

  普通消费者窃喜,奢侈品离自己太远,坑不着自己,殊不知,被“盛名”所惑,也是分分钟的事。近日,上海有关部门调查发现,不少互联网订餐平台上的店家涉嫌无证经营,更有甚者,证照信息与实际并不相符。其中互联网外卖平台“饿了么”的入驻商家,抽查证照符合率竟为零。你在网上看这些订餐平台一个个把自己说得这儿好、那儿好,却连最基本的证件、执照都拿不出来,谁能保证饭菜的卫生安全?

  对于那些崇尚“洋名”的消费者来说,上当受骗的几率就更高了。英国《每日邮报》近日一篇报道,援引意大利都灵检查人员的话说,从超市货架上抽查20瓶标着“特级初榨”的橄榄油,结果9瓶名不副实,只是普通橄榄油。显然,这些意大利油商在造假。橄榄油在西方有“液体黄金”之誉,而卖得贵就意味着高利润,于是有油商就屈从于诱惑,干起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的勾当。近些年我国橄榄油需求不断攀升,统计显示2014年中国进口橄榄油达到4.2万吨。不知道这些进口橄榄油有多少是从意大利进口,其中有多少是假货次货呢?

  没有橄榄油名贵,但在食用油圈子里名头很响的花生油,也会给消费者“挖坑”。广西壮族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日前通报了对80批次食品进行抽检的信息,其中合格产品76批次,不合格产品4批次,不合格产品全部为花生油,不合格原因为黄曲霉毒素B1超标。黄曲霉毒素被世界卫生组织归为1类致癌物,而在天然污染的食品中以黄曲霉毒素B1最为多见,其毒性和致癌性也最强。专家分析,造成花生油产品中黄曲霉毒素B1超标的主要原因是花生原料在种植、采收、运输及储存过程中受到黄曲霉等霉菌污染,或企业在生产时没有严格挑拣花生原料和进行相关检测,没有采用精炼工艺或工艺控制不当。

  比起因工艺问题造成花生油被污染这种非主观之误,“偷流量”的黑软件更可恶。近日新华社发表一篇评论,批评的矛头直指制造、安装偷流量、偷信息软件的“沉默窃贼”。文章指出,除了技术缺陷,有些手机生产商和软件供应商通过控制后台,用技术手段提高广告点击率,甚至伪装用户数,用消费者的钱骗取投资人的钱。手机制造商和软件供应商大都是名声很响的企业,却也干这种苟且之事,实在让人唏嘘。

  对消费者而言,要想不受“盛名”之惑,擦亮眼睛之外,还要拿起法律武器主动维权。而要彻底除惑,当然要看政府监管部门的作为了。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执法监管,让名实不副者付出代价,这样才行。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