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23日 星期一

财经 > 证券 > 上市公司 > 正文

字号:  

只有天津人才懂的悲凉:“大无缝”的生死局

  • 发布时间:2016-04-25 08:20:15  来源:新华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曹霁晨

  日前,天津钢管集团(下称“天津钢管”或“大无缝”)通过上海清算所披露,渤钢集团拟将全资子公司天津钢管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天津钢管控股”)予以转让,受让方为津联控股全资子公司渤海国资经营公司,交易双方均系天津国资委旗下成员,该交易将于4月底完成。自此,渤海国资经营公司将取代渤钢集团间接持有天津钢管27.27%股权,成为仅次于泰达控股(持股57%)的天津钢管第二大股东方,天津钢管将正式从渤钢集团剥离。

  一同被剥离的还包括渤钢集团其他三家核心子公司天津钢铁集团(下称“天津钢铁”)、天津冶金集团(下称“津冶集团”)、天津天铁冶金集团(下称“天铁冶金”),天津国资委拟通过津联控股、渤海国资经营公司等资本运作平台直接管辖前述三家公司及天津钢管。这也意味着,深陷1920亿元债务兑付危机的渤钢集团将以分拆的形式应对巨额债务,而渤钢集团本身则将处于“被掏空”状态。

  邓小平亲自过问的项目

  一家企业,一座城市,天津不仅有麻花、相声,还有“大无缝”。大无缝,是天津人对天津钢管的俗称,准确而言是天津钢管前身“天津大无缝钢管厂”的简称。老天津人都说,大无缝的名头远比天津钢管这一工商称谓更为响亮。与其他众多国企一样,天津钢管也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并曾是天津作为华北工业基地的骄傲。记者在天津求学阶段,大无缝响彻津门,以至于在课堂上,老师们时常提起大无缝,以及当时正如火如荼建设的天津滨海新区

  说大无缝曾是天津的骄傲并不过分,因为大无缝是邓小平亲自过问的项目,也是天津一度倚仗的大型外向型项目,改变了石油套管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从1987年组建到1992年出产以来,大无缝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以类似于“深圳速度”的效率快速切入无缝钢管、石油套管领域。

  时至今日,天津钢管还在宣称“大无缝与世界无缝对接”,但不可否认的是,大无缝的辉煌可能已永久成为历史。与天津钢铁、津冶集团、天铁冶金一起,天津钢管将不得不分担渤钢集团分拆的部分巨额债务,无论天津国资委如何主导渤钢集团划转股权,接近2000亿元的债务均不会凭空消失,连同渤钢集团股权、行政、人事一起被拆分的还有债务。

  最新的资料显示,渤钢集团正在与建行、北京银行天津分行等105家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组成的债权人委员会展开谈判,天津市政府层面已介入斡旋,目前尚无实质性进展,包括是否以重组或重整方式化解债务危机等。从渤钢集团剥离后,天津钢管、天津钢铁等四家公司与渤钢集团如何划分认定债务,亦不得而知。

  并非首次卷入债务危机

  这不是天津钢管首次卷入大规模债务危机,1999年10月份,天津钢管因内外债压顶而进行债转股试点,据称当时债务规模高达百亿元之巨,恰在同时期成立的信达资产等四大国有资产管理公司整体承接了天津钢管的债务,临时入股天津钢管。如此规模的债务与天津钢管初期的巨额投资及后续几年的扩张不无关联,有人说这是改革开放初期成立企业的阵痛。次年,受益于债转股的财务减压,天津钢管步入正轨。

  2003年12月,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与天津市达成协议,由天津钢管控股受让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所持天津钢管90%股权,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由此退出天津钢管控股股东之列,目前尚持有天津钢管部分股权。天津钢管控股是天津市政府处理天津钢管债转股项目退出而专门成立的国有独资公司,渤钢集团于2010年4月份成立后,天津钢管控股全资划归渤钢集团。

  2004年9月,天津钢管控股将所持天津钢管57%股权对应的资产及负债全部转让给泰达控股,后者据此成为天津钢管第一大股东,但并非控股股东,股权不占优势的渤钢集团、天津钢管控股反而成为天津钢管的控股方。2006年底,天津钢管完成股份制改造,次年,天津钢管控股再度将天津钢管部分股权转让给渤海产业投资基金,持股比例遂降至27.27%。

  若非渤钢集团卷入近2000亿元债务危机,天津钢管控股可能不会被全资划归渤海国资经营公司,但真实发生的事件不能假设,关于渤钢集团的债务形成原因,业界及天津方面均有不侧重点的阐释。现在如果反思渤钢集团不应该在2010年组建,可能并不公允,至少在2010年前后,钢铁行业尚未形成无法逆转的规模性产能过剩,远未达到目前岌岌可危的地步。

  应该说,渤钢集团只是天津钢铁行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该集团原本被寄予厚望,整合天津钢铁类资产,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钢铁全产业链格局。作为渤钢集团核心产能的公司,天津钢管近几年中规中矩,基本沿袭了原有的经营风格,未形成明显的突破,渤钢集团预期中的资产协同、业务协同亦不明显。有分析认为,渤钢集团成立后,天津钢管及天津钢铁等四家公司各自为战,与渤钢集团政令不一。其实,这是任何大国企、大央企合并之后的通病,“形式合并而实质不合并”。

  有人用“悲壮”形容渤钢集团及天津钢管,尤其对于老天津人而言,天津钢管至今存续近30年,相当于一个人最黄金的工作年限。厂房还是原来的厂房,工人却换了一拨又一拨,与渤钢集团一起,1920亿元的债务背后是人们无尽的困惑与落寞。(证券时报记者 李雪峰)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