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助力经济社会发展
- 发布时间:2015-08-10 08:32:23 来源: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十二五”以来,广州市财政共投入6700多万元标准化战略专项资金,带动了8个区相继制定、设立实施标准化战略的专项财政资金6400多万元,推动企业技术标准研制经费投入近20亿元,带动企业投入比例到达1∶17。
5年来,广州市在标准化战略的引领下,已经有102个国家和省级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SC/WG)秘书处落户广州,引领产业健康发展。
5年来,广州市在标准化战略的带动下,该市企事业单位主导和参与制修订国家、行业、地方标准分别为687、450、319项,掌握产业发展“话语权”。
目前,广州已逐步建立起了国家、行业、地方3个层次、构筑形成了覆盖一、二、三产业的标准化体系,不仅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而且实现了企业由数量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跨越。
抓顶层设计 使企业成为标准制修订的主体
当前,我国已融入国际社会的历史性变革,使得标准化工作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这不仅关系到我国科技、产业、贸易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而且关系到我国国际竞争的成败。为此,广州市将标准化工作上升到经济发展与竞争的战略层面。
早在2009年,广州市政府就印发了《广州市标准化战略实施纲要(2009-2012年)》,全面规划了标准化战略工作的主要任务、发展目标和保障措施。作为广州市第一个实施标准化战略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为该市标准化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开创了标准化工作支撑产业经济发展的新局面,亮出了标准化战略助推“广州制造”的旗帜。
2010年,为有效调动企事业单位参与标准化工作的积极性,激发社会各界对标准化工作的投入力度和关注度,广州市设立了每年1100万元的标准化战略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企事业单位参与标准制修订、承担标准化研究项目和示范试点建设、承担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建立企业标准体系等工作。
2013年,为适应标准化工作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在总结借鉴以往工作经验、深入分析国内外标准化形势、结合全市标准化状况的基础上,广州市政府又制定了《广州市标准化战略实施纲要(2013-2020年)》,全面谋划未来8年标准化工作的发展蓝图。同时,还组织编制了标准体系框架及标准制修订路线图规划和服务业标准化行动计划。
这一系列高规格、系统化的政策文件,旨在引导和推动区级党委、政府重视标准化战略的实施,推动广大企事业单位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加强技术创新成果向标准的转化,从而加速推进“广州制造”向“广州智造”的转变,以及助推现代服务业做强做大。
广州市番禺区政府财政累计投入标准化专项经费3300多万元,推动企业技术标准研制经费投入超过6亿元,为全区实施标准化战略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目前,番禺区企事业单位主导或参与国家、行业、地方和联盟标准制修订数量从2010年的72项增加至当前的325项,增长351.4%。企业已成为标准研发、制定的主力军。
广州市萝岗区政府参照国家、省、市各级标准创新贡献奖制度,率先在全市设置第一个“区标准化创新贡献奖”,去年兑现企业标准化奖励资助1320万。目前,已经累计推动企业主导或参与制定国家、省、市级以上标准600多项,承担各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或工作组(TC/SC/WG)秘书处达54个,不仅为促进广州市产业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注入了强大的助推力,而且推动了自主创新和技术标准的融合,抢占了产业制高点。
标准化战略资金的引导和带动效应,极大提升了企事业单位参与标准化工作的积极性,进一步推动了标准化战略的实施,一些企事业单位通过实质性参与国际和国家标准化活动成为标准制修订的主力军,不仅掌握了行业发展的主导权,而且在各自的产业中,保持着领先地位。
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始终把标准化战略作为工作的重要行动指南,“十二五”期间共获得政府标准化战略资金资助231.3万元,带动企业投入科研及标准化经费累计4.6亿元,制修订国际、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近400项,有力推动了我国电器领域的标准发展和产业升级,极大提高了电器电工产品的国际影响力。
广州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我国改性塑料行业的龙头企业,探索出一条科研成果标准化、产业化的有效途径。“十二五”至今共获得政府标准化战略资金资助167.4万元,企业主动投入科研及标准化资金累计达15.4亿元,先后主导和参与起草国家、行业、地方标准分别达40、10、6项,有效提升了技术标准的质量水平,占据了市场竞争的有力地位。
广州市质检院在“十二五”期间参与完成了46项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的研制工作。特别是在食品安全标准方面,该院完成了农药残留、污染物、有害微生物等限量及检测方法标准和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及检测方法等30项标准的研制,形成了良好的品牌效益。
5年来,广州通过实施标准化战略,组成了主导和参与国际、国家、行业、地方标准制修订的“广州团队”,成为产业转型升级和应对国际市场竞争的有力武器。
抓先进制造业标准体系建设 提升企业竞争力
长期以来,广州大力自主创新,鼓励将自主知识产权转化为专利成果,但专利技术转化为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标准明显不足,与世界发达国家和先进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由于缺乏核心技术和技术标准,制造业仍处在全球生产价值链的中、低端位置,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偏弱,产业国际化发展步伐较慢。
为实现“广州制造”的跨越,广州的产业规划和布局更加明晰,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势传统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希望通过标准提升核心竞争力、掌握行业话语权。
为此,广州市质监局顺应产业发展趋势,通过借力各级标准化示范区试点建设、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创建、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等,积极搭建科学合理的标准化工作机制,为企业主导和参与标准制修订提供明确的方向和详细的指引。
一是编制出台《广州标准体系框架及标准制修订路线图规划(2013-2020年)》,从重点产业、传统产业、基础产业、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5大方面的现实基础和发展需求,按时间和阶段对标准制修订的方向进行了整体设计与规划,这是全国第一个围绕城市产业发展打造的标准体系框架,有力提升了广州标准制修订的数量和质量。同时,结合广州市产业发展需求,近年来陆续组织完成了LED半导体照明、电子商务、新一代无线局域网、垃圾焚烧锅炉、皮革皮具、车用液化天然气钢瓶等9个标准体系框架的研究,为企事业单位参与标准制修订工作指明了方向铺平了道路。
二是借力国家、省标准化示范区试点建设,选择装备制造、电子信息、LED照明、汽车制造等领域企业,启动了先进制造业标准化试点工作,旨在引导和鼓励企业将自主创新成果转化为先进的企业标准并建立先进标准体系。在试点工作的引领下,推动一批企事业单位实质性参与标准化活动,不仅将自主创新成果转化为先进的企业标准并建立先进标准体系,而且也使广州先进制造业技术优势通过相关标准的实施,凸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截至目前,该市建立国家级标准化示范试点30个,省级标准化示范试点41个,覆盖农业、服务业、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多个领域,基本形成布局合理、层次清晰的试点建设格局,有效发挥了试点的示范带动作用。
三是将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以下简称标良)的创建作为重要手段,195家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农业等领域的企业获得“标良”称号,不仅通过“标良”使企业建立了一种整体运作、协调发展的管理意识和方式,一、二、三产业有了规范企业经营管理的标杆样板,而且在消灭无标生产、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减少能耗、保护环境、带动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是大力推进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以下简称采标),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鼓励企业“采标”的政策措施,对推动企业开展采标工作、提高标准技术水平、提升产品质量和档次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将企业技术创新与“采标”结合起来,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各级标准的制修订,鼓励企业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企业产品标准,同时融入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另一方面,通过标准化战略专项资金和各区配套标准化战略资金对“采标”企业实施政策奖励,切实提高企业采标的积极性。目前,该市累计采标产品数量超过3700个,尤其是在电器、电力设备、电线电缆等重点行业的重点产品平均采标率超过了85%,这不仅提升了企业产品的市场核心竞争力,而且实现了重要工业产品主要技术指标基本与国际接轨。
在大力推进先进标准体系建设的背景下,广州企业制定出了严于国际、国家、行业或地方的企业标准,为“广州制造”转型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
抓现代服务业标准体系建设 助推服务业做强做大
服务业发展水平是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标准化作为提升服务质量的重要技术手段,对优化、规范行业发展环境,提高服务质量水平,增强行业竞争力,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自2010年5月广东省质监局启动现代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工作以来,广州市质监局为破解一些服务业无标可循的困局,选择了一些有代表性的服务业企业开展现代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工作,以此改变长期以来标准化工作基本上都围绕制造业,导致服务业领域标准化工作相对滞后的局面,进而构建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为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为此,广州市质监局针对服务业领域标准化相对滞后,服务标准数量少,覆盖面有限,工作基础薄弱等问题,着重在金融业、物流业、会展业、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社区服务业、旅游业、文化创意服务业等重点领域的企业中开展现代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工作。通过制定和实施服务标准,推行服务业标准化,实现有效规范服务市场秩序,向消费者提供统一的、可追溯的和可检验的服务,从而确保服务业在该省生产总值中有大幅提升。
广州鱼珠国际木材交易市场(以下简称鱼珠木材市场)在市、区两级质监部门的帮助下,将木材商品报价企业标准上升为广州市《木材与人造板及其制品商品报价》地方技术规范,使鱼珠木材市场规范了市场内企业的木材商品报价,促进了木材交易的公正性和真实性,从而提高了中国木材价格的公信力。正是这一《报价规范》,使鱼珠木材市场的价格指数系统研发有了科学的依据,成为2012年首个国家级“鱼珠·中国木材价格指数”发布单位。自该市场取得价格指数发布以来,每天有5000多家国外商家关注鱼珠木材市场的价格和指数,市场流通交易额从两年前的160亿上升到去年的400亿元,约占全国木材市场份额的45%。
广州市商业储运公司在省、市质监部门的帮助下,将标准化理念与物流服务实际相结合,通过建立物流衔接、金融项目运营流程等一系列标准,把669项标准全面覆盖企业物流仓储运输、物流金融、专业市场三大业态,对营销与运作各流程节点实行标准流程管控,实现了营销与运作的无缝衔接,使经营运作更加顺畅,成本测算与控制更加科学,从而建立和完善了现代物流标准体系,使该公司的营业收入增长了58.95%。
广州港南沙港务有限公司通过建立物流服务业标准化体系,将技术管理创新与标准化管理相结合,再将标准引入港口物流管理,从而建立起了一套制度化、规范化、流程化的完整服务标准体系,使生产链、供应链、产业链能够较好地衔接,每个集装箱的装、卸等综合物流业务节约能耗和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分别达到65%和63%,而集装箱的吞吐量和效益分别增长了18.8%和30.9%。
5年来,广州市质监局在推动现代服务业标准化工作中,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为主、中介支撑、社会参与”的工作模式,鼓励现代服务业企业积极建立先进标准体系,通过制定和实施先进服务标准,推行服务业标准化,使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双提升。
抓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标准建立 推动公共服务水平提升
当前,随着打造法治型政府、服务型政府、绩效政府、阳光政府步伐的加快,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作为政府和社会组织促进社会系统协调运转,满足公众普遍需求的重要环节,在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促进公众参与经济、政治、文化等活动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标准化在服务型政府建设和规范化建设的合力推进下大步走来。
广州市质监局按照“民有所求,我有所为”原则,用标准化的理念改变传统社会公共服务管理体制权责模糊、环节繁琐的弊病,构建规范化、优质化、效益最大化、服务阳光化的政府管理与公共服务标准,使每一项具体事项都有标准可依循、可操作、可检查、可评价,从而保证政府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行政职能统一、规范、明确地履行。
一是通过理念创新,改变传统公共行政向现代公共治理管理模式转变相对滞后的局面。现代政府的职能归根结底是向社会和公众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为此,广州市质监局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充分发挥标准的规范、引领作用,结合广州特点开展市地方技术规范研制,发布实施了市政、水务、交通、卫生、民政等150多项服务业类广州市地方技术规范,在提供民生保障、优化城市环境、服务宜居城市、规范公共服务、提升政务水平等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如广州市在国内首创商贸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得到安监总局高度肯定,并于2011年3月在广州召开了全国工贸行业安全监管工作会暨安全生产标准化现场会,广州市地方技术规范《商贸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规范》的主要内容被安监总局推广到全国各地实施。目前,广州市通过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使政府管理和服务体现了“公民本位”和“社会本位”的公共治理理念,与传统重经济、轻民生的公共行政理念相比发生了质的转变。
二是通过标准体系设计创新,使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在经济发展、民生保障、城市管理、社会服务等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广州市质监局在标准化体系设计中,为提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按照政府宏观职能的要求,从横向到边,覆盖所有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范围,到纵向到底,细化到各具体事项的办理流程,将政府所有职能进行全面梳理,逐层细分,构架完整进行标准化体系设计。目前,该局会同各职能部门组织制定并批准发布的268项地方技术规范,主要涵盖在市政、林业、旅游、经贸、环卫、物流、信息化、安全生产、家政服务、档案管理等多个领域,为实现城市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如《井盖设施建设技术规范》从材质、结构、技术及管理等方面全方位进行规范,解决了广州市150万个设计10多个行业的井盖设施以外开启,被盗(致使井口裸露)、异响、沉降、凹凸不平等问题,用标准化从根本上保障了井盖设施质量和管理,预防了“吞人”事故的发生。规范发布后社会反响强烈,中央电视台等新闻媒体进行了专题报道。
5年来,随着政府管理与公共服务标准化体系的构建逐步完成,广州实现了标准化工作由工业向工业和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并举发展的巨大转变。
抓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 助推农业“接二连三”发展
近年来,广州市将农业标准化工作紧贴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以建立农业综合标准体系为重点,大力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化种养殖,带动区域结构调整,为农业提质增效,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在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中,坚持“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企业带动,农民参与”的工作方针,强化农业标准的实施推广,以国家级和省级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为重要载体,强化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对分散农户的示范带动作用,运用标准化手段提高组织化、专业化程度,把一二三产业间相关联的技术和管理要求进行了有效融合,使示范区不断向二三产业延伸,通过“接二连三”真正实现产加销协调发展、生产生活生态有机结合,推动农业生产经营向规模化、产业化迈进。
目前,广州市在13个国家级、73个省、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带动下,围绕示范区建立“公司+基地+科技+标准+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催生了200多个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科技水平高的农业龙头企业,不仅推进了该市农业产业化进程,而且使大批农民放下锄头,迈入了第二、第三产业,实现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一是通过创建一批龙头示范基地,对农、林、牧、渔生产的全过程系统化、整体化制定实施标准,从而使农业科技成果转变为易于掌握的先进农业实用技术。通过建立特色和重点农产品的标准化体系,推动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把农业新技术、新成果制定为农民便于接受、易于掌握的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带来了种植和养殖方式的改变,加速了农业现代化进程。
二是建设一批龙头示范企业,在示范基地上建立加工企业,使农产品就地转化。为此,广州市质监局把农业标准化作为助推农业产业化的重要手段来抓,建立起一批“公司+农户+标准+基地”的产业化模式,全市形成了一批以示范区为依托的200多家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这种由龙头企业起带头作用,用经济纽带将成千上万农户联结到龙头企业之下,用一系列标准规范农民的农业操作过程和农产品加工过程的模式,保证了企业有能力为市场提供高质量的农产品。
广州大丘有机农产有限公司自2013年通过广东省火龙果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成为一个集农业观光、饮食、购物、科教于一体的生态休闲庄园。在示范区平台的引领下,该公司与所在村及村民形成以特色产业为纽带,互利互赢、和谐发展的良好关系。在公司的带动下,当地农村流转土地达800公顷,超过100家适度规模农业企业落户到万花园,农业产业结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农民增收渠道正向着良性方向发展。
从化乡村旅游自2012年2月作为广东省服务业先进标准体系试点以来,质监、旅游、农业部门结合辖区实际,将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与乡村旅游相结合,进行服务标准体系顶层设计,建立了432项国家、行业、地方标准和技术规范的乡村旅游服务标准体系。通过开展试点建设和示范带动推广,有力地提升了从化乡村旅游服务质量,也极大地推动了从化乡村旅游业的蓬勃发展。目前,从化共涌现出30多个乡村旅游景点,从事餐饮、住宿的乡村农庄近200多个,从业人员10000多人。
在标准化的引领下,各示范区通过市场拉动、标准带动、帮助扶持,将众多的农户串成一条产业“巨龙”,实现了示范区发展和带动农民致富的“双赢”局面。
5年来,广州市在标准化战略实施过程中,借力各级标准化示范区试点建设、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创建、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技术性贸易壁垒应对等工作,鼓励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国际、国家标准的制修订,争夺产业发展“话语权”。与此同时,为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服务业企业开展现代服务业标准化试点,修补了服务业在标准方面的“短板”现象,从而构建起了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为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沈 洪)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