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

沪港通将吸引增量资金持续流入

  • 发布时间:2014-11-18 02:51:09  来源:新京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王文举

  沪港通开通首日,沪港两地行情出现了诸多奇怪现象:沪市大盘蓝筹股下跌,创业板股逆势大涨;A+H股公司中,相关价差非但没有缩窄,反而在扩大;内地投资者对港股通的参与热情不高。记者就此专访了国信证券总裁助理、发展研究总部总经理何诚颖。他认为,很多都是暂时现象,随着沪港通的进一步推进和成熟,两地交易制度也会逐步接近,增量资金将持续流入,A、H股价差将呈现出稳定或进一步收敛状态。

  增量资金入市 短期行情未结束

  新京报:今年A股走了一波的上涨行情,但对于此轮行情的原因,市场众说纷纭,有无风险利率说,也有沪港通和国企改革,那么您认为A股走牛的内在原因是什么?

  何诚颖:自2014年7月份以来,在混合所有制改革、沪港通、估值历史新低、流动性释放的背景下,A 股市场迎来了一波猛烈的上涨,应该说,改革的红利预期是推升本轮行情的关键。此次改革的目标就是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可以说,市场化是未来改革的主要方向。从短期来看,利率领域的市场化改革预期推动无风险利率下行、资本市场领域的开放即沪港通推动蓝筹股估值回归、国企改革释放的产业资本活力等都有助于A股市场的上涨。从长期来看,以市场化为导向的改革有助于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实现宏观经济由高速增长向中速增长的平稳过渡,上市公司盈利水平也将受益于经济的“新常态”而企稳回升,这将为A股提供坚实的基本面保障。

  新京报:但沪港通开通首日,港股和A股同时出现了下跌,您对11月17日的盘面如何看,是不是意味着行情短期结束了?

  何诚颖:17日沪港通利好兑现,沪港两地行情出现下跌。但这并不意味着行情就此结束。沪港通的真正意义并不在于沪港两地资金存量上的重新分配,而是在于通过两地市场的融合和交流,吸引更多的增量资金入市。

  新京报:沪港通开通前,一些人表现出了不看好,因为目前两个交易所的交易制度存在诸多不同,您是如何看待这种制度上的差异?

  何诚颖:沪港两市制度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这种制度上的差异短期内对沪港通的推行产生了一些影响。随着沪港通的不断推行,两地交易制度的差异将会不断减少——如近期上交所已表示具备恢复A股T+0制度的条件,从而促进内地资本市场与国际接轨,这也是推行沪港通的本意所在。

  新京报:目前来看,A股的估值并不便宜,创业板已经超过60倍,您认为这轮行情能否继续?

  何诚颖:本轮股市上涨就是在宏观经济减速、货币政策稳中偏紧的背景下产生的。国企改革与沪港通实施的制度红利预期推升大盘蓝筹股估值回归,以金融、地产、医药、通信、电子、食品饮料等为代表的新老蓝筹在本轮上涨中起到了“领头羊”的作用。同时,改革的预期提升投资者信心,吸引增量资金的持续流入。

  港股通热度为何低于沪股通

  新京报:沪股通的当日额度已经用完,而港股通的当日额度还有80%,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何诚颖:沪港通开通首日,沪股通的余额已经用完,而港股通的当日余额仅用17亿,还有近88亿。香港股市以成熟的机构投资者为主,注重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他们对内地市场的交易制度和市场环境也早有准备;而内地投资者多为个人投资者,对于港股T+0、不设涨跌停板等交易制度不熟悉,以及对汇率风险存在担忧,这些导致了内地投资者对港股通的徘徊。

  新京报:沪港通开通首日,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在A+H股公司中,H股股价较A股折价越明显的公司,其H股出现大跌,相关价差非但没有缩窄,反而呈现扩大之势?

  何诚颖:A、H股价差较大的公司在沪港通开通前已出现一定程度收敛。沪港通开通首日,北向交易资金大大超过南向资金,价差出现一定幅度扩大。个人认为这种扩大是暂时的,随着沪港通的进一步推进,两地交易制度也会逐步接近,价差将呈现出稳定或进一步收敛状态。

  新京报:但一些投资者反映,通过港股通购买港股的交易成本巨大,主要体现在汇兑成本上,您认为这会影响沪港通今后的推行吗?

  何诚颖:按照沪港通此前规定,投资者买入港股时,证券公司利用港元卖出参考价,计算投资者需要支付的人民币资金;投资者卖出港股时,证券公司利用港元买入参考价,计算投资者可以得到的人民币资金。如果按照参考汇率来算,投资者在投资港股时买入已先亏损5.82%,当然实际上可能有些出入。但内地投资者参与港股通,也有买卖价差三年内免交个人所得税等利好政策。随着沪港通的进一步推进和成熟,沪港通给两地投资者带来的投资上的双赢将不断显现,由于汇率兑换因素产生的影响会逐渐减少。

  大盘蓝筹吸引力有多大

  新京报:您之前说,沪港通后,A股的估值将会向全球市场靠拢,而当日走势估值高的创业板股逆势大涨,而大盘蓝筹却普遍下跌,这是否超出您的预期?

  何诚颖:大盘蓝筹股前期已有较大幅度上涨,创业板近期则遭遇重挫。沪港通利好兑现之日,出现蓝筹股下跌、创业板上涨的行情属情理之中。但长期来讲,随着沪港通和资本市场改革的推进,A股估值向全球靠拢是一个趋势,仍然看好低估值的大盘蓝筹股。

  新京报:目前中国A股估值低的是大盘蓝筹,但是与国外相比,估值优势也并不明显,您认为大盘蓝筹对外资的吸引力有多大?

  何诚颖:美国是一个创新驱动型的国家,中国是一个制度变革驱动型的国家,发展的驱动力不同。将A股现状与标准普尔500指数的历史进行比较,既可以发现A股存在的问题,也可以发现A股走牛的巨大潜力。金融和能源板块市值偏重,确实构成现在A股的软肋,因为该两大板块市值规模已位列全球前茅。但在A股市场,以国企为代表的大盘股是未来股市行情的重要驱动力。以沪市为例,截至今年上半年,沪市国有企业(含金融类)数量占比达到沪市整体的62.62%,其市值达到11.80万亿,占沪市总市值的78.88%。从2014年上半年经营业绩来看,其净资产、营业收入以及净利润规模分别占沪市整体的88.58%、89.22%和88.96%。如果通过改革,沪市国企的平均资产回报率提升4.5%,那么沪市上市公司将多创造3800亿元的净利润,这是国企改革最大的制度红利。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