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宠坏的基金经理:他们真的病了 叫数字迷狂症
- 发布时间:2016-01-20 09:09:23 来源:中国青年网 责任编辑:刘小菲
他们号称投资精英,为何人生投资失败?他们身为学霸,为何却无法从别人的案例中学会保护自己?
昨天某媒体一则消息,再次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价值观敲响了警钟。
全国最大老鼠仓案在广州刷新了纪录。前易方达基金公司副总经理陈志民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罪一案,被法院一审判处有期徒刑4年,并处罚金人民币2830万元,追缴被告人违法所得2826万元。陈志民一案涉及买卖股票87只、成交金额达18亿余元、非法获利达2826万余元,为目前全国最大宗的老鼠仓案件。
自2007年以来,出事儿的公募基金经理已近20人。
被宠坏的精英
我们第一眼会看到的是,这是一个令人羡慕嫉妒恨的行业——中国版的华尔街。
如果你不是官二代富二代,能够跻身基金经理行业就相当于上了财富快车道,年纪轻轻就年薪至少以百万计,哪天投身私募,收入或者可以千万计。他们可谓时代的宠儿。
照理这些宠儿应该从此过着幸福快乐的人生才对吧?但可悲的是,他们却把这一领域玩成了高危行业,从前面数字可看到,其犯罪比例着实不低,如果深挖的话,还有多少老鼠洞,大家心知肚明。
而更加吊诡的是,这些高富帅基本都是学霸出身,自律极严,工作投入,天天加班,本案主人公案发前已是积劳成疾,而之前的纪录保持者马乐同样30岁不到就患上高血压和腰间盘突出,而与此同时又淡泊自守,自奉简约,比如马乐案发前居然连房子都没买还住在出租屋。
他们号称投资精英,为何人生投资失败?他们身为学霸,为何却无法从别人的案例中学会保护自己?
数字的奴隶
最恰当的答案:他们有病,真的病了,这种病叫数字迷狂症。
在资本主义时代,财富的评价开始转化为一种数字游戏与数字竞赛,华尔街把这种游戏发挥到极致,同时也以其强权推广到全世界,全人类开始陷入到数字迷狂当中。股市的涨跌、汇率的升降、利率的增减、价格的起落等等,通过金融体系,用人为制造出的数字绑架了所有人的正常生活,并且仿佛成了生活的全部,而这种病症也随着中国市场开放,感染国人,证券基金行业显然是重灾区。
如果你染上数字迷狂症,比如几个涨停板之后,你股票市值浮盈一百万,在感受上你会比较激动,但现实中你也基本像马乐一样,照样过着类似学生时代的生活;但几天以后,市场跳水,账面浮盈瞬间化为乌有。这时,其实你的生活与几天前、几年前也没什么不同,但你内心的感受却如同改天换地,你倍觉失败,追悔不及,茶饭难咽,家庭失和。
然后你磨刀霍霍,融资举债,东山再起,力挽狂澜,接下来的故事是注定的,梦想开始破坏现实,百分之七十的概率你是赔了夫人又折兵,非但生活的平静被打破,因为负债的压力倍感无路可走,严重者跳楼自杀也时有所闻。这就是数字迷狂症的常见现象。
这种病的严重后果是:重则或者要钱——老本彻底赔光、或者要命——自绝于人民;轻则或者失去财务自由,或者失去人身自由。而且,这种病就像精神病一样,通常会觉着自己很精神并不会觉着自己很神经。
实际上早已经沦为数字的奴隶,但我们却还会有当家作主的感觉。但与此同时,资本市场上的数字就如同一个高傲的奴隶主,正在肆意地支配你的资本、你的才华、你的血汗、你的青春、你的家人、你的健康、你的诗情,诱使你倾家荡产,逼迫你以身试法,去服务它,满足它,就算把你吸成药渣,它永远也不可能满足。
像本文主角陈先生,他们以此为职业,全部的生活都为这数字主宰,所以,发病症状更容易显现,首先是失去人身的自由,然后几千万的罚金再失去财务自由。这其实已经是不错的结果,因为法律的制裁其实恰是最好的疗治,通过几年刑期,被迫远离这个数字魔咒,也许再回首,就可以得到生命的自由。
可怕的是,近些年来感染的人群日益扩大,因为这种病症更有欺骗性,通常打着合理合法的外衣,不像黄毒赌那样还有道德法律的外缘控制,所以,泛滥的速度极快,今天中国,不受其影响的家庭已经非常少了。
并不是否定所有的投资理财,重点想说是你在理财还是被财所理。如果你做的都是合理需求下的理财,当属情理之中,如果你已经达到财务自由了,甚至像陈某民这样年少多金了,不要说非法谋利,就是合法交易,其实都是对生命的浪费。
有那份精力,投资一点无风险固定收益产品,省下时间,世界那么大、人生那么短,做点更有意义的事情不是对自己更加负责吗?
否则,就怕有钱理财,没命理人,到时追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