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财经 > 证券 > 新股动态 > 正文

字号:  

蓝科减震营收增速放缓 政府补助占利润三成

  • 发布时间:2015-06-29 09:34:42  来源:新京报  作者:朱星  责任编辑:杨菲

  6月19日,证监会官网一次性预披露了21家公司的招股书,上海蓝科建筑减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蓝科减震”)也跻身其中,这家依靠一款单一的防震产品获得过亿年收入的公司,希望登陆创业板,成为我国减隔震行业第一股。

  在过去的三年,屈曲约束支撑占蓝科减震营收比例超过90%,高峰时甚至达到98%。在IPO前夕,蓝科减震营收增速大幅下滑,且应收账款无论金额还是占总资产的比例都提升较快。

  虽然产品销售放缓,产能利用率为81.7%,但蓝科减震希望通过本轮牛市募集到1.4亿元的资金,自建年产8000套减震产品项目,这几乎是其现有销量的一倍。

  在牛市融资1.4亿元似乎并不是问题,关键是项目完成后,蓝科减震如何在销售增长本已放缓的基础上,将扩张后的产能卖出去。

  同济学生15万注册资本创立公司,今欲上创业板

  2001年10月,还在同济大学攻读结构工程方向博士学位的宫海,和其同济大学的几位校友何天森等一同创建了蓝科减震的前身——上海蓝科钢结构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宫海是同济大学1998届建筑工程专业本科学生,何天森等4位创始人则是同济大学建筑工程专业1999届毕业生,公司注册资本为15万元。

  宫海他们创办蓝科减震的目的是进行课外科技作品产业化。

  同济大学1999届建筑工程专业毕业生中还有后来上市公司东方铁塔的实际控制人韩汇如。2013年,东方铁塔以自由资金2160万元入股蓝科减震,获得蓝科减震10%的股权。韩汇如现担任蓝科减震董事。

  蓝科减震的股东中,许多人都有同济大学的背景,有的目前还是同济大学的教授或讲师。

  2014年后,同济大学的学生联合创立的这家公司欲登陆创业板,在本轮牛市的资本盛宴中分一杯羹。

  蓝科减震实际控制人为李国强和宫海,李国强为同济大学教授,是宫海的导师。两人作为一致行动人,共控制蓝科减震50.577%的股份。

  蓝科减震计划公开发行股票数量不超过1050万股,发行之后,李国强和宫海依旧是蓝科减震的实际控制人。

  李国强现担任蓝科减震董事长,同时也是同济大学教授;宫海现担任公司董事、总经理。

  蓝科减震主要为建筑提供减震整体解决方案,主要产品为屈曲约束支撑,该产品是一种内置于建筑结构的减震装置,主要用于新建建筑的防震设防和既有建筑的抗震加固。

  蓝科减震在产品介绍中称,屈曲约束支撑能够有效减轻建筑结构的地震破坏、减少损失,并具有可更换等特点。

  目前国内并无与其同行业的上市公司,如果蓝科减震上市成功,将会成为我国减震第一股。

  主营业务增幅从73.7%下滑至6.89%

  2012年至2014年,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5770.05万元、10022.84万元和10713.15万元,相较于2013年73.7%的主营业务增长率,2014年其主营业务仅增长了6.89%,增速放缓明显。

  报告期内,蓝科减震净利润分别为1053.4万元、1648.6万元和2155.3万元,其中,2014年净利润的增长得益于当年获得656.63万元的政府补助,占其净利润三成,当期公司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只有1535.86万元,较2013年同期下滑5.2%。

  扣非净利润下滑的背后,是营业成本上升以及毛利率的下滑。

  2013年和2014年,蓝科减震的营业成本增长率都高于营业收入的增长,其综合毛利率也从2012年度的55.2%下降至2014年度的52.01%。

  蓝科减震称,毛利率的下滑主要是行业竞争加剧所致。

  同时,蓝科减震还在风险警示中强调,行业高速成长及较高的毛利率将吸引新的行业进入或者原有厂商加大投资,行业市场竞争将加剧。如果公司不能持续提升技术水平,增强创新能力,则可能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导致公司产品毛利率水平及市场份额降低,影响公司的盈利能力。

  招股书中,蓝科减震未披露其目前的市场占有份额。

  资产中六成是应收款

  在营收增速下滑、营业利润下滑的同时,蓝科减震的应收账款却在不断增长。

  2012年末至2014年末,蓝科减震应收账款分别为2392.79万元、5338.61万元和7783.02万元,应收账款占资产总额的比例也从2012年末的59.23%上升至2014年末的62.47%。

  应收账款占营收的比重则呈现扩大的趋势,2013年末,蓝科减震应收账款占当年营业收入的比例为52.3%,2014年上述数值则上涨至71.4%;且在营收增速仅7.06%的情况下,应收账款增长了45.8%。

  蓝科减震解释称,应收账款余额较大与其所处的行业特点相关,“公司客户中建筑企业较多,结算节点和周期较长”,并且可能会受客户建筑工程整体结算进度等因素影响,延长结算周期。

  不过,易居智库研究总监严跃进则认为:“2014年房地产市场相对不景气,进而使得房企项目投资和新开工等力度都开始放缓。这使得各类依附于建筑行业的相关公司业务出现下滑,即行业波动影响了公司的日常经营。”

  对于建筑行业不景气可能会带来的影响,蓝科减震并未提及。

  报告期内,蓝科减震的营业收入主要来自屈曲约束支撑这一款产品。

  2012年至2014年,屈曲约束支撑相关的收入占蓝科减震同期营收的比例分别为98.22%、98.73%和93.34%。

  蓝科减震称:“尽管本公司持续进行新产品的研发,但现阶段产品结构仍较为单一。”

  蓝科减震在风险提示中强调,新产品从“研发成功到市场推广以及规模化生产仍需一定的时间。如未来出现市场竞争加剧、下游需求下降等外部环境恶化的情况,将会对公司的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新建生产线产能利用率81.7%,仍要扩产

  蓝科减震计划募集1.4亿元资金,全部用于扩充产能,其计划修建年产8000套减震产品项目。

  上述项目现已启动,截至2014年末,蓝科减震已经投入了999.15万元用于上述项目建设。

  按照蓝科减震的预计,该项目建设期为一年。项目完成后,将年产6500套屈曲约束支撑产品、400套屈曲约束墙产品、800套剪切型消能器产品和300套钢支座产品。

  而2014年,蓝科减震的屈曲约束支撑产品的销量为5680套,其中,其子公司江苏蓝科屈曲约束支撑的产能利用率为81.7%,产销率为83.97%,其2014年新建的江苏蓝科生产线并未获得充分利用。

  此前,蓝科减震主要将精力放到研发上,2012年和2013年的产品全部通过外协方式加工,2014年其在江苏大丰自建生产线,组织部分产品生产制造。

  蓝科减震称,外协加工的方式,可以充分利用周边成熟的加工资源,同时也能扩大产能尽快抢占市场;可以使公司将主要精力集中到技术研发上,进一步提高公司的研发创新能力。

  不过现在,蓝科减震希望花费精力、财力自建生产线。

  按照蓝科减震的计划,新建的项目达产后,将会带来1.4亿元的年均销售收入。

  同时,蓝科减震表示,外协加工仍会是公司产能的组成部分之一。

  严跃进认为,减隔震技术后续在建筑层面的抗震应用和创新力度未来会加大,但目前市场上来看,对于减震的技术运用,还是一种被动式的、传统的操作,所有抗震的手段都是为了让工程符合最基本的建筑要求。“这样一类技术的应用,还是属于部分商办项目中,对于大规模的住宅社区物业还没有广泛使用”。

  在目前房地产市场并不景气的情况下,蓝科减震募集资金自建生产线扩充产能,那么,新建产能是否能够充分利用还需要市场检验。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