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财经 > 证券 > 上市公司 > 正文

字号:  

哈药国企改革驶入快车道

  • 发布时间:2015-08-10 07:12: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杨菲

  2004年,中信资本、华平投资及辰能投资携20.35亿元入股哈药集团有限公司一事,曾一度成为国企改革的标志性事件。然而十余年来,集团旗下两大上市公司——哈药股份人民同泰不仅没能解决同业竞争问题,业绩反而出现了衰退状况。

  所谓十年磨一剑。2014年最后一天,哈药股份与人民同泰双双停牌,并在3个月后宣布通过资产置换彻底解决同业竞争问题。随后,今年7月,随着有中信资本背景的魏双莹被提名为哈药股份副总经理,市场普遍猜测,中信资本、华平投资已无限接近上市公司核心控制权,哈药集团有限公司的国企改革也就此驶入了快车道。

  中信、华平等潜伏十余年 错过退出哈药最好时机

  2004年12月,作为当时全国排名前列的大型国有独资企业,哈药股份实控人哈药集团有限公司开始推动国企改革,引入国际著名投资机构中信资本、华平投资以及辰能投资,三家公司以现金增资哈药集团有限公司20.35亿元,创造了当时黑龙江省国企改革单项引资历史纪录。哈药集团有限公司也随即变身中外合资企业。

  与此同时,市场也给予了哈药集团有限公司旗下哈药股份和人民同泰(原名三精制药)足够的肯定。然而,十余年过去了,虽然哈药股份(600664,收盘价12.25元)和人民同泰(600829,收盘价14.14元)的股价也曾一度疯涨,但仅凭广告轰炸的“哈药模式”,欠缺研发和营销的持续成长性,使得两家上市公司近几年来的业绩情况并不乐观。

  十余年前20亿元入股

  2004年12月,哈药股份(原名哈药集团)公告,中信资本、华平投资以及辰能投资将以现金20.35亿元对哈药集团有限公司增资。增资完成后,哈药集团有限公司股权结构将变更为:哈尔滨市国资委持有45%股权,中信资本持有22.5%股权,华平投资持有22.5%股权,辰能投资持有10%股权。自此,哈药集团有限公司从国有独资的大型医药企业转变成了中外合资企业。这也成为当时国有企业引入外资实施企业改制的一个里程碑事件。

  公告显示,中信资本位于香港中环添美道1号中信大厦26层,其所属集团是中央直属的大型国有集团中信集团的海外机构,主要业务为向国际及国内客户提供投资银行、资产管理及证券买卖等金融服务。中信资本的全资控股母公司是中信资本市场控股有限公司,其行政总裁是张懿宸。截至2003年底,中信资本市场控股有限公司的总资产为2.6亿美元,净资产1.5亿美元。2003年,中信资本市场控股有限公司的收入为7410万美元,净利润3450万美元。

  华平投资是在美国注册成立的投资基金管理公司,专门从事对产业的直接股本投资业务。根据华平投资官网介绍,迄今为止,其已为全球720多家企业投资了500多亿美元,所投企业遍布全球35个国家。公司于1994年进入中国,目前在中国投资总额超过50亿美元,名列国际私募投资前茅。

  当时任哈药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的姜林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此次增资扩股使哈药集团有限公司实现了和国际优势资本的对接,通过招商改制打破了“国有独资”的体制,使长期被体制性、结构性等矛盾所困扰的国有企业产权结构发生了变化,开创了集团发展历史上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

  值得一提的是,在入股哈药集团有限公司之初,中信资本行政总裁张懿宸、华平投资董事总经理孙强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明确表示,中信资本和华平投资进入哈药集团这一行为是财务投资,原因是看好医药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同时也看好哈药集团有限公司作为中国医药行业领军地位的潜力,将来终究是要退出的。孙强更是表示,哈药集团有限公司未来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市,不失为其今后退出的一个好的选择。

  凭“哈药模式”风光一时

  然而,在中信资本和华平投资进入哈药集团有限公司十余年后,不仅哈药海外上市的计划似乎被长期搁浅,目前公司的发展状况也似乎不尽人意。

  在2005~2010年的六年时间里,哈药集团有限公司以哈药股份和人民同泰作为两大主要医药平台,通过大量的广告投入换取产品知名度,从而带动医药销售的增长。这种经营策略被业内称为“哈药模式”,而哈药集团有限公司也成为医药行业广告推动销售的典型。

  根据哈药股份历年财报数据,2005~2010年,哈药股份归属净利润逐年增长,分别达到4.56亿元、4.67亿元、5.92亿元、8.62亿元、9.33亿元及11.3亿元。可以看出,公司业绩在2009~2010年进入快车道。与此同时,公司股价也自2009年快速上扬,从7元附近一度冲破20元,创出历史新高。

  然而,连年腾飞的业绩背后,靠的是天价广告费作为支撑。数据显示,2010年,哈药股份投入广告宣传费5.4亿元,营业收入达到125.35亿元;2011年的广告宣传费为4.48亿元,营业收入达到134.87亿元;2012年,广告宣传费飙升至8.98亿元,而营业收入也剧增至176.63亿元。一时之间,哈药股份以广告拉动销售的模式创造出了销售神话。与此同时,人民同泰2010~2012年的广告费用也分别达4.61亿元、5.1亿元和5.06亿元。

  无可否认,营收的爆发式增长令哈药股份风光无限。而这个时期也是众多市场人士猜想的中信资本和华平投资退出哈药集团有限公司的最好时机。然而,中信资本和华平投资并未在此时离场,而继续坚守的结果便是“哈药模式”开始走上下坡路的尴尬情景。

  上市公司业绩不进反退

  2011年,尽管哈药集团有限公司为兑现股改承诺将医药资产整体注入哈药股份,但这份重组方案并未遏制住哈药股份的整体颓势,由于注入的资产给哈药股份贡献的每股收益微乎其微,2011年也成为哈药股份走向低谷的转折年。

  财报显示,2010年,哈药股份净利达到历史峰值的11.30亿元。随后公司业绩走上下坡路。尤其2012年,哈药股份净利竟不到5亿元,不足历史峰值的一半。而到了2013年,公司净利仅1.69亿元,同比大幅下降66.24%。直至2014年,哈药股份盈利2.47亿元,同比增长46.5%,但相较于2010年超过11.3亿元的净利润仍相去甚远。

  就在业绩大幅下滑之际,哈药股份股价也遭遇暴跌。2010年11月11日,哈药股份股价来到历史最高价20.72元(前复权,下同),随后便背离上证指数一路下跌。至2012年12月4日,两年时间股价跌去超七成。

  相较于其余同类上市公司的发展,哈药股份也跑在了后面。

  在老牌的大型综合性医药集团中,华润三九2006年的净利润仅为2.12亿元,2014年就已经达到了10.36亿元;复星医药2006年的净利润仅为2.58亿元,2014年便飙升到21.13亿元;近年来发展得并不如意的华北制药,2006年利润为-1196万元,2014年的净利润则达到4161.82万元。但哈药股份2014年2.47亿元的净利润仅是其2006年净利润4.67亿元的一半左右。

  在中信资本和华平投资进入哈药集团有限公司十余年后,尽管市场此前对这次哈药的国企改革寄予厚望,但海外上市的悄然搁置、旗下上市公司业绩的倒退等,都不免令人有些失望。

  中信资本走向前台 哈药股份激励方案藏玄机

  十年沉寂,一朝腾飞。

  2014年的最后一天,当哈药股份(600664,收盘价12.25元)和人民同泰(600829,收盘价14.14元)同时停牌,哈药国企改革再次起航。并且,仅仅3个月后双方就完成资产交割,解决了留存多年的同业竞争问题,如此效率让人震惊。而随着有着中信资本背景的高管进入哈药股份,市场普遍认为中信资本和华平投资已无限接近上市公司核心控制权。

  更令人玩味的是,7月中旬,哈药股份公布了一份行权条件颇为苛刻的股权激励草案,并且董事长张利君在内的公司“老人”竟然不在激励之列。

  高效率解决同业竞争

  在股价没有异动的情况下,2014年12月31日,哈药股份和人民同泰双双停牌,拟进行重大资产重组。

  2015年2月17日,两公司披露重组预案,拟通过资产重组彻底解决双方的同业竞争问题。根据方案,人民同泰将以拥有的全部医药工业类资产及负债,与哈药股份持有的医药公司98.5%股权进行置换,资产评估差额部分2.91亿元由哈药股份以现金等方式向人民同泰补足。交易完成后,哈药股份全部医药工业类资产均在除人民同泰外的母体内;人民同泰将不再从事医药工业业务,公司的主营业务将变更为医药批发、医药零售等医药商业业务。

  3月26日,哈药股份公告称,上述资产置换事项已经完成交割。自停牌到交割完成不过三个多月时间,如此效率在资本市场可谓难得一见。

  相关投行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哈药股份此次解决同业竞争可谓神速,民营企业的重组通常都要6个月到1年的时间,国企通常时间会更长。同时,同业竞争问题的解决将为哈药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两家上市平台的资本运作打开空间。

  一位接近哈药集团有限公司的私募人士向记者表示,多年来的同业竞争问题得到解决,不排除是中信资本和华平投资在背后推动。从股价也看得出来,今年以来哈药股份股价有明显回升趋势。

  中信资本不甘财务投资?

  中信资本和华平投资潜伏哈药集团有限公司十余载,期间一直谨守财务投资者“本份”,但近期却出现了中信资本明显参与集团旗下上市公司管理的迹象。

  财报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哈药集团有限公司持有哈药股份45.06%的股份,而哈药股份又持有人民同泰74.82%的股份。显然,哈药股份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哈药集团有限公司,所以哈药集团内部的一系列变化一般也是通过哈药股份体现出来。

  资料显示,在解决同业竞争问题后,哈药股份马不停蹄地调整了高管结构。在7月18日的七届八次董事会决议中,公司公告聘任了刘波、魏双莹、周行作为副总经理。这三人里,刘波原本就是哈药股份的总会计师,而魏双莹和周行则均有深厚的外资背景。

  公告显示,魏双莹曾任泰科国际安全产品中国区财务总监,斯必克公司亚太区首席财务官,中信资本营运董事、哈药集团有限公司财务总监;周行曾任飞达仕集团中国区副总裁,安费诺集团MCP中国区总监,伟创力集团上海/常州总经理、上海/马来西亚总经理。

  此外,哈药股份还新增了两名董事——潘广成和刘庆财。而仅从其背景来看,新增的两名董事此前并不在哈药集团任职,与哈尔滨市国资委也并无关联。

  董事长缺席股权激励

  除了快速解决同业竞争以及任命新高管,哈药股份还推出了一个高行权条件且激励对象耐人寻味的股权激励方案。

  哈药股份7月21日公告,公司拟向985名员工授予7660万股限制性股票,约占目前总股本的3.995%,授予价格为6.67元/股,锁定期两年。解锁条件主要包括,2016~2018年,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不低于7%、9%、11%。此外,以2014年净利润值为基数,2016~2018年,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不低于200%、350%和550%。《每日经济新闻》计算发现,以2014年净利润2.47亿为基准,哈药股份股权激励的行权条件对应2016~2018年的净利润分别不低于7.41亿元、11.12亿元、16.06亿元,而公司近十余年最好业绩不过只有11.3亿元。

  对此,申万宏源发布报告称,上述行权条件下的业绩增速显著高于市场原有预期,彰显了管理层坚定改革的魄力与长期发展的信心。而由于此次哈药股份的激励强度非常宽,除了5名高层管理人员外,其余中层业务骨干达到980人,中层授予股份占比87.99%。申万宏源认为,此次股权激励强度足够大,可以调动核心员工的积极性。

  然而,记者注意到,尽管此次股权激励对象将近千人,但哈药股份董事长兼总经理张利君却并未出现在激励名单中。根据激励草案,公司6名非独立董事中,仅刘波、孟晓东在股权激励名单之列,张利君,公司董事副总经理、哈药集团制药总厂厂长、党委书记吴志军这两位哈药“老人”以及公司新任董事潘广成、刘庆财均不属于激励对象。相反,刚进入哈药股份,有外资背景的魏双莹、周行,以及原和君集团有限公司合伙人,现哈药股份副总经理沙梅则出现在了激励名单中。

  值得一提的是,7月13日,张利君耗资近500万元,增持人民同泰35.73万股。而同在7月,刘波、孟晓东及沙梅则分别增持哈药股份6万股、3万股和8.8万股。

  那么,为什么哈药股份的激励计划会把董事长排除在外,而张利君为何选择增持人民同泰而不是像一些激励对象那样增持哈药股份呢?

  为了解情况,记者致电哈药股份证代苗雨,但电话无人接听。随后记者致电公司董秘孟晓东,但他称正在度假婉拒了采访请求。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