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财经 > 消费 > 正文

字号:  

健康商机怎么寻

  • 发布时间:2015-08-10 08:32:31  来源:中国质量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品牌新语

  □ 胡立彪

  因“垃圾”形象日渐深入人心,传统碳酸饮料已趋式微。与此相应,随着消费者健康消费理念的增强,打“健康”旗号的饮品开始上位,占领市场。尼尔森零售监测数据显示,纯天然和功能性饮料品类近年来保持两位数增长。其中,矿物质天然饮用水销售去年同比增长23%,远高于包装水14.3%的整体增长率。富含维生素的饮料销售增长率为30%,富含蛋白质饮料是24%。业内人士指出,草本植物饮料以大健康作为背景,每年增速可达20%以上。

  健康成为时尚是好事,但打着“健康”旗号的饮品成为时尚,不见到一定就是好事,这里面可能有一些不健康的问题。媒体调查发现,目前市场上所见不少所谓“健康”饮品,口感上偏甜,而甜之源,就是其中含有大量糖分。比如一些功能饮料、植物蛋白饮料甚至一些茶饮料的配料里,排位首次位的是水和白砂糖。营养专家表示,含糖量过高对健康不利,而这恰恰是目前饮料普遍存在的问题。

  而那些号称“无糖”的饮料,可能问题更多。严格意义上讲,无糖食品是在生产过程中不再额外添加任何糖的食品,包括蔗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蜂蜜等。但由于许多消费者并不清楚“无糖”的概念,也不知道究竟有多少种糖,因而常常是简单地把作为种类概念的“糖”等同于常见的某种糖(比如蔗糖)。消费者相关知识的匮乏,让商家看到忽悠的机会,于是就玩起了偷换概念的把戏,在产品外包装上大字醒目写出“不添加蔗糖”,让不少消费者误以为其不含糖。

  利用人们关注健康的心理以新概念制造新买点,这从营销学的角度看,并非不可以。不过应强调的是,概念营销中的“概念”必须具有科学性和真实性,而且投入市场的“概念”产品需要经过实验验证,获取数据支持,达到应有的效果,既做实概念,又货真价实。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许多商家往往违背上述原则,或者有概念、少事实,或者概念先行,或者干脆只有概念而无事实,这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概念营销。像一些食品企业那样不顾最基本的科学原理,虚构产品功能事实,纯粹依靠概念炒作误导消费者的做法,则根本不能称为概念营销,其实质是一种欺骗行为,不仅与商家的诚信原则背道而驰,同时也破坏了正常的市场秩序,应当受到谴责和惩罚。

  虽然概念炒作有时会在短时间内为企业赢得可观的收益,但它却是一把双刃剑,盲目使用肯定会伤及自身。某食品企业的老总向媒体表示,大健康饮料行业需要进一步的培育,目前处在快速成长期前期,存在不少问题。健康饮料的配方一定要真正健康,绝不能打擦边球。健康饮料未来会引来市场的爆发,不过竞争也会很激烈。消费者接不接受,关键看喝了有没有健康的效果。若起不到健康功效,很容易失去群众基础。显然,“健康”牌打过了、打歪了,一方面对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产生误导,另一方面也使消费者对这种“牌”产生抗体,关注度和信任度日益降低,民心远离。

  更为严重的情况是,随着市场竞争加剧,企业都打“健康”牌,都进行概念炒作,往往会产生冲突,彼此攻讦、拆台,以至对簿公堂,从而导致企业之间关系紧张,使市场竞争环境恶化。此外,由于炒作健康往往具有超前性,还会导致市场出现透支,严重伤及未来的发展。

  “健康”牌下隐藏误导消费和恶意竞争的种子,对消费者权益和市场秩序均有潜在危害,政府监管部门就不能坐视这颗不良的种子发芽、生长,必须有所预判,进行整治。一方面要不断完善行业产品标准,加强性能认证及其他监管措施,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的,一方面还要积极进行宣传,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当然,就企业而言,为长远发展计,还是把心思用在正途,做好产品,诚信经营。当因自己过于心急又过于依赖于心机而失去商机、失去民心的时候,再后悔就晚了。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