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7日 星期二

财经 > 消费 > 正文

字号:  

A货存在的市场逻辑

  • 发布时间:2015-07-20 09:32:42  来源:中国质量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 胡立彪

  一位作家这样写道:“‘去韩国可以扫化妆品,去日本可以抢电器,那来中国可以扫些什么呢?’我饶有兴致地问两位在米兰的朋友。虽然在这之前,我脑海里已经闪过几个可能会出现的词,比如茶叶、瓷器。但当‘A货’这两个字冷不丁又醒目地第一时间飘到对话框时,我是又翻白眼又想笑,这种笑带着‘还能不能好好聊天了’的意味。”

  中国被人当成A货集散地,肯定会让好多国人像这位作家一样,感觉不能跟外国人好好聊天了,民族自尊心强一些的人甚至内心是崩溃的。其实,也没必要这样脆弱。毕竟,A货这东西也不是完全一无是处。而基于“存在即合理”的世俗说法,分析其存在的市场逻辑,或许还可以发现某些正价值的因素呢。

  在遮住商标的两件商品连业内行家都分辨不出品质差别的情况下,你买贵的还是便宜的?答案显而易见。把这种选择作为一个前提,A货就有了市场存在的空间。事实上,虽说人多少都有些虚荣,有钱有时也会任性,但更多的人在花钱上还是比较理性的。既然周润发常挤地铁,莎朗斯通不愿意多给小费,陈乔恩买鞋就算打折也只买一双,那么范冰冰、李冰冰被目击身穿疑似A货服装,也就没有什么好奇怪的了。

  显然,需求决定生产,需求也决定A货。问题只在于,这种市场需求是否具有合理性。要搞清这个问题,首先要搞清什么是A货。由于A货是非正规品,市场存在也多是非正规的,所以其定义也就比较乱。但总体上,普遍认同的说法是“A货就是精仿产品”。一个“仿”字,就给其“非正规”的出身定了性,而一个“精”字又在其灰色出身上涂上了一层亮色,赋予其价值。当然,正因为是仿,A货同正品相比,尽管外观、材质完全相同,但在做工和质量上还是有一些细微区别的。而仿,也决定了A货与正品的两个最大区别:价格很低和无官方品牌授权。基于此,有人将A货定义为:未经过官方品牌授权而进入一手市场直接流通和交易的货品以及其他的全部假冒仿真类的货品。

  就像“存在即合理”并不提供“存在即合法”的对应逻辑一样,A货的非正规性,即“未经官方品牌授权”,也决定了其市场身份的不合法性。而当身份纠结的A货遇到各种纠结大量存在的中国市场,其不合法的部分会被弱化甚至被遮掩,而“合理”的部分则会被放大,成为一些人赚钱的机会。当“机会”缺乏控制而泛滥,中国成为“A货集散地”,就是分分钟的事。要知道,做A货不同于做一般的假冒货。能仿好正品的A货工厂,在业内公认实力强,它们购买机器、装生产线、买原厂原料、雇高水平的技工,投入相当大。有人描述称:南方有的A货工厂,“厂区大到需要开车半小时才能走完”,足见A货行业的庞大与暴利。

  A货在中国存在由来已久,消失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既然A货的身份纠结与市场法律法规不健全存在一定的逻辑关联,那么要去除这种非正规亦即非法存在,就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市场监管,堵住其生存发展的空间。当然,A货生产经营者技术水平很高这一点必须予以肯定,不能一棍子打死,要引导它们创立自己的品牌,以此占领市场,并与曾经的模仿者进行抗衡。

  对于消费者而言,要求他们改变虚荣心都支持正品而不买A货,恐怕并不现实。可行的办法是,让那些正品在价格上实现真正的亲民。正品们大概一时半会儿不会放下身段,但政府方面可以通过“放下”税收,让国际大牌产品的价格与国际接轨。正如有论者所说:“如果到了人们不必等到打折季飞到香港疯狂采购,也不必费尽周折请国外的朋友在巴黎老拂爷百货门口排队时,A货自然会退出历史舞台。”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