甩完94亿亏损轻松上路?京东新战略说易行难
- 发布时间:2016-03-11 07:47:21 来源:环球网 责任编辑:刘小菲
“亏损—融资—再亏损—再融资”,这一标准互联网烧钱模式被号称中国最大自营电商的京东演绎得淋漓尽致。
日前,京东集团2015年财报出炉,其2015年全年净收入达1813亿元,同比增长58%。但全年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亏损则为94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亦进一步扩大。
纵观京东,近年其一直处于亏损趋势中。赴美上市前一年,京东即亏5000万元人民币;上市后首年亦亏49亿元,至2015财年业绩出炉,其继续亏损94亿元人民币。这一系列数据,给人的印象是京东虽规模猛增,却是“赔本赚吆喝”。
事实上,自上市以来,京东电商业务已实现盈利,毛利率亦持续攀升,那么又是何原因造成这吓人的94亿元亏损呢?
有业内人士在《投资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并不是所有烧钱投资都有益,公司至少得对现金流、持续获得融资、市场和竞争格局有准确预判分析才行。否则站得高不一定望得远,但确实可以摔得狠。”
京东方面则公开表示,亏损原因是战略布局京东金融、京东到家O2O等业务;拍拍网停止运营带来的相关商誉和无形资产减值,未来京东将继续聚焦电商、金融和技术三大领域。
亏94亿难圆其说
“随着京东商城盈利能力不断增强,集团在投资新业务方面每年带来亏损金额变化不是很大,大家可看到未来整个京东的盈利趋势。”京东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刘强东如此为巨亏解划。
事实是,来自京东去年净亏损的94亿元人民币中,主要是第四季度76亿元的净亏贡献了最大权重。
据资深财务人士介绍,京东94亿元亏损绝大部分为非经营性亏损,主要缘于去年年底拍拍网停止运营带来的相关商誉和无形资产减值,及第四季度对部分投资确认的减值。
“第四季度除去O2O和互联网金融,京东核心业务按Non-GAPP看净利润率是正的,但加上两项业务后实际的整体亏损幅度是比较大的。”京东商城首席执行官沈浩瑜曾公开对媒体表示。
而产业经济观察家梁振鹏对记者表示,“京东业绩亏损属于战略性亏损。主业京东商城是盈利的,亏损主要是物流仓储和并购等方面投入,公司战线拉得比较长,投资巨大。”
“只要有现金流转,赚不赚钱其实并不重要。京东便是如此,它一直在亏损。但要保证京东的轮转,要保证充裕现金流和股价能让投资者看到未来。”这是媒体评论人谢璞的观点。
有些数据确实还算漂亮。2015年,京东全年交易总额达到462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8%;年度活跃用户达1.55亿,同比增长71%;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第四季度京东移动端订单占比61.4%,同比增长超230%。
但也有人认为,反观滴滴、优步抑或美团这样的成长型公司,长期“烧钱”不盈利并不现实。
“京东在历年亏损扩大的同时,一定要找到新的增长引擎,方可为将来出现的更大亏损做准备。”业内一不愿具名的分析人士对记者表示。
有分析认为,京东的底气还在于有着70%至80%领先行业的交易额与收入增速,但规模越大增长就越难。亚马逊就是在增速降到20%后才开始盈利的,因而有人曾把京东比作亚马逊。但仔细看两公司财报数据得知,亚马逊是技术驱动性公司,但京东本质上是市场驱动的快递企业。
与此同时,京东自营业务增速则远落后于第三方。个中主要原因是其自建物流进度的拖累。而仓储物流与市场历来占据着京东运营费用成本的大头。2015年其仓储物流费用为139.2亿、市场费用为77.36亿,而技术投入不过34.53亿;2015年京东的收入增长了57.64%,但这背后仓储物流费用却同比增长72.57%、市场同比增长92.91%、技术投入同比增长88.12%。
众所周知,京东用户是被“85%自营订单实现当日和次日送达”吸引来的。比如2015年第四季度,京东自建物流完成4.17亿配送,平均每单成本11元。而圆通、申通每单配送的成本约为13元;但京东并没披露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情况,那样自建物流配送成本与圆通、申通可比性就打了折扣。
“2015年京东还处在投资阶段,但2016年的运营效率具备了提升的空间。”京东集团首席财务官黄宣德曾公开表示。
但业内分析人士认为,京东这些年一直是战略性亏损,从不在意短期的财务报表,选择用赚的钱果断地抢占众多核心领域的行业风口。不过,现在讨论京东何时盈利,犹如讨论中学生何时挣钱一样,为时尚早。
鏖战揭幕胜负难料
“2016年京东净收入要超过‘苏美’之和。京东超过苏宁和国美总和重要突破口将是非电业务,非电业务超过50%将意味着转型成功。”日前,刘强东在参加亚布力企业家论坛时公开表示。
从财报数据看,2015年京东电子与家电产品GMV(商品交易总量)达2289亿元,同比增长65%;日用商品及其他品类商品GMV达2176亿元,同比增长达109%,占京东总GMV的48.7%,较2014年42.8%提升近6个百分点。京东已逐渐成为一家全品类、一站式综合性购物平台。
同时,2015年京东全年净收入为1813亿元。根据苏宁2015年度业绩快报显示,其全年营业总收入为1356.8亿元;国美预计2015年国美电器营业总收入在700亿元左右;因此,2015年“苏宁+国美”营业总收入约为2000亿元,相比之下,京东还差200亿左右。
但业界分析人士看来,京东家电要实现赶超苏宁,实现家电品牌全渠道第一,也许只是一个梦想。
苏宁自然不甘示弱,2016年苏宁将加速连锁布局,计划在一二级市场新增云店133家,三四级市场新开1500家苏宁易购直营店,覆盖全国1/4的村镇,预计到年底完成2500家直营店的布局。
站在京东角度看,放眼望去,一二线城市全国的线下门店资源基本上已被苏宁和国美瓜分,京东错过了房地产的黄金十年,线下门店的红利期已结束。
业内人士认为,关于京东电商业务能在数年内迅猛发展,得益于自营与物流,但这种模式更易碰到增长瓶颈,去年开始京东的结局就已浮出水面。京东大肆扩张第三方入驻,原有核心用户体验竞争优势消失殆尽,过于急躁与盲目扩张,也使得京东平台在用户体验层面加速倒退。
与此同时,日前马云曾公开指出京东的模式有重大问题,认为“京东坚持发展物流将导致自己成为悲剧”。
而且京东在亏损,阿里在赚钱。去年8月,阿里宣布以约283亿元人民币战略投资苏宁,成为第二大股东。同时,苏宁宣布以140亿元人民币认购不超过2780万股的阿里新发行股份,双方还签署协议,将打通电商、物流、门店和O2O等业务合作,实现线上线下产业全面提升效率。
业内人士认为,阿里与苏宁的结盟,最大意义是在家电业务上对京东形成“围剿”。阿里一直想在家电3C方面与京东抗衡,已投资海尔并开设天猫电器城,苏宁加入算是“补丁”。
但无论是谁的平台,家电厂商作为上游供应商重合度都非常高,所以天猫、苏宁、京东在家电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了仓储物流及配送能力上,即服务能力。
在仓储分拣能力上,京东优势明显。但在线下店面的触达方面,苏宁则有明显优势。苏宁结盟阿里后,借助菜鸟网络,另加日日顺,将不落后京东。其终极之战要点将是在农村。
“今年是京东进入农场战略的最后一年,去年年底我们已在超过14万个村庄有了京东的村级代理,到今年年末准备覆盖超过40万个村庄。”刘强东曾公开表示。
但实际上,京东到农村拓展新的经营半径,在产品营销推广、运营、拉新上的成本都会随之上升。特别是“7天无理由退换货”,在山区折返的人力成本、损耗成本都很高。而在农村,马云也不会坐以待毙,天猫家电新的玩法也正在酝酿中。
虽说京东业务在保持高速增长,而天猫业务增长已现颓势,但结果如何,定论谁的方向有误都还为时尚早。
就如同苏宁张近东看不懂京东94亿的亏损额,外界看京东最新的战略布局,逻辑线也不清楚,而所谓超越苏宁加国美,似乎更多像是迎合华尔街的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