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险企2015年报解读:险企重心回归保障本质
- 发布时间:2016-04-04 08:39:00 来源:中国广播网 责任编辑:郭伟莹
日前,上市保险公司交出了2015年的成绩单。靓丽的数据背后也透露出行业的一些新变化,其中较为一致的是,高增长之后,险企纷纷思考回归保险本源,开始追求价值可持续增长的发展战略。
业务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成为多家险企2015年业务转型的最大亮点。2015年中国人寿首年期交保费增速创股改上市以来新高;总保费、10年期及以上首年期交保费增速创7年来新高;一年新业务价值创历史新高。中国太平2015年分红险、年金保险、长期健康险、传统寿险、意外健康险分别实现保费收入为647亿、246.4亿、53.2亿、27.8亿、21亿港元。
分析数据不难发现,保险公司中长期期交业务表现越来越出色。同时,具有较多保障类功能的保险产品越来越多受到重视和开发。“保险产品的本质还是保障,投资理财功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和支持保险保障的提升。”业内人士认为,保险的核心还是“保”,保险公司销售的产品要跟银行的理财产品有所区别。
对于寿险行业,人力规模是业务总量升降、业务结构优劣的基础。中国人寿董事长杨明生表示:多年的实践证明,过度依赖银行渠道难以为继,真正的“重价值”还是要从个险渠道突破。
2015年年报显示,中国人寿保险营销员共计97.9万人,较2014年底增长31.7%。中国人寿总裁林岱仁表示,2016年,中国人寿营销团队还会扩量提质,并且会在提质方面多下功夫。而2015年中国太保寿险的个人业务占比已经升至84.1%,销售人员的增长也非常明显,月均营销员人力达到48.2万人,同比提升40.1%;每月人均首年保险业务收入4776元,同比增长16.6%。“在个人代理人队伍的发展过程中,应注重高效率和高产能队伍的建设,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代理人队伍的扩张。”新华保险董事长万峰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非传统渠道的兴起,在为中小保险公司提供突围机会的同时,也为大型险企转型提供了助力。以中国平安为例,互联网已成为其拓展业务的利器。年报显示,2015年,平安互联网用户规模约2.42亿,较年初增长75.9%,移动端APP用户数1.07亿,较年初增长4.4倍。陆金所、平安普惠、平安好房、一账通、平安付与万里通等共同构成了平安的互联网金融版图,成为平安业绩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中国人保在2015年年报中提及了互联网金融变局带来的挑战和机遇。人保集团副总裁盛和泰表示,目前公司正在筹备“互联网金融服务公司”,希望能通过“互联网+保险”的方式推进产品的创新,“人保内部有大量的支付业务,第三方支付公司可以整合客户资源,打通集团面向互联网金融的主要环节。公司目前已成立专项小组,并向相关部门审批报备”。
2015年年报显示,在互联网金融特色创新方面,中国太平确立了“官网官微、第三方平台合作、职域营销”3种模式,互联网保费增速实现了翻番。另据了解,2015年10月,太平保险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太平网融正式营业,主要为客户提供网上个人信用贷款及理财服务。其互联网金融布局已现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