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3月29日 星期五

财经 > 美股 > 中概股 > 正文

字号:  

中概股海归热能持续吗

  • 发布时间:2015-07-20 04:32:29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陆绮雯  责任编辑:杨菲

  今年上半年中国企业上市220家,在境内上市187家,境外上市仅33家。境内资本市场备受青睐的背后,是上半年A股指数涨幅达三成以上的牛市盛宴,于是海外的中概股们也纷纷摩拳擦掌准备回归,半年来已有20多家公司收到私有化要约。然而,就在大家忙着研究如何回归时,剧情出现反转,A股连续三周的罕见暴跌,给中概股的归途蒙上了一层阴影。

  两大原因吸引中概股回归

  清科研究中心研究员吴蒙指出,今年以来,促动中概股回归的理由主要有两个:一是国内监管环境的变化,利好政策接连出台。今年年初发布的新《外国投资法》提案,将国外实际控制主体纳入监管范围,使得已利用VIE架构海外上市的企业风险大增,而未上市的企业对VIE架构不得不更加慎重。VIE架构在国内被称为协议控制,是指境外注册的上市实体与境内的业务运营实体相分离,境外上市实体通过协议的方式控制境内的业务实体。

  与此同时,利好政策则体现在196号文的颁布和注册制即将落地。工信部前不久发布的196号文宣布,在全国范围内放开经营类电子商务外资股比限制,外资持股比例可至100%,这给聚美优品、唯品会等电商类中概股,保留VIE架构直接回归A股打开了方便之门。而在未来的注册制下,股票发行或取消持续盈利条件,上市门槛大幅降低,对于过去因无法达到A股上市条件转战境外的互联网企业无疑是重大利好。

  A股市场的牛市行情,则为中概股提供了更直接的回归理由。去年下半年以来,中国资本市场深入改革带动政策红利持续释放,A股快速上涨使得上市企业的市值整体上了一个大台阶。据统计,截至今年6月底,A股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的平均市盈率分别为16倍、45倍和68倍,而香港主板、纳斯达克和纽交所的平均市盈率分别为11倍、16倍和16倍。多家海外上市的互联网企业均表示自身价值被低估,商业模式不被境外投资者理解等,这也促使企业更迫切地想要回归A股。

  巨震阻断中概股回归之路?

  常年关注中概股的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过去三年,每年私有化的中概股都不超过5家,而今年上半年这一数字就突破了20家,其中6月份更是出现井喷之势,有多达15家公司收到私有化要约。

  不过,就在6月,A股遭遇“滑铁卢”,从6月12日触及5178.19高点后断崖式下跌,7月4日,证监会决定暂缓IPO。

  据不完全统计,采用VIE架构的中国企业共有约4000家,实际估计市场上VIE架构企业已超万家,其中在海外上市的近500家。分析认为,此轮A股巨震对中概股回归的潜在影响不容小觑。

  一方面,A股市值大幅缩水,上市企业高市盈率不再,意味着中概股公司为私有化、拆解VIE架构和回归境内上市付出大量时间和金钱成本后,很可能达不到预期估值;另一方面,此次A股巨震也暴露国内资本市场存在不少不健全的地方,给欲回归的中概股造成极大不确定性。比如,被称为“中概股回归A股第一股”的分众传媒,在借壳宏达新材过程中估值一度从退市的37亿美元上涨至457亿美元,但6月17日证监会对宏达新材董事长一纸调查,让分众传媒回归之路再生变数。

  此外,IPO暂停之后不知何时能开闸,特别对于那些因为上一轮IPO暂停而不得不选择海外上市的企业来说,此刻要不要迈出回归步伐确实纠结。

  长远看回归A股仍是大趋势

  在吴蒙看来,经历过此番深度调整的A股市场,相比过去能够更加健康地运行,对欲回归的企业不算坏事。

  中概股们可预期A股回暖的时间差,正好趁A股调整时机着手处理私有化等诸项耗时事宜,待市场调整完毕后再择机回归。至于被暂停的IPO,回归企业还可继续选择借壳方式。此外,随着人民币基金和国内资本市场的不断壮大和成熟,国内融资渠道日趋完善,资本市场会更合理地反映企业内在价值。吴蒙判断,未来随着国内市场环境和监管制度的不断完善,VIE这一特殊时期的产物,必然会退出历史舞台,回归A股将成为中概股和未上市VIE企业的不二之选。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