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运央企合并传闻再蔓延 高管对调并非整合前奏
- 发布时间:2015-09-08 02:36:18 来源:中国经济网 责任编辑:杨菲
央企合并传闻已从中海、中远传导至招商局和中外运长航,至此,四大航运集团已悉数进入坊间设定的合并序列。不过,这一消息并未获得官方层面的权威证实。
今日,招商局集团旗下的招商轮船和中外运长航集团旗下的外运发展同时发布澄清公告,称公司及控股股东均未收到上级主管部门有关招商局集团与中外长集团重组事项相关通知。
此前,坊间曾援引所谓接近国务院国资委企业改革局及招商局集团、中外运长航集团有关人士的话称,两大集团的重组合并已成定局。相关传闻还指出,招商局集团、中外运长航集团将作为央企航运集团第二合并梯队,将央企航运集团引向合并高潮。
较早前,中海集团、中远集团旗下多家公司均停牌重组,包括中国远洋、中远航运、中海发展、中海集运等,这一举动曾引发两大集团的合并传闻。时至今日,前述公司均未复牌,亦未披露具体的重组事项。
尽管中国远洋等公司的停牌公告口径一致,均称系“控股股东筹划重大事项”,但中海集团、中远集团对外界纷传的合并解读并未予以否认,因此,两大集团旗下公司停牌的原因有可能确实涉及集团层面的重组。
实际上,自中国南车与中国北车合并之后,央企航运集团一直被外界视为继南北车后最具合并预期的央企,由此时常引发二级市场炒作。于是,今年4月中旬,四大航运集团旗下主要上市公司集体发布澄清公告,措辞与今日招商轮船、外运发展的澄清公告类似。
中国远洋等公司8月上旬联袂停牌后,再未发布有关合并的澄清公告。据证券时报记者掌握的消息,中海集团、中远集团一旦重组,未必会复制南北车的合并模式,不排除共同组建新的航运平台或资本运作平台的可能性。事实上,中国南车吸并中国北车之前,两公司的重组模式就包括前述共建平台的方案。
此外,四大航运集团并非绝对独立运营,近年来,各集团曾交叉合作,并取得了部分成果。如中国远洋曾于2014年与中海集运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拟在物流、码头、航运乃至船舶修造方面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同年,招商轮船则与中外运长航集团签署了VLCC(超大型油轮)船队合资合作框架协议,并拟设立中国能源运输有限公司。此外,中海集团与招商局集团、中远集团与中外长集团之间均有合作,部分合作事项具备相当的深度,只不过各集团的合作尚未触及集团股权层面。
换言之,在相当一部分人看来,受制于航运业困局,四大航运集团具备合作的动力,彼此之间展开更进一步的合作具有业务基础。事实上,招商轮船与外运发展今日并未彻底否认进一步合作的可能性,仅称集团及公司层面均未收到主管部门的通知,此处的主管部门主要是指国务院国资委相关部门。结合四大航运集团今年4月份的澄清公告及中国远洋等公司8月份的集体停牌,招商轮船与外运发展今日的澄清公告,仍具有相当大的想象空间。
央企高管对调不一定就是整合前奏
央企高管对调,往往被解读成央企改革和大规模整合的前兆。然而,不少投资者将高管对调看做投资信号,这应该是种误解。事实上,高管对调和央企整合之间联系并不紧密,历史上时有发生,却并不一定伴随着整合重组。
南北车合并之后,南北船高管对调被看成是两家公司合并的第一步,后来果然应验。今年以来,央企高管之间轮调动作不断,比如一汽和东风汽车(600006)之间高层对调,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之间高层对调,三桶油帅位互相替换。最近一次,是9月3日有宝钢背景的马国强成为武钢股份(600005)董事长,取代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的原董事长邓崎琳。
然而,假若监管部门要对央企进行整合,对调高管的确可以减少阻力,可以互相更熟悉对方情况,但现实情况是央企很难出现大规模合并。如果要推进混合所有制,央企合并必将会推后这个进程,从改革效果上看,混合所有制比央企合并更有实际意义。此外,央企合并增加了行业集中度,让当初分拆央企以鼓励竞争保持活力的努力付诸东流。
央企高管对调的原因,是为了防止高管长期呆在一个位置上产生的权力过大和腐败违法风险。
其实,央企之间轮换高管是一种普遍现象,这也是政府培养高管的一种手段。以王宜林为例,其成长并崛起于中石油系统,在2011年4月调任中海油董事长、党组书记,今年5月又调任中石油担任董事长、党组书记。此外,银行间高管长期存在轮调现象,监管部门官员和企业高管也存在轮调现象,打开三大电信运营商的高管履历,会发现其中大部分有交叉任职的经历。
央企之间换高管,容易出现竞争对手互换的现象,主要是因为同一行业高管对该行业熟悉,比较容易上手,不至于出现外行领导内行这种情况。但这也会出现两个副作用,第一个是竞争对手之间互相了解对方经营策略,第二个是很难建立高管考核机制。
从第一点来看,从竞争对手调任来的高管,还是会希望在新岗位上干出成绩,那么是否会利用在竞争对手获得的商业秘密,制定相关策略?社会资本控制的企业,除非出现合并,很少用竞争对手高管,不是不想用,而是高管往往跟公司签订了协议,离职后不允许到同行业公司中任职。
从第二点来看,高管频繁变动,也不利于公司建立持续性经营策略,不利于对高管进行业绩考核。一个投资项目和经营策略,从决策到见效往往需要几年时间,如果中间出现高管变动,那么是谁的业绩就很难考量,这样就鼓励一些高管没有长远规划,而是制定迎合政策需要的短期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