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美优品私有化遭质疑 二次创业面临多重压力
- 发布时间:2016-02-24 15:20:00 来源:中国商报 责任编辑:阎明炜
中概股私有化又添新案例。2月17日,聚美优品宣布收到来自聚美优品CEO陈欧、产品副总裁戴雨森,以及股东红杉资本等递交的每份ADS7美元的价格私有化申请。买方财团包括陈欧、戴雨森、红杉资本,买方财团占投票权90%以上,保证后续推进顺利。
消息传出后,一时间掀起了轩然大波,更是引来投资者的一片抗议之声。尽管每股7美元的价格较聚美过去10个交易日的平均收盘价高出26.6%。但2014年5月16日,聚美优品是以每股22美元的发行价IPO,其私有化价格仅为发行价的1/3,上市不到两年,聚美优品为投资人创造的回报为-69%,大量投资者将永无回本可能。
对于私有化的理由,陈欧发表内部邮件表示,在目前的美股市场,聚美优品被严重低估,公司股价没有反映出合理的公司价值,甚至低于一些规模和盈利能力远远落后于聚美优品的公司。
被疑刻意压低私有化成本
截至2月19日收盘,聚美股价为6.38美元,与当初IPO时的发行价22美元相比,聚美股价已经下跌超过2/3。
以聚美当前在美股市场的表现来看,其选择私有化确实合情合理。截至2月19日收盘,聚美股价为6.38美元,总市值9.06亿美元,与当初IPO时的发行价22美元相比,聚美股价已经下跌超过2/3。在IPO后,聚美曾连续多个季度实现盈利,最高股价曾突破39美元,如今竟跌至6美元,如此巨大的落差着实让人咋舌。
“现在聚美的股价低得让人看不懂,过去的营运能力很好,忽然就不赚钱了,增速也慢了,股价突然变得这么低,很奇怪。”知名电子商务观察者、万擎咨询CEO鲁振旺告诉中国商报记者。
2014年5月16日上市当天,聚美优品以高于发行价24%的27.25美元开盘,挂牌首日上涨9.91%,报收于24.18美元;此后,聚美优品股价走势良好,一直维持高位,并在2014年8月18日达到39.45美元的最高值。
随后,因假货风波,聚美股价在震荡中一路下行,狂跌近4个月。2015年1月15日跌至12.15美元,短短4个月市值缩水至17.6亿美元,蒸发了2/3。之后,聚美的股价曾逐渐回升至5月的27美元以上,不过此后便一路走低,徘徊在10美元至12美元左右,2015年年底,股价更是出现暴跌,一度跌至5美元上下,直至今年2月,聚美宣布私有化。
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中国互联网企业股价在美股普遍被低估,聚美也不例外,实际上中概股回归国内资本市场已经成为一种趋势。2015年中概股公司收到的私有化要约总额超过了过去12年的总和,麦考林、当当网已经先后宣布私有化。目前,奇虎360、航美传媒、淘米等达成私有化最终协议,中国手游、盛大游戏等已退市,巨人网络、分众传媒等已借壳在A股上市,目前聚美尚未透露退市之后重新在A股上市的计划。
股价被低估几乎是业内共识,选择私有化本无可厚非,但聚美宣布私有化之后却引来小股东的强烈不满,原因是怀疑聚美大股东蓄意打压股价以降低私有化成本。
2015年11月,聚美发布三季度财报,在营收实现大幅增长的同时,该公司录得上市以来的首次亏损,而其对亏损原因的解释却模糊不清。在接下来的2015年12月底,聚美股价便开启了“暴跌”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在暴跌开始前的12月16日,聚美股价位于 9 美元附近时,曾宣布推出股票回购计划。根据这项计划,聚美优品可在未来 12 个月的时间里,回购价值最高为 1 亿美元的公司股票,但这项计划并没有实施。聚美管理层并未采取措施扭转股票颓势,而是任由其暴跌,股票回购计划也暗自搁浅,直至宣布以7美元的超低价发出私有化邀约。
聚美宣布私有化的时间点以及上述种种迹象确实不得不让人生疑,虽然不能确认聚美大股东有操纵股价的行为,但聚美以发行价的三折私有化,这带给小股东的损失将是无法挽回的,中概股企业的声誉也将因此受损,日后中概股赴美上市也将难再获得较高估值。而对于聚美及陈欧来说,以如此低廉的价格私有化,却是一桩划算的买卖,也确实能够为聚美的转型或者“二次创业”赢得机会。
不过,在美国资本市场不受欢迎的聚美优品,回国之后就能高枕无忧了吗?
“二次创业”能否成功
聚美将进军“颜值经济”,进军影视文化,打造“时尚娱乐+电商”的新模式,未来电商只是聚美的一小块。
鲁振旺告诉中国商报记者,聚美若回归A股,目前来看获得比美股更高的估值是没有任何问题的,肯定会比现在的估值高很多,但作为一家美妆电商,聚美还是面临着天猫、京东、唯品会等其他巨头的竞争,以后是不是会获得更好的发展,现在还不好判断。
“我认为聚美的核心竞争力到现在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现在整个化妆品行业竞争比较激烈,销售的商品以标品为主,主要是国外著名品牌的化妆品,产品价格比较透明。长期来看,聚美是不是可以保持更强的竞争力,现在还不好说。”鲁振旺说。
实际上,国内电商市场向来“腥风血雨”,而现在整个行业又普遍面临着网民渗透率遇到瓶颈,流量“红利期”已过去的问题,电商整体流量枯竭,连阿里和京东都不得不“下沉”到农村市场去寻找新的流量,聚美的路想必更不会顺畅。
此外,除了要面对阿里、京东等综合型电商巨头的挤压外,在其他细分领域,一些后起之秀也很可能对聚美造成威胁。例如,在跨境电商领域,有洋码头、蜜芽、贝贝网、网易考拉海购等的迅速崛起;而在聚美起家的美妆领域,天天网、米奇网等的力量也不容小觑。
有业内人士指出,在电商领域有个著名的公式:年销售额=客单价×年交易频次×下单用户量。要想提高年销售额,就得从这三方面分别努力。
第一,提高客单价的方法有两种,扩品类和增加每单商品。聚美优品发力母婴和跨境,属于这一范畴;第二,提高年交易频次的方法主要是增加黏性、提高复购,常见操作方法是促销、价格战。在上市之初,聚美优品在美妆电商领域的市场份额达到22%,用户重复购买率高、用户黏性强、利润率高即被认为是支撑其业绩的主因;第三,提高下单用户量,主要就是流量问题,靠的是营销,盘活存量用户、拓展增量用户。
然而,目前启幕看到的情况是,聚美似乎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营销上,而在供应链、物流、技术或金融方面均无突出建树,陈欧似乎也并没有在这些领域发力的打算,而是抛出了独树一帜的“颜值经济”概念。
2016年1月,在公司年会上,陈欧宣布聚美将进军“颜值经济”,进军影视文化,打造“时尚娱乐+电商”的新模式,并表示未来电商只是聚美的一小块。陈欧的野心不小,或许退市之后聚美可以彻底放开手脚去“二次创业”,不过,所谓的“颜值经济”战略究竟有多大的可行性仍值得商榷。
在鲁振旺看来,以聚美现在的体量来说,进军时尚和影视行业并不容易。“比如拍电影,大制作的话可能需要上亿元投资,这一行投入大,水又深,而聚美毕竟不是专业的公司,以聚美现在的营收状况来说,它做时尚或影视不会做得很深,如果做得不深实际上就是靠两条腿走路。”鲁振旺说,时尚娱乐和电商不是没有关联,但是它们之间的关联很弱,归根结底还是两件事情,而聚美现在还很难通过娱乐建立两条腿走路的方向,陈欧提出的“时尚娱乐+电商”模式压力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