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重启制度创新成亮点 业绩变脸要把钱吐出来
- 发布时间:2015-11-09 07:17: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责任编辑:刘小菲
IPO重启迟早要来,晚来不如早来。讨论IPO此时开启的原因已无必要,甚至讨论它对市场的短期冲击与影响也没多大意思。此次IPO重启的关键不在重新启动,而在于制度的改革与创新。
通俗来理解,此次IPO重启有三大看点值得市场仔细去研究。
第一是取消新股申购提前缴款,改为确定配售数量后缴款。不要小看这个制度的改革,其将对市场产生巨大的影响。此前,打新制度尤其是又要市值配售又要现金申购的办法被市场诟病太多,因为你在股市里如果有20万要打新,要么先准备20万市值然后再新股发行之前卖掉准备现金打新,要么先买10万股票充市值,剩10万现金去打新,两种办法都对二级市场不利。而如果只需要靠市值来配售,中签以后再交款,则20万现金都可以变成市值,每次打新就动下拇指敲几下电脑即可,不中没影响,中了也就是需要准备500或者1000股新股的钱,影响很小。
可以想象,以目前新股的收益率看,打新的诱惑还是很大的,因此整个市场对于市值的储备欲望也是很强的。那么,什么公司将成为市值储备的主要方向呢?从打新资金的性质看,追求稳定收益的还是主流,因此这些打新资金会重点关注一二线蓝筹股,因为这些公司虽然不如妖股那么能短期收益最大化,但中长期收益前景比较清晰,也符合一边打新一边获得稳定收益的投资逻辑。因此,一些业绩增长比较清晰、行业前景比较明朗的防御性公司将被关注,主要集中在非周期性的消费、医药、金融、公用事业等领域。而这些二线蓝筹的崛起,也符合管理层价值投资的导向需求。
第二是加强对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的保护,建立摊薄回报机制;强化中介机构监管,落实中介机构责任,建立保荐机构先行赔付制度。不要小看这两个制度的改革,其对新股发行的约束作用将逐步体现。怎么理解呢?建立摊薄回报机制,要求首发企业制定切实可行的填补回报措施,而且在招股说明书上就要详细表述清楚。也就是说,你的业绩承诺达不到或者一上市业绩就变脸,就必须赔偿投资者,这对于很多上市公司来说就无法再随心所欲圈钱了。再加上要求保荐机构在公开募集及上市文件中作出先行赔付承诺,整个造假上市的产业链就面临很大的风险了,如果涉嫌造假甚至仅仅是业绩承诺不达标,上市公司都要赔钱,保荐机构还要先赔。
当然,如果再在这种制度上加一个举证倒置的办法,则对市场是一个巨大的利好,以后投资者如果认为你这个公司有造假上市之嫌,不需要自己找证据,监管层会先入为主地认定公司有罪,让公司自己去找证据解释清白,那对中小投资者的保护将更到位。
第三是公开发行2000万股以下的,取消询价环节,由发行人、主承销商协商定价,简化程序,提高发行效率,降低中小企业发行成本。此举是市场化IPO的一大步,也是以后取消IPO审核的重要环节,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小盘股的发行将不再费尽周折去询价,发行人、主承销商自己定价,定高了发不出去自己包销,价格随行就市。说实话,目前新股发行强行定在20倍PE有点刻舟求剑,倒不说整个市场的平均PE高出这个20倍有多少,新股本身就应该享受溢价,你看哪个新股一上市不被狂炒,原因就是发行价格太低,再加上新股本身的溢价效益。现在改革了,而且拿被炒作得最厉害的小盘股试点,意义十分明显,减少一二级市场的利益输送。
此举一开始可能会大幅提高一些小盘股的发行价格,但从长期看,不管你盘子小不小,公司基本面才是决定价格的保障,否则你人为抬高发行价,要么发不出去被迫包销自己卡拉OK,要么一上市就原形毕露公司和保荐商一起赔偿投资者,让投机取巧者自寻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