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1月15日 星期五

财经 > 港股 > 港股要闻 > 正文

字号:  

港股再现18年大底 机会大于风险

  • 发布时间:2016-03-14 00:26:22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张恒

    港股市场年初跟随A股市场大幅下挫,经过近期的反弹之后,目前仍较年初跌一成以上(以恒生国企指数为例),相较2015年的高点更是下跌了四成。然而,若看得远一点,我们此时此刻应该乐观起来。因为市场流血漂橹之际,也正是长期投资机会涌现之时,笔者以为我们或许正面临一生中难得一遇的港股投资机会。

  港股估值已低于

  亚洲金融危机时期

  首先,就整体市场而言,港股的估值已经处于历史的低位。MSCI中国指数目前的市盈率约8.2倍,而亚洲金融危机时为8.7倍,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为11.8倍。可见当前香港中资股的估值水平已包含了诸如中国经济出现严重危机、汇率大幅贬值等非常悲观的预期。

  毋庸置疑,中国经济目前面临的挑战巨大。不过,我们也不可忽视一些正面的因素。一方面,政府的负债率并不高,央行也拥有充足的外汇储备,政策腾挪空间还很大。另一方面,资本项目仍受到严格管制,金融行业(尤其银行业)也受到政府的强力控制,对抵御金融危机起到正面作用。因此笔者的基本假设是,未来几年中国经济可能会很困难,但是出现严重金融危机的概率并不高,经济有望在低增长中逐步消化过剩的产能以及债务。笔者认为如果我们以中长期的视角来看,中国经济在3-5年内恢复到常态应该是一个比较大概率的事件;而港股的估值也有望恢复到长期均值(14倍)甚至以上的水平。即使假设盈利没有增长,估值的扩张也能带来每年10%-20%左右的年均收益率。

  当然,我们无法排除范式转变的可能性,即中国经济可能真的会出现严重的经济危机,上市公司盈利出现巨大的下滑。我们也可以做一个情景分析:悲观情形下,我们假设全市场盈利水平下降30%,则港股的整体市盈率上升到长期均值14倍左右;如果盈利下降50%,则市盈率上升到16倍,比长期均值高出15%,也在合理范围之内。由此可见,即使悲观预期成为现实,当前的市场估值也已经给投资者提高了较高的安全边际。

  尽管我们对中国的经济走势无法准确预测,但港股目前极低的估值水平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在中长期内向上空间可观,而向下风险较小的投资机会。因此虽然港股短期内仍将波动,甚至继续下行,但我们应该把握机会来精选个股,等待港股的价值回归。

  重点关注高性价比的价值股

  笔者目前主要关注两类股票,一类是估值被极度压缩的价值型公司;另一类是估值具有吸引力的成长型公司。两者并无优劣之分,但在目前港股的估值体系之下,笔者认为价值股的性价比可能会更高。

  对于价值型的股票,其低估值往往具有一些合理因素,例如盈利增速不佳,投资者对其失去兴趣。但投资者往往会过度放大短期因素,并倾向于将短期因素无限外推,导致过度悲观(牛市时导致过度乐观)。由于投资者(尤其是国外投资者)对中国经济的过度悲观,港股中目前存在众多估值被极度压缩的价值型股票。举例而言,某基础设施行业的上市公司,目前的市盈率水平在6倍左右,股息率在5%左右。如果我们假设五年后经济恢复常态,估值恢复到12倍的水平,再假设五年后公司的盈利和现在持平,则意味着股价翻番,年均收益在15%-20%左右(包括分红);乐观一点的话,假设三年恢复到常态,则年均收益率接近30%;悲观一点的话,假设利润下滑50%,则12倍的估值对于一个基础设施行业的公司来说也是正常水平,因此向下的空间并不大。此外,港股市场目前不乏手持净现金超过股票市值的公司,而有些周期行业的领头公司也交易在0.5倍市净率以下。这些公司尽管目前的盈利能力不佳,但当股价已经大幅低于重置成本之后,安全边际已经很高。与此同时,诸如国有企业改革、供给侧改革等措施实际上也给该类公司提供了免费的期权。尽管我们不知道未来确切会发生什么,但在目前的价格水平下,长期价值损毁的空间已经不大,而向上的空间很大。笔者以为,目前这类股票的性价比对于有耐心的长期投资者来说已经非常具有吸引力。

  除去价值型的股票之外,港股中的成长型股票估值也逐渐下滑到具有吸引力的水平。港股中的成长型公司主要分布在医药、消费以及信息技术行业,因为成长性高,正常情况下它们的估值也比较高,只有在市场情绪非常悲观时,才会有相对便宜的估值。

  总体而言,笔者认为港股目前的估值已经充分反映了诸多悲观的预期,以中长期的视角来看,港股的性价比已经非常有利。可谓风物长宜放眼量,价值发现正当时。在当前大多数投资者信心不足,充满犹疑之时,我们应当鼓起勇气来精选个股,重点关注估值被极度压缩的价值型股票,逐步积累估值越来越有吸引力的成长型股票,等待价值回归。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