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3月28日 星期四

财经 > 证券 > 上市公司 > 正文

字号:  

“银杏叶”风波难息 多家上市公司召回产品

  • 发布时间:2015-06-01 07:13: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江然 黄宗彦  责任编辑:毕晓娟

  

图片来源(资料图)

    “银杏叶”风波远未停息。5月29日,国家食药监局再发文,通告5月19日发布《关于桂林兴达药业有限公司等企业违法生产销售银杏叶药品的通告》以来,银杏叶药品专项治理工作情况。

  通告显示,宁波立华制药有限公司违法销售银杏叶药品,目前浙江食药监管局已对其立案调查。此外,又有17家银杏叶制剂生产企业和4家银杏叶提取物生产企业主动采取停售、召回等措施。海王生物(000078,SZ)、益佰制药(600594,SH)、信邦制药(002390,SZ)、科伦药业(002422,SZ)等上市公司,均表示主动封存、召回银杏叶产品。

  上市公司中不乏“躺枪”案例。益佰制药5月30日称,公司生产的银杏叶片生产所用的银杏叶提取物供应商重庆“科瑞南海”具有相应资质,但5月24日,科瑞南海已主动上报部分提取物从不具备资质的企业购买。

  多家上市公司召回产品

  在国家食药监局5月20日发布关于云南白药(000538,SZ)等上市公司涉及非法“银杏叶提取物”事件一周后,云南白药终于承认其子公司云药资源涉案。

  5月29日,国家食药监局再发文,通告了5月19日以来银杏叶药品专项治理工作情况。通告显示,宁波立华制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宁波立华)违法销售银杏叶药品,目前浙江省食药监局已对其立案调查;包括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安岳分公司在内的17家银杏叶制剂生产企业和重庆科瑞南海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在内的4家银杏叶提取物生产企业主动采取了停售、召回等措施,并及时向所在地省级食药监部门报告。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更多上市公司受到牵连。海王生物尽管进行了自查,表明5月19日国家食药监局通报的26家违规企业与海王生物下属子公司深圳海王药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王药业)并无供应关系,但海王药业却在5月27日收到了供货商宁波立华接受专项检查的通知。据媒体报道,宁波立华是另一家上市公司朗生医药(00503,HK)的全资子公司。

  除此之外,益佰制药、信邦制药、科伦药业等上市公司,均表示主动停售、封存、召回银杏叶产品。“公司采用补充检验方法对所有有效期内的银杏叶片进行了检验,发现个别供应商供给我公司的银杏叶提取物生产的部分批次制剂产品质量指标出现异常。”科伦药业5月30日亦表示。据了解,2014年科伦药业银杏叶片销售收入占营业收入的0.12%,占公司营业毛利0.28%。

  原料外购有质量风险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多家上市公司银杏叶提取物来源于外购。卓创资讯医药分析师赵镇向记者表示,药企自行生产要考虑原料成本,“直接外购能降低运作成本。”鼎臣医药管理咨询中心负责人史立臣也持相同观点,他还认为,药企外购银杏叶提取物亦可能是满足日益扩大的需求量。

  不过,药企在采购银杏叶提取物时,或许就已经因把控不力而出现质量问题。以益佰制药为例,公司称银杏叶提取物供应商重庆“科瑞南海”具有相应资质,但5月24日,科瑞南海已主动上报用于药品生产的部分提取物从不具备资质的企业购买。即是说,银杏叶提取物在中间环节已失守。

  国家食药监局在上述通告里表示,从桂林兴达购买银杏叶提取物的24家药企中,只有黑龙江天宏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于去年4月所购的500公斤银杏叶提取物在入厂时被检验出不合格,未投入使用。

  在史立臣看来,药品检测监管缺乏统一标准也是导致质量问题的原因之一:“有关部门只关注药品的有效成分是否达标,往往忽略了有害成分,没有要求强制性检测。另一方面,检测药品的设备价格不菲,药企通常只按照国家出台的标准做相应的检测,只要达到某几项标准即可,其他一些潜在的有害指标就被忽略了。”

  实际上,此次银杏叶事件背后潜藏的,是所有植物提取物产品的安全隐患。中国医保商会统计数据显示,去年我国植物提取物出口达17.78亿美元,占中药产品出口总额的49.48%。

  史立臣告诉记者,其他植物提取物产品也面临着质控不严的问题:“植物提取物用作药用只是一部分,更大的需求在于保健品,如果这一部分产品也存在有害物质超标、监管不力的情况,后果也十分严重。”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