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财经8月31日讯 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和疫情冲击全球经济大背景下,怎样才能进一步优化我国营商环境?我国各地方政府又是怎么做的?昨日,在第二届中国国际化营商环境高峰论坛上,多位权威专家、学者以及来自多个地市的主要官员从不同角度分享各自的见解。
中国营商环境的“速度奇迹”与“质量奇迹”
一个国家营商环境应怎么去定义?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戴相龙在主题发言中表示,营商环境主要是个人和工商企业等市场主体在登记、生产、经营,一直到退出所涉及的行政、法律、经济、文化、生态等各种外部环境的总称。
而在原重庆市市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看来,营商环境一般有三方面情况:一是城市硬件、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等形成的营商环境;二是整个国家开放、改革、发展的政策;三是每个城市中,从政府到各个委办局、相关机构为企业提供的服务。
在当天举行的论坛上,多位与会嘉宾都对中国的国际化营商环境作出高度评价。“中国营商环境有两大奇迹,一是速度奇迹,二是质量奇迹,”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在发言中如是表示。他解释道,在速度方面,根据世界银行的报告,中国的营商环境在2018年排在第78位,2019年是第46位,今年我们是第31位。“这颠覆我们以前常说的‘要想跳得高,助跑一定要长’的观点。我们国家的助跑很短,但是我们跳得很高,这就说明我们的速度上来了”。
“营商环境在各国的竞争力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就在今天这个时间点上,我觉得全世界没有谁能够跟中国比,”《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在发言中如是表示。他认为,中国当前在疫情控制上做得非常牢固,如果连疫情都控制不住,便没有营商环境可言。“今天毫无疑问,中国的营商环境是最好的,在这里最安全,”他说,“关于这一点,大家要有充分的信心”。
“让每一个市场主体像人体细胞一样充满希望”
如何进一步优化我国的营商环境?黄奇帆为我国各地市的营商环境提升开出三道药方:一是重视基础设施等硬件条件;二是要用好、用足党中央、国务院各种与时俱进的发展政策;三是要做好对本地及外来企业的服务。中国服务贸易协会首席专家、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原副会长张伟则从发展服务贸易的角度,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了三点建议:第一,要重视转口贸易当中的加强单据处理贸易第三方服务,弱化再出口贸易;第二,要构建制造业服务数字平台;第三,要面向服务全产业链投资。
成都市常务副市长谢瑞武在跟现场来宾分享推进营商环境的“成都经验”时介绍道,成都市很快会推出营商环境的“3.0版政策”来提高企业办事的便利度,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以企业开办为例,1.0版把企业开办工作日压缩到5个工作日,2.0版压缩到1个工作日,3.0版我们压缩到0.5个工作日,这就是目前世界最先进的水平了”。
同样在压缩审批时间的,还有大连市。大连市常务副市长卢林介绍道,大连正对标世行标准,全市政府投资类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压缩到80个工作日以内,社会投资类项目压缩到65个工作日以内。
“我们抓营商环境不是权宜之计,更不是利字工程,而是把它作为一项战略来抓。”徐州市委书记周铁根的发言中,充分展现徐州对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视程度。“只有好的营商环境,才具备积极生产要素的良好条件,才具备竞争的能力。”他说道。
威海市同样在对照着国际标准打造自身过硬的营商环境。威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闫剑波在发言中称,威海没有自己的大学,但他用一组数据展示这座海滨城市在营商环境优化过程中的成果:威海已经引进包括哈工大、山东大学在内的11所高校,先后引进170多所科研院所,现在威海的科技研发实验平台载体达到920家,其中国家级26家。
(责任编辑:牛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