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光伏玻璃行业头部企业福莱特玻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福莱特”)发布了2024年年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186.83亿元,同比下降13.2%;实现归母净利润10.07亿元,同比下降63.52%。福莱特表示,公司营业收入变动主要是因为2024年下半年光伏玻璃销售价格下降所致。
山东隆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光伏产业链分析师方文正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2024年下半年光伏玻璃价格呈现出明显的下行趋势,“尤其是在去年5月份至9月份期间,价格几乎处于单边下行状态。到了11月末,3.2mm镀膜光伏玻璃的价格较4月初的高点已累计下跌25.7%。由于价格持续下行,光伏玻璃企业的盈利空间被压缩,部分企业选择提前冷修窑炉。”
资料显示,光伏玻璃业务在福莱特的整体营收中占比超过90%,公司的业绩走势也与光伏玻璃行业的兴衰息息相关。
2024年上半年,福莱特累计实现净利润近15亿元,同比增长38%;进入下半年后,公司业绩急转直下,第三季度单季度亏损2.03亿元;第四季度单季度亏损扩大至2.89亿元。
在方文正看来,2024年下半年光伏玻璃行业下行,由三方面因素导致:其一,供给端的快速扩张,尤其是上半年新增产能较多,导致供需失衡;其二,由于盈利能力较差,部分企业的老旧产能冷修加速,而监管部门对新建产能的严控,使得行业扩产放缓,冷修产能难以复产;其三,下游光伏组件排产需求疲软,终端装机需求增速放缓,未能有效支撑光伏玻璃的价格。
业内普遍认为,光伏玻璃行业或在2025年迎来曙光。从政策面来看,今年1月份,《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发布,规定其发布之日前已备案且于2025年5月1日前并网投产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仍按原有政策执行;国家发展改革委于今年2月份发布的《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 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明确,新能源项目(风电、光伏发电,下同)上网电量原则上全部进入电力市场,上网电价通过市场交易形成。存量和增量项目分类施策,存量项目和增量项目以2025年6月1日为节点划分。
上述政策的发布,意味着4月30日成为了对工商业分布式光伏项目电网接入方式和上网电价进行调整的时间分界点,而5月31日则是增量项目全面入市的节点。为争取原有政策红利,企业纷纷赶在这两个节点前抢装,导致光伏产品需求激增。
根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最新调查,中国政策刺激光伏产业整体需求,组件供给出现紧张气氛,预计2025年3月份和4月份的需求将出现小高峰,可能顺势带动第二季度产业链价格上升。
除政策以外,海外市场复苏也在推动国内光伏供应链的价格上涨。据业内人士透露,新兴市场如拉美和中东市场需求保持强劲增长,全球光伏装机量预计将在2025年达到583GW,同比增长10%。光伏装机高增叠加双玻组件渗透率提升,将进一步推动光伏玻璃需求的增长。
中原证券发布研报称,上述政策节点的临近,带来了阶段性光伏设备需求增长,叠加前期的持续降负荷、去产能措施,光伏产业迎来了供需格局改善,产业链价格呈反弹态势。
努曼陀罗(丽江)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执行事务合伙人霍虹屹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光伏玻璃行业普遍将2025年第二季度作为潜在的“需求修复期”。
“特别是政策驱动的抢装潮可能在短期内形成价格支撑,带来阶段性反弹。但要真正走出低谷,仍取决于两个关键变量。一是库存出清的进度,如果行业能在2025年上半年完成产能与需求的再平衡,价格或将触底回升;二是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回暖的节奏,尤其是印度、拉美、中东等新兴市场的项目落地速度。”霍虹屹说。
(责任编辑:张紫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