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四大证券报头条
- 发布时间:2016-01-26 08:38:49 来源:中国网财经 责任编辑:李乔宇
中国证券报
李克强:进一步显著减轻企业税负
1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座谈会,研究全面推开营改增、加快财税体制改革、进一步显著减轻企业税负,调动各方发展积极性。
李克强说,财税体制改革牵涉面广、关注度高,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具有深刻影响。营改增作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头戏,前期试点已取得积极成效,今年要全面推开,进一步较大幅度减轻企业税负,这将对发展服务业尤其是科技等高端服务业、促进产业和消费升级、培育新动能、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挥重要作用。要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统筹兼顾各方利益,按照新发展理念的要求,改革和完善财税体制与运行格局,推动发展转型升级,促进成果共享。
保监会支持险企参与养老金入市管理
25日召开的2016年全国保险监管工作会议透露,2015年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率提升至7.56%,2013年和2014年分别为5.04%和6.3%。保监会主席项俊波表示,2016年,保险业将深化改革,加大保险资金对国家重大战略和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创新保险资产管理产品和资金运用方式。支持保险机构开展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业务,参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市场化投资管理。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保险公司在境内外上市及挂牌“新三板”。支持保险公司稳步开展金融综合经营。
“推手”料难持续 油价反弹后劲不足
国际原油期货价格近日出现一波反弹。市场人士认为,目前还不能将这一波反弹看作原油走出熊市的起点,因为反弹背后的推助因素是暂时性的,压制原油价格的基本面因素并未改变。
市场人士认为,国际原油期货价格上周后两个交易日的大幅上涨是受三方面因素提振:一是近日寒潮来袭,气温骤降,推升全球对原油的需求;二是原油期货等市场上的恐慌性空头回补;三是欧央行行长德拉吉的“鸽派”言论提升了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的预期。
央行:去年地方政府债券发行3.8万亿元
央行25日发布的2015年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显示,去年地方政府债券发行3.8万亿元。数据显示,2015年,财政部国债发行2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券发行3.8万亿元,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发行债券2.6万亿元,政府支持机构发行债券2400亿元,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发行金融债券6295.6亿元,证券公司发行短期融资券3515.6亿元,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发行4056.4亿元,同业存单发行5.3万亿元。公司信用类债券发行7万亿元,同比增长35.8%,增速较上年下降3.1个百分点。
上海证券报
大盘缩量反弹 企稳信号持续增强
昨日A股如预期般高开,全天却在反复震荡中草草收了场。尽管日线排成两连阳,但缩量反弹并没有给投资者带去很强的企稳信心,疲势可见一斑。不过,多数研究机构对节前行情并不悲观。机构认为,经历前期快速下跌,A股已跌出安全边际,与此同时,人民币、港元已逐渐企稳,全球宽松预期再次加码的升温,积极因素正在积聚。
沪市2015年并购重组“全景图”
2015年,资本市场风云变幻,市场化整合重组大潮席卷而至,金融、产业资本各路资金蜂拥A股,沪市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大放异彩:既有国资企业为去产能、促转型而迈出的改革一步,亦有传统蓝筹拥抱新兴产业的跨界之举;既有新兴蓝筹为追求更新技术、更新产品迈出的步伐,亦有绩差公司“穷则思变”的华丽转身。由旧向新、由弱变强的每单并购重组的背后,是资本市场助力经济在新常态下革故鼎新、转型升级的时代脉搏。
留出空间去产能调结构 地方经济2016年主动减速
今年地方都在主动“减速”。上证报记者粗略统计,迄今已有24省明确了今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其中15个省份下调了目标增速。
今年各地在设定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时还出现了一个新趋势:首设“区间目标”。目前广东、江苏、浙江、上海、山东、广西、黑龙江、吉林等8省市今年制定的都是区间目标。
“两材”谋战略重组 水泥业去产能全面加速
继2015年底国务院国资委在十天内连发三起央企重组消息后,2016年的首出央企重组大戏也已开锣,由中国中材集团与中国建材集团联袂出演。昨日晚间,两集团旗下多家上市公司集体公告称,中材与中建材正在筹划战略重组事宜,方案尚未确定,确定后还需获得有关主管部门批准。此举标志着建材行业央企整合已正式启动,去产能全面提速。
证券时报
市场预测美联储本周将不会调息
全球股市剧烈震荡,投资者都希望“央妈”们在市场危难之际能够站出来。本周,包括美联储、日本央行在内的多家央行将举行2016年的首次政策会议,其中美联储的表态尤其引发关注。
此次会议是美联储自去年12月开启近十年来首次加息后的第一次会议。近期市场动荡已经令美联储年内多次加息的预期遭到动摇。市场对于全球经济增长担忧,为美联储继续加息蒙上一层疑云。市场普遍预计,美联储此次会议将维持联邦基金利率不变,但通胀率预测值可能下降,加之市场走势震荡,有可能促使美联储官员释出对美国和全球经济前景忧虑加深的信号。
去产能是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
在今年已经过去的20多天时间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为化解过剩产能召开了3次会议。1月4日,在山西太原召开的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工作座谈会上,李克强要求严控增量、主动减量、优化存量。紧接着,1月20日召开的国务院专题会议上,李克强再次要求,抓住化解过剩产能、消化不合理库存、促进企业降本增效等方面的难点问题,率先从钢铁、煤炭行业入手取得突破,增强企业自身活力和投资意愿,努力缩短转型阵痛期。1月22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聚焦化解过剩产能问题,要求在近几年淘汰落后钢铁产能9000多万吨的基础上,再压减粗钢产能1亿吨—1.5亿吨,严控新增产能。此次会议认为,坚持用法治和市场化手段,化解钢铁煤炭行业过剩产能,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对推动行业结构优化、脱困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国际金融市场遭遇底仓出局
上周,全球金融市场陷入了空前的连环踩踏惨案之中,亚太股市大跌,欧美股市大跌,大宗商品大跌。背后的真相究竟是什么?笔者没有能力及时分析深层次的原因,不过有一个关键问题倒是不得不说,那就是底仓撤退,斩仓出局。只有金融市场遭遇底仓出局才会如此混乱恐慌,才会如此大面积发生连环踩踏,羊群效应也才会发挥到极致,特别是全球化程度很高的情况下,几乎没有国家或地区能够侥幸避免。
正视市场七年之痒 谨防蝴蝶共振效应
刚刚过去的周末,中国全境都经历了霸王级寒流的袭击,多地气温降幅超过了历史最低值;美国则遭遇了暴风雪;而国际金融市场,上周也经历了超级寒流,国际原油、矿物等大宗商品暴跌,非美货币遭遇大幅贬值潮,全球股市下跌,不少国家的股市跌破了2015年的低位。
自然界的超级寒流和国际金融市场的超级寒流共舞,今年并不是第一次。记得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同时,中国南方爆发了冰雪极寒天气,欧美地区也经历了寒冬。自然界的寒流或许很快就会过去,而金融市场的寒冬,却不那么容易流逝。“七年之痒”的周期性规律,依然影响着全球金融市场。
证券日报
1419家公司年报预告出炉 228家净利同比增超100%
随着年报集中披露期临近,上市公司过去一年的业绩表现也将开始接受市场的检验。Wind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月25日,两市共有1419家上市公司发布了年报预告,业绩预喜的公司有898家,占比超过六成。
以预告净利润最大变动幅度排序来看,有898家公司的净利润同比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长,占总数的63%,其中228家公司的净利润增幅有望超过100%。增幅最大的是中天能源,2015年预告净利润约21.5亿元-23亿元,增长747%-799%。
多部委将整治互联网金融 网贷业进入存量淘汰阶段
《证券日报》记者获悉,日前召开的中央政法工作会议称,政法部门将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配合有关部门开展互联网金融领域专项整治,推动对民间融资借贷活动的规范和监管,最大限度减少对社会稳定的影响。
上市公司独董 “太忙”和“太闲”都有问题
近日,一位曾被媒体封为“最忙独董”的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宋常因涉嫌内幕交易、短线交易被证监会立案调查的新闻引发了业界讨论。这位“最忙独董”再次引发了业内对独董该如何独立的思考。
1月22日晚间,4家上市公司各自发布公告,披露公司独立董事宋常因涉嫌内幕交易、短线交易,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宋常曾先后担任过10家以上上市公司的独董,仅2014年一年,就同时担任5家上市公司独董,达到了证监会的规定上限。此外,他还曾出任多家券商的独董。
20天115家上市公司定增募资近1000亿元
2015年A股定增市场异常繁荣,一方面,定增规模高企,远超IPO,另一方面,股价跌破定增发行价情况也不断增加。
2016年依然延续着火爆趋势。同花顺数据显示,2016年1月4日至1月25日,A股市场共有115家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募集资金达971.70亿元。募集资金超1亿元的有33家,其中,渤海租赁、招商蛇口和华夏幸福增发资金较多,分别为160亿元、118.54亿元和70亿元。